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為青年學生寫了一本寫作入門書,從民國一直火到現在

他為青年學生寫了一本寫作入門書,從民國一直火到現在

因為喜歡寫作的緣故,有關寫作方面的書籍,國內的,國外的,我看了不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本寫於民國時期的書,叫《文心》。

這本書的書名取自《文心雕龍》中的「文心」兩個字。因為一千多年前劉勰所作的《文心雕龍》,也是一部講述語文知識的書。而《文心》的作者摘取「文心」兩個字,更可見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直指作文的本質和核心。

《文心》這本書,不同於同類教科書的一個特色,是用故事來展開全書,具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優點。裡面有循循善誘又平易近人的國文教師王仰之先生,有好學又活潑的學生周樂華、張大文這三個主角貫穿始末。

書中有情節場景,有對話交流,有課堂和家庭生活,也有社會和時代背景,故事呈現了三年中學進程,也展示了上世紀30年代前期的歷史氛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社會經濟的凋敝,家庭生活的困難,試學和失業的威脅,等等。因此,今天的青年人閱讀《文心》的收穫,或許不只是「關於國文的全部知識。」

這本書的作者是民國時期的兩位教育家夏丐尊、葉聖陶兩位先生。作為一線中學語文教師,兩位先生有感於當時中學語文教學有不少問題,於是商量寫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開始設定的擬想讀者是中學生,也包括教學環節另一端的中學教師。因此,朱自清先生說「這本書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

他們輪流執筆,邊寫邊刊登在他們編輯的《中學生雜誌》,花了一年半時間寫完後,由開明書店與1934年出版單行本。這本書自出版就深受讀者,尤其是中學師生的歡迎,因而在當時非常暢銷,曾多次重印。

這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暢銷書,1949年後曾斷檔了三十多年,直到80年代才又重新與讀者見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在寫到大概三分之二內容的時候,夏丐尊、葉聖陶兩位先生做了兒女親家,於是他們倆決定將這本書送給兩個孩子做訂婚的禮物。

這本書,從結構上總共分為三十二章,三十二個章節涵蓋了修辭、語法、辭彙、詩詞、小說、日記、書信、工具書、文學史等諸多與作文相關的語文知識。

一、給文章「治病」

關於如何修改文章中的毛病,書中專門一個章節來做討論,並且這一章的題目也起得很有意思,叫「文章病院」。

在「文章病院」這一章,作者用生動的實例,給我們指出了寫文章過程中,最容易犯的三個毛病:

(1)用詞、用語不當;

(2)意義的缺略和累贅;

(3)一句話里,前後不想連貫,一串話里,彼此不相照應。

因為我自己曾做過多年語文教師,所以對於這三點,體會特別深。記得以前閱學生作文的時候,見的最多就是用詞不當,句子累贅,或者句子前言不搭後語。

看到這裡,不禁對夏丐尊、葉聖陶二位先生,又多了一層佩服,同樣是做老師,二位先生的國文功底,幾乎可以做現在許多語文老師的老師了。

二、觸發功夫

關於「觸發」,書中是這麼解釋的: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得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得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

並且,作者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

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

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舉了個例子:

「比如用月的圓缺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的難再,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說來很有新味,我們如果襲用,就等於說人家說過的話,文章難有新意,也就很難引起別人的興趣了。"

這段話,對我啟發特別大。因為雖然喜歡寫作,但我卻很少考慮到「新鮮」這一點,經常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很少去關注我所抒發的這個觀點,別人有沒有寫過。現在想想,如果你想闡發的觀點,別人已經說過了,那你再說豈不是拾人牙慧,味同嚼蠟?

三、寫出具體細節,而不是只抽象敘述

關於如何寫出真實動人的文章,作者提到一點,就是寫出具體細節。書中原話是這樣說的:

有些同學寫文章,不懂得具體形象的描述,總是「美麗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連三地寫著。這些詞語寫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為它們都是空洞的形容,對於別人沒有什麼感染力。必須把怎樣美麗、怎樣悲痛、怎樣有趣,怎樣可恨用真實的印象描寫出來,人家才會感到美麗、悲痛、有趣和可恨。

這個觀點,美國女作家娜莉塔在她的《寫作我心》這本書中,也曾專門論述過,娜塔莉的原話是這樣的:「盡你所能的寫下那些細節,而不是只籠統地概述。」

你看,同樣一個觀點,中外的作家都反覆強調過,可見這一點在寫作中,真的很重要。

四、如何寫出一篇文章

關於如何寫文章,書中很多地方都有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比如好文章的標準,日記的寫法,書信的寫法,小說的寫法等等,這裡只列出書中提到的寫文章的基本流程,更詳細的,還要看原書才能漸漸領會。

書中對於如何寫出一篇文章,給出了三個要點:

1、發現題材

創作第一步是發現題材,題材須是有新鮮意味的才值得選擇認定。世間的事物,原都是現成的,平凡的,舊有的,所謂新鮮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發現。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來,這是成為創作家的第一個條件。

2、題材的發酵

題材選定了以後,第二步還要使它發酵、成熟,無論在讀書的時候,看報的時候,聽別人談話的時候,獨自散步的時候,都要到處留心,遇有和這題材有關的事項,一一搜集攏來,使內容豐富,打成一片。這情形正和做母親的用了自己的血液養分去培養胎兒一樣。

題材成熟了,這才可以寫出。

3、基本功很重要

僅有題材是無用的,要寫成作品,就非有熟練的手腕不可。如果一個畫畫 的人有了一個很好的題材,而手腕不夠,畫起來臉不像臉,手不像手,根本就成不了一幅畫。

文章的創作亦如此,題材雖已整備的很成熟很好了,如果他基本功夫沒有打實在,文句未通順,用詞多錯誤,那麼即使寫了出來也是糟糕。

花了大概兩三天功夫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這樣一本寫於民國時期,並且是專門寫給中學生的有關「讀和寫」的書籍,在今天讀來,卻依然覺得收穫滿滿,甚至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記得在某個圖書銷售網站的讀者評價頁面上,看到一個買了這本書的讀者評價:「真想把這本書甩在帶過我的所有語文老師臉上,如果我初中就看過這本書,我的語文成績一定不會太差。」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公允的評價,因為這本書,將中學生應該掌握的所有國文知識穿插在一個個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中,並且考慮到中學生的接受程度,講解的非常深入淺出。讀完這本書,不光知道了從詞語到作文,再到詩詞鑒賞,小說創作的相關語文知識,更對於國文,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那麼從這裡出發,我們的語文功底,只會越來越深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妹 的精彩文章:

TAG:蘇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