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大姚禪畫藝術家隱修昆明郊外,書畫藝術卻引起轟動!
印嚴2009年隱修後,他的書畫藝術卻更加引人關注,多次畫展均引起轟動。近日,記者經過多方聯繫,在昆明郊外印嚴家中專訪了潛心繪畫的印嚴。印嚴與繪畫的緣分要從他小時候說起。他出生於雲南楚雄大姚,2歲隨著父母移居廣東惠州,自幼喜愛繪畫且特別專註,爺爺用來儲存中藥的大缸,往往成為他信筆塗鴉的「畫布」。一隻杯子,一張椅子,一朵野花,他不僅畫出平面效果,更希望通過平面,了解和窺見到結構背後更深奧的東西。
1986年,16歲的印嚴見到居派傳人張劍萍先生的牡丹畫,便深深喜歡。張劍萍深得居派沒骨撞粉法之畫技傳承,尤喜繪國花牡丹,被稱為「居派傳人牡丹張」。印嚴帶著幾幅自己的畫作千方百計找到張劍萍,拜他為師。而當時,張劍萍老人已拒門收徒,在前已收有兩位徒弟,而在印嚴誠懇、勤勉精神的感動下,張劍萍最終破例收下了他這位關門弟子。印嚴每個周六下午找張老學習一次,老師每次也不教多,就幾筆,回到家後印嚴就細細揣摩,反覆練習,下周再把畫作拿給老師看。如此往複,不過幾年,印嚴的畫技日益精進。
印嚴曾用4年時間專畫居派牡丹,到1992年又吸收北方畫派技法融入居派,由用色逐漸體現於用墨,後又得禪宗精神與文化的熏染。1988年,印嚴又拜現已故著名書法家祝國沛先生習書法,從臨《曹全碑》《張表碑》《張遷碑》入手,而今融入禪意形成自己的書風。他將從詩詞、文學中吸收內涵修養融入畫中,逐漸在作品中體現出具有禪意的文人畫風。
印嚴少年成名,22歲就在東莞做了個人畫展。1996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做了個人第一個海外畫展。2004年,印嚴重新回到雲南,在楚雄大姚雲峰山靜修。2009年開始隱修,專心在家創作、寫書,深居簡出。
在國畫創作上,印嚴佳作頻傳,有許多人物畫面世,所繪人物多為佛門高僧,如中國第一高僧朱士行、水目山七祖非相禪師、明末清初畫壇「五僧」之一的八大山人、草聖懷素、佛圖澄大師、水目山高僧學蘊禪師、南山律祖道宣大師、古庭禪師、妙峰山徹庸祖師、少林寺達摩祖師、諸山祖師畫像。他也喜歡寫詩配文在畫上,或者先有成詩結合配畫。與禪意結合,是他的畫作的一大特點。印嚴認為,禪和詩都同時具有一種超越性,使人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宇宙人生的真相,盡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飲一啄、一草一木體現,詩在某種層面上成了表達禪悟和禪境的媒介。
細看這些佛教人物畫作,印嚴筆調高古、格高思遠、筆妙墨精,著力用心刻劃的是佛教高僧的內心世界,絕非千人一面的刻板之作,而是將高僧的性格、形跡刻劃得入木三分。從兩幅構圖、背景不同的「八大山人造像」中可以看出畫家對八大性格的準確描述。一幅背景為荷葉的八大,兩旁是大片荷葉以及胡亂生長的斜莖彎曲的枝梗。中間是彷彿站立在泥沼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八大山人。而另一幅「八大山人造像」則畫八大斜靠在一株彎曲欲倒的老樹枯乾之上,仰面朝天、而又雙目合攏,一幅慵懶無力之狀。各有所託,各有寓意。
欣賞印嚴的高僧人物畫,形象生動,各有風采。花卉、魚蟲、禽鳥也大都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如《醉沐春風圖》《一花一葉一世界》《留得殘荷聽雨聲》《小荷才露尖尖角》《鶴壽延年》《荷趣》《牡丹》等。山水畫則氣勢磅礴中又見層巒疊嶂而不同凡響,如《峨嵋山》《秋山韻味》《大姚白塔》《秋間行舟》等。韻味十足,意境悠遠。
印嚴擅長詩文、書畫、篆刻、禪學,是當今藝術界難得的「通識」藝術家。在書畫上,他尤其擅長人物、山水、花鳥,筆墨脫俗飄逸,具有書卷氣,典型的禪意文人畫。書法工隸行,取法於漢隸碑刻,行書從趙體入手,得法於黃山谷。以情寫畫,以畫入禪,以禪融心,文氣禪意、畫心為一體,形成脫俗超然、純任天趣的畫風。
印嚴介紹說,畫由心生,人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腦海里的整個宇宙和對事物的思考,都將通過畫筆躍然紙上。精通禪意的印嚴,更將其對禪的理解融入畫作,他筆下的禪畫,清新、脫俗、淡泊而又意境深遠。
印嚴的禪畫很出名,是很多人的收藏首選。他的禪畫多乾淨、純粹,寥寥數筆,卻能細膩又傳神。著墨不多,但是濃淡相宜,立體感十足。關鍵是整幅畫表現出來的意境,禪修的精進使得他的畫作禪意十足,總是充滿寧靜、淡泊的意味,於無聲處描述心靈的滿足,看似簡單的描摹,卻總能恰當地點出生活之趣。
談起自己的繪畫風格,印嚴介紹說:「我早期是花鳥畫家,現階段則是以人物畫為主,兼畫花鳥和山水。我對書法、詩詞等都有過專門的學習,包括對禪的領悟至深,畢竟是經過實修過來的,以上因素決定了我的作品呈現的風格就是比較乾淨、脫俗。意境帶有比較濃的禪的思想,構思一般是根據禪詩裡面的意境來創作。早期畫的比較多的是牡丹、花鳥畫。我是在嶺南畫派的基礎上,將禪修體悟的精神融進作品裡面,形成了一個帶有禪意的風格。像這幅畫(《蘇東坡詩意圖》)使用的是宿墨,就是放置了一段時間的墨,經過沉澱,帶有一點臟,用這樣的墨畫出來的畫有厚重的感覺,整體風格古樸典雅。我的畫作屬文人畫,線條帶有文人氣質。墨牡丹也是我的一大特點,墨可以分五彩,立體還是神韻都可以用墨的濃淡表現出來。創作題材也比較寬廣,人物山水花鳥等都會涉及,包括古代和現代。現代畫作比如張大千和齊白石的畫像,以及最近創作的七八十幅西南聯大的國學教授畫像。」
