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就是感染?用藥指征是?

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就是感染?用藥指征是?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極高,嬰幼兒期達 60%~80%,孕婦更高達 95%[1]。巨細胞病毒並不可怕,對免疫功能正常個體並不具有明顯致病性,絕大多數表現為無癥狀性感染。但對免疫低下人群,包括發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兒和新生兒,小嬰兒等致病意義較大。

1. 首先看 1 個病例

患兒男,2 月,主因「嘔吐半天」入院。

入院後檢查提示肝功能異常,支氣管肺炎,病原提示巨細胞病毒感染(附圖)。

患兒病程中曾伴有腹瀉,喘息,對症治療後癥狀消失,停葯出院,1 月後複診,肝功能正常,IgM 抗體轉陰,IgG 抗體滴度下降(附圖),提示圍生期 CMV 感染可能性大。

最終診斷:巨細胞病毒肝炎,支氣管肺炎,腹瀉病,中度脫水。目前一般情況好,囑患者繼續 3 月後複診。

2. 什麼是巨細胞病毒?

巨細胞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內有雙股 DNA,又叫人類皰疹病毒 5 型[3],幾乎存在於人體各種器官和組織,可經尿液、唾液、血液、痰液、乳汁、宮頸分泌物和大便等排出[2];

對外界抵抗力弱,紫外線 5 分鐘,56℃ 加熱 30 分鐘,或 37℃ 加熱 1 小時均可滅活,4℃ 存活 1 天[3]。

3. HCMV 感染的的臨床分類是?

(1)根據感染來源分類

原發感染:初次感染外源性 HCMV;

再發感染:包括內源性潛伏病毒活化 (reactivation) 或再次感染外源性不同病毒株。

注意:無論有無癥狀,原發感染尤其是先天感染者可持續經唾液、尿液等體液排病毒數年之久,再發感染者亦可間歇排病毒較長時間。

(2)根據原發感染時間分類

先天感染:出生後 14d 內(含 14d)證實有 CMV 感染,為先天感染;

圍生期感染:出生後 14d 內證實無感染,生後第 3~12 周內有感染證據,通常經產道、母乳或輸血等途徑獲得;

生後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或獲得性感染:出生 12 周后經密切接觸、輸血製品或移植器官等水平傳播途徑獲得。

(3)根據臨床徵象分類

癥狀性感染:病變累及 2 個或 2 個以上器官系統稱全身性感染;病變也可主要集中於某一器官或系統;

無癥狀性感染:又稱亞臨床型感染,有 CMV 感染證據但無癥狀和體征,或有病變髒器體征和 (或) 功能異常。

4. 新生兒/嬰兒感染 CMV 的診斷依據是?

對於<6 月齡嬰兒,僅根據 CMV IgG 抗體陽性不能確定感染(CMV IgG 陽性母親 IgG 抗體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嬰兒體內存在母源性 CMV IgG,且可維持 6 個月),常以尿液和/或血液 CMV DNA 的檢測結果為標準,其中尿液陽性率最高;

對於<6 月齡嬰兒,若出生 ≥ 42d(IgG 抗體的 2 個半衰期),體內的 CMV IgG 抗體仍高於或與母體濃度相似,說明嬰兒感染了 CMV(IgG 抗體的半衰期為 21~24d,嬰兒體內的母源性抗體隨年齡增長而衰減);

母體 IgM 抗體不能通過胎盤,若嬰兒 CMV IgM 陽性可確定感染[5]。

5. CMV 感染的臨床表現是?

通常認為年齡越小,抵抗力越低,則其臨床表現越重。

(1)孕期原發感染

胎兒先天性感染的發生率為 30%~50%,可引起流產、死胎死產、早產、宮內發育遲緩、小於胎齡等[6]。

原發感染孕婦隨孕齡增長,胎兒先天性感染髮生的可能性增加,但孕中晚期感染後致畸風險明顯降低。

(2)母親為再發感染

僅有 0.5%~3% 的胎兒發生先天性感染,其中 85%~90% 為無癥狀感染,約 10%~15% 新生兒出現後遺症,多為聽力受損。

(3)癥狀性先天性感染[1]

黃疸 (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 和肝脾大最常見。可有血小板減少性瘀斑,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如頭小畸形、腦室擴大伴周邊鈣化灶、感音神經性耳聾、神經肌肉異常、驚厥和視網膜脈絡膜炎。外周血異形淋巴細胞增加,腹股溝斜疝等。

