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社會的等級效應: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亂翻書

日本社會的等級效應: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亂翻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亟須制定戰後對德、日的政策。對德國,政策很明確,即武裝佔領,直接管制。對日本要採取什麼樣的辦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女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臨危受命,把戰時在美國被拘禁的大量日本人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結果寫成了報告並出版《菊與刀》一書。

「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作者以此命名來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

作者分析,造成日本人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在於日本幼兒教養和成人教養的不連續性,將日本文化的特徵概括為「恥感文化」,認為它與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強制力在於外部社會而不在於人的內心。

01

輸入—輸出,程序化操作

在日本你會看到這樣一幕,你到達一個酒店,叫服務員幫忙給你搬一下行李,來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這個姑娘將大箱子、小箱子從車上搬下來,推著一個大的推車往裡走,這男的空著手在旁邊走。

這在西方簡直不可思議!日本不也是一個極其重視禮節和尊敬他人的民族嗎?在他們看來,這個女的職務就應該是推車,這個男的就應該是在旁邊陪同走路,這個姑娘還沒夠格在旁邊走路,所以就不能幫她推車。

你到一個日本的餐廳吃飯,希望他們能夠按照你的口味進行菜品的改善,你對服務員說明了你的要求,他們的服務員會畢恭畢敬的連聲回答說:「好好好!」,但一上桌還是一樣,並沒有任何改變。

他們就像預先設置好程序的機器人一樣,一切完全都是標準化。服務員擁有兩套程序,一套程序是恭敬的滿足客人的要求,一套程序是按照事前設置的程序做事。

02

細緻到「嚴苛」的垃圾分類

在一場富士音樂節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地上乾淨到「令人髮指」,在音樂節結束後,一大群日本人排兩個小時長隊進行垃圾分類,不同垃圾不同組成部分歸為不同種類。

到了日本的商場,你會發現在商場大門口有一個專門盛放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瓶蓋的地方,剛開始你還以為是抽獎呢!其實,這也是日本人的垃圾分類,趁著自己出來逛商場的時間,將家裡面的垃圾帶出來扔掉。

日本的街道上幾乎不設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門口和自動販賣機旁邊設置公共垃圾桶或者大型活動的時候會有臨時的垃圾桶。

日本的垃圾分類也細緻嚴謹,不同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一個塑料材質的飲料瓶的不同組成部分被劃分到不同的垃圾類別。而且垃圾收集日和具體投放時間也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錯過了規定日期的指定時間,就只能存放垃圾到下個收集日再進行投放。

日本人在生活中的「適得其所」可謂發揮到極致。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崗位,有每個人的本分。每一件事情都考慮到細枝末節,就像程序的一串串代碼組成,全部都細緻到操作層面。究其原因,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一書似乎給出了答案。

03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對於國際關係問題的看法,你會發現他們並沒有認為他們所發起的戰爭是不正義的,他們對國際關係的全部問題都是用等級制度這種觀念來看待。

在1940年日本簽訂的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前言中說:「大日本帝國政府、德國政府和義大利政府確信,使世界各國『各得其所』乃持久和平之前提」。他們一直把自己描繪成高踞於國際等級制的金字塔的頂端。

日本人對等級制的信賴建立在對人與其同夥以及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所持的整個觀念之上,他們將此作為一種可行的社會結構。

在日本,等級制度滲透到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深知要懂得向「適得其所」的人表示一切敬意。

每當一個日本人向另一個日本人講「吃」或「坐」時,都必須按對方與自己的親疏的程度,或對方的輩分,使用不同的辭彙。「你」這個詞就有好幾個,在不同的場合必須用不同的「你」,動詞也有好幾個不同的詞根。

不僅有不同的「敬語」,在使用時還伴有適當的鞠躬和跪拜,所有這些動作都有詳細的規矩和慣例。

不僅要懂得向誰鞠躬,還必須懂得鞠躬的程度。鞠躬的方式很多,從跪在地上、雙手伏地、額觸手背的最高跪拜禮,直到簡單的動動肩,點點頭。對某一個主人來講是十分適度的鞠躬,在另一位和鞠躬者不同的關係的主人身上就會被認為是一種無禮。

在日本,遵守等級制是一種藝術,而且日本人孩提時代就開始在家中學習禮儀並細緻地觀察禮儀,適當的禮儀,配之以適當的性別、年齡、家庭關係、過去的交往等等。

母親背著嬰兒時就應當用手摁下嬰兒的頭,教嬰兒懂禮節。幼兒搖搖晃晃會走時,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尊敬父兄。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女孩子則不論年齡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

鞠躬並不是一種形式上的禮儀,它更多的是意味著:鞠躬的人原打算自己處理的事,現在則承認對方有干預。受禮的一方也承認要承擔與其地位相應的某種責任。以性別、輩分以及長子繼承等為基礎的等級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每個日本人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學習等級制的習慣然後再將所學到的這種習慣運用到經濟生活以及政治等廣泛領域,也就形成了日本人這種「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這種等級制度深入骨髓的,不落下任何一個細節的生活方式,因此有人也開玩笑說:「在日本很難有發財的機會。」因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安排得妥妥噹噹,細緻入微,你能想到的它基本上都想到了。而發財卻是填補空白,填補空隙,發現沒有人做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滾上天庭的地球 的精彩文章:

評論如果不是文體,還能是什麼?前沿觀察
從《頭號玩家》看VR電影的發展之路前沿觀察

TAG:滾上天庭的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