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垃圾推手」,都是演算法惹的禍?

「垃圾推手」,都是演算法惹的禍?

演算法也好,大數據也罷,都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發揮正向還是負向的價值,取決於制定運行規則和使用它的人,也取決於相關方面跟進和完善監管舉措是否及時。知道怎麼賺錢,是企業的智慧,但怎麼賺良心錢,則考驗著企業的責任心,也決定著企業能否行穩致遠。

據新華社4月7日報道,浙江大學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移動設備的演算法軟體,通過測量手指按壓的表面積、手指施加的壓力和滑動長度等度量數據,分辨出用戶是成人還是「熊孩子」,若是兒童,則自動阻止其訪問購物軟體、通訊軟體以及兒童不宜的網站等。

這幾天,「演算法」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先有網信辦約談快手和火山小視頻的相關負責人,要求其暫停有關演算法推薦功能;後有中美兩國高校研究人員開發出識別「熊孩子」的演算法軟體。此外,國外某熱門社交媒體平台即將推出的新版兒童應用,不再使用演算法推薦內容,改由人工審核。

所謂演算法,就是明確定義的計算過程,它接收一些值或集合作為輸入,併產生一些值或集合作為輸出。比如收集用戶瀏覽習慣作為輸入,整合信息後為用戶精準推送其喜歡的內容作為輸出,這個過程就是由演算法完成的。

不同平台依據其特定目標而設置不同的演算法,但在制定和取捨上幾乎都指向利益。短視頻平台是為了增加用戶黏性和在線時長、電商網站是為了提高買賣雙方連接效率……但基於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容易出現同質化、低俗化,浪費了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對未成年用戶也易造成不良影響,其中一些內容還有打法律擦邊球的嫌疑。

網民眼中的垃圾信息,卻恰是平台的巨額收益來源,真是演算法「病」了嗎?

互聯網平台擁抱技術演算法,表面看是平台依託大數據分析,由演算法主導興趣推送,把用戶喜好的信息「送上門」,而實際上,演算法也好,大數據也罷,都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這些技術本身沒有優劣屬性,發揮正向還是負向的價值,取決於制定運行規則和使用它的人,也取決於相關方面跟進和完善監管舉措是否及時。

一種技術的發明和推廣,本是以提高效率、造福於人和社會為初衷的,但現實是一些技術在使用中,特別是早期階段,往往會伴隨一些不良現象,比如基因檢測、3D列印等,被有人用來從事詐騙、制槍等違法活動。

因而,一項技術如何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價值,需要各方逐步完善管理措施,使其回歸到服務的屬性上來。比如,二維碼支付技術在發展初期隱藏的風險很高,隨著支付清算協會提出相關安全標準、央行認可二維碼支付地位,其迅速融入百姓生活;再如濫用安眠藥、抗生素及某些鎮痛麻醉類藥物用以犯罪的情況屢屢出現,隨著限制使用某些藥物成為國內外共識,某些特定藥品的生產流通已得到了較好控制。

從短視頻平台被約談,到某些新聞客戶端被下架整改,再到輿論對演算法的大討論,各方規範網路信息的決心可見一斑。期待有關部門的「整改令」更完善、約束更有力,讓演算法不再背黑鍋。

知道怎麼賺錢,是企業的智慧,但怎麼賺良心錢,則考驗著企業的責任心,也決定著企業能否行穩致遠——有溫度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運氣都不會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江西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贛州市生產總值達2524.0億元 連續兩年領跑全省

TAG:中國江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