談起創作的過程和時間,印嚴介紹說,最快的話大概需要5分鐘,長的話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但時間長短並不是出精品的必要條件,有時候5分鐘畫出來的畫還非常讓人驚喜。這個主要在於靈感。國畫作品從筆、意到心,有三個不同的層面。現在很多畫家還處在筆上,用筆去表達技法,講究技巧技法。到意,意先筆到,就是構圖要怎樣去表現,思想怎麼走,就怎麼去創作、去畫。到了心的時候,它就是心怎樣去表述,意就怎麼樣走,筆也怎麼走,心裏面的靈感消失的時候,這幅作品也就結束了。不管過後再看這幅畫到位與否,這些都不重要,畫作給人的感覺就是當時作者的心境,心的狀態,更加容易表現出禪的意境出來。
談起藝術和商業的關係,印嚴坦言,藝術和商業的關係還是挺敏感的,現在藝術都是靠商業去炒作的,會把畫家流於一個世俗的觀念,最後反而影響了作品以及品質、品味的提升。作為藝術家,他在創作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它賣錢與否,只是想要如何創作好它,那剩下來它到底有沒有商業價值,這是以後的事或者是別人的事情了。他的責任就是把他的內心的修養、修為、思想境界,包括精神境界體現在畫裡面。
說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愛好,印嚴說,寫書法還不算太多,更多的是看書,包括靜坐,甚至品茶。傳統的中國畫與詩、書、篆,有著緊密聯繫,一個出色的畫家也必通琴棋書畫諸門類,比如唐寅、鄭板橋,現代的黃永玉、吳冠中等,都是詩書畫大家。如果沒有這些技能,就是「缺胳膀少腿」的畫家,或者說是一個藝術素養不全的藝術家。所以才要孜孜不倦地拜師學藝,博收約取,以求精進。「我的禪修經歷遠遠超過藝術能力,但是往往修行能力這塊的書我還很少看,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體悟,來驗證書上所說的東西。藝術上的書也看一些。我喜歡看畫、讀畫,但是我很少練畫,更多的是看和讀,通過欣賞別人的一幅畫,可以看出這幅畫好在哪裡,作者跟畫之間,品味到哪邊,從裡面體現出作者多少的修為,從裡面去感悟它。一旦有這種感悟的話,我看得越多,提高的越快,最後我再畫我的作品,它就幾乎是我的整個思想境界走在前面,帶動著筆墨走,就很輕鬆。」
印嚴藝術簡介:
印嚴,法號源靜,原名鍾義波。當代著名書畫家、學者。現為禪宗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代傳人、雲南師範大學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雲南省旅遊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大雄佛教詩書畫院院長等。
1970年生於雲南大姚縣。1972年落藉廣東惠州。1986年後,禮張劍萍、祝國沛、陳豪等詩、書、畫家為師習書畫、詩詞和篆刻。1997年禮佛門泰斗本煥上人剃染出世修行,曾住山、閉關、清修五年。2002年代師主持廣東大雄禪寺,2004年被大姚縣人民政府禮請主持妙峰山德雲寺,2009年8月退隱入世修禪及弘揚佛教文化藝術。
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舉辦首次個人書畫展。1996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首次國外個人彩墨畫展。2007年10月雲南省檔案館建立個人名人全宗,是雲南省檔案館名人庫中最年輕的一位名人,也是第一位宗教界人士被收入名人庫名人。
2008年10月,由省文化廳主辦,省文物總店協辦,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的「禪藝丹青」個人書畫展,是雲南省文化廳推薦國家文化部《2008年中國現當代藝術推廣計劃》立項項目。2010年11月在雲南省陸軍講武堂,由雲南省文聯、楚雄州政協主辦「印嚴書畫成就展」。2014年12月在湖北省圖書館,由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行雲流水-印嚴禪意書畫作品展」。
國畫作品多流傳海內外,被《收藏家》《文物天地》《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大辭典》《國際金融報》等刊物刊出。1992年~2018年期間,曾於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覽19次,並出版《禪藝丹青》《印嚴書畫集》《實力派精英-印嚴》《中國當代實力派名家-印嚴》《妙峰禪廬一印嚴詩文書畫選》《菩提詩畫-印嚴繪畫歷代禪詩百首》等十餘本個人藝術專集。
作品被著名學者陳立夫、文懷沙、賈芝、錢復,書畫大家權希軍、王學仲、張仃、李鐸、陳永正,著名文學家洛夫、牛漢、屠岸等收藏並高度評價。
記者李紅鸞 通訊員伏自文
來源:昆明信息港
原標題:禪畫藝術家印嚴:隱修紅塵行般若 不生不滅菩提花
※大姚要火了!CCTV來楚雄大姚拍「花魂」…
※楚雄這個地方一年有18個月,曆法比瑪雅文化還早4500多年!
TAG:微觀楚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