(4)嬰幼兒期原發感染

CMV 肝炎:有輕~中度肝大和質地改變,常伴脾大;黃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膽汁淤積;血清肝酶輕~中度升高。輕症有自愈性;

CMV 肺炎:多無發熱,可有咳嗽、氣促、肋問凹陷,偶聞肺部噦音。影像學檢查多見瀰漫性肺間質病變,可有支氣管周圍浸潤伴肺氣腫和結節性浸潤。可伴有肝損害。

(5)年長兒期原發感染

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綜合征 (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不規則發熱、不適、肌痛等,全身淋巴結腫大較少見,滲出性咽炎極少,多在病程後期 (發熱 1~2 周后) 出現典型血象改變 (白細胞總數達 10×109~20×109/L,淋巴細胞>50%,異淋>5%);90% 以上血清肝酶輕度增高,僅約 25% 有肝脾大,黃疸極少見。

注意:因為原發性感染孕母對胎兒影響極大,因此需要鑒別孕母的原發與繼發感染,根據 CMV IgG 和 IgM 抗體檢查結果,可進行初步診斷。

6. 用藥指征是什麼?

有 CMV 感染的證據但並非均需要處理,抗病毒治療對免疫抑制者有益;免疫正常個體的無癥狀感染或輕症疾病無需抗病毒治療,主要應用指征包括:

符合臨床診斷或確定診斷的標準並有較嚴重或易致殘的 HCMV 疾病,包括間質性肺炎、黃疸型或淤膽型肝炎、腦炎和視網膜脈絡膜炎 (可累及黃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兒;

移植後預防性用藥;

有中樞神經損傷 (包括感音神經性耳聾) 的先天感染者,早期應用可防止聽力和中樞神經損傷的惡化。

7. 治療方案是什麼?

(1)更昔洛韋

通過抑制病毒的 DNA 聚合酶發揮作用,需靜脈給葯:

誘導治療:5 mg/kg(靜滴>1 h),q12 h,共 2~3 周;

維持治療:5 mg/kg,1 次/d,連續 5~7 d,總療程約 3~4 周;

若誘導期疾病緩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進入維持治療;

若誘導治療 3 周無效,應考慮原發或繼發耐葯,或現症疾病為其他病因所致;若維持期疾病進展,可考慮再次誘導治療;

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則應延長維持療程,採用 5 mg/kg,1 次/d 或 6 mg/kg,每周 5 d 或序貫纈更昔洛韋口服[1]。

注意:用藥期間應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若肝功能明顯惡化、血小板和粒細胞下降 ≤ 25 × 109/L 和 0.5×109/L 或至用藥前水平的 50% 應停葯。粒細胞減少重者可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療,仍可使用原劑量或減量,或聯合應用集落刺激因子以減輕骨髓毒性[4]。

(2)纈更昔洛韋

為更昔洛韋的纈氨酸酯,口服後在腸壁和肝臟代謝為活化型更昔洛韋。

(3)膦甲酸

通過抑制病毒的 DNA 聚合酶發揮作用, 需靜脈用藥,兒童一般作為替代用藥,特別是單用更昔洛韋仍出現疾病進展時,可單用或與更昔洛韋聯用。

本文作者: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劉沖

編輯:周萌萌

題圖來源:Shutterstock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 兒童巨細胞病毒性疾病診斷和防治的建議 [J]. 中華兒科雜誌, 2012, 50(4):290-292.

[2]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 妊娠期巨細胞病毒感染篩查與處理專家共識 [J].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2017, 20(8):553-556.

[3] 江載芳, 申昆玲, 沈穎主編.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910-916.

[4] Cabana MD 主編, 黃國英主譯. 兒科 5 分鐘速查 [M], 第 7 版.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877-878.

[5] 周乙華, 胡婭莉. 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母親的母乳餵養 [J].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2017, 20(8):568-570

[6] 王衛平主編. 兒科學 [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131-133.

[7] Practice bulletin no. 151: Cytomegalovirus, parvovirus B19, varicella zoster, and toxoplasmosis in pregnancy[J]. Obstet Gynecol, 2015,125(6):1510-1525.

點擊進入兒科論壇,病例、討論啥都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時間 的精彩文章:

患兒發熱、雙下肢皮疹就診,這幾個問題你掌握了幾個?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需不需要用藥治療?

TAG:兒科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