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雖然我不是Facebook的員工,

但是我忍不住要為它說幾句話。

我和我身邊的人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

Facebook 只不過是倒霉撞到了槍口上。」

採訪:邢逸帆 | 編輯:Vicky、光譜



Facebook 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已經讓這個互聯網巨頭變成千夫所指,公眾的憤怒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除了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源源不斷的抗議者和大幅跳水的股價,Facebook和它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一起陷入了輿論的旋渦。

公眾曆數了 Facebook 的三宗罪:為維持自身的商業模式而泄露用戶信息的貪婪、發現漏洞而沒有及時處理的怠惰,以及道歉態度不誠懇的傲慢。

昨天,扎克伯格在回應國會的質詢時,終於道歉了。他說:「這是我的錯誤,我很抱歉。」

然而,有的人,事實上,是很多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是 Google 的工程師,是 Twitter 的產品經理,是 Uber 的數據分析師……是在各大科技公司里工作的員工和高管。

他們認為,Facebook 是「倒霉撞在了槍口上」,扎克伯格其實是「屈打成招」,而用戶隱私的被侵犯、信息的被泄露這些罪名「言過其實」、「每家公司都在這麼做」,Facebook 並不需要為此道歉。

事實上,哪怕在暴風眼——Facebook內部,這樣的想法也不少見。

上周,Facebook 員工傳出一份高管安德魯·博茲沃斯 2016 年寫下的內部備忘錄,其中說到,「有人會被暴露在網路暴力之下,可能因此自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我們的社交網路發動襲擊,傷害更多人。醜陋的真相就是,為了把更多的人連接起來,我們什麼都能幹……我們為擴張所做的事都是正義的。」此言論一出,媒體立刻炸了鍋。原來 Facebook 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而且為了擴張什麼都能幹!各種批評滿天飛,Facebook 的處境更不妙了。

但 Facebook 員工並沒有愧疚,而是對內部信息外感測到非常憤怒。他們在內網上發帖稱,要把這個告密者找出來:「是誰把內部備忘錄放出去的,把他揪出來!」「以後錄用新員工的時候,要測試他們是否忠誠。」

真的很有趣,技術從業者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大眾的對立面。從硅星人收到的反饋來看,他們的看法是:

Facebook 一沒有違法,二沒有對外銷售用戶數據,何況收割用戶信息是社交媒體常態,Facebook 何罪之有?

開放平台本身是中立的,因為子彈傷了人,卻要造槍的人道歉,這合理么?

通過對扎克伯格施壓,就能給用戶一種信息安全感,解決當前的數據濫用問題么?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一位在矽谷某互聯網巨頭做廣告推薦演算法的工程師 D,就決定站出來,為 Facebook 鳴不平:

Facebook沒有錯,是你們(公眾)太無知了。

(註:以下不代表硅星人觀點)


爭論點1:「我不覺得信息泄露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爆料人稱自己曾工作的機構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Facebook泄露的數據控制了選民,幫助特朗普贏得了大選。「對第三方審查不嚴格,涉嫌導致境外勢力控制大選」也是 Facebook 唯一涉及違法的把柄。然而這次的數據泄露真的有這麼嚴重么?

硅星人:這次 Facebook 泄露了五千萬用戶的信息,這也能洗么?

D:

我也沒說要洗地,這事確實是他們疏忽,在發現數據被賣後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嚴肅處理。

其實,有 27 萬用戶的第三方 app 有上萬個,總不能一個一個手動篩查。這個數據量不足以引起重視,可能也就讓實習生跟進一下吧。

但事情的後果也沒那麼嚴重。只有這 27 萬直接同意了用戶協議的人的全部信息可以被 CA 看到,剩下的 4900 多萬人的時間線和詳細個人信息應該是看不到的。現在那個心理測試應用已經下架,API 已經無法追溯,但 API 是個相當成熟的系統,大多數第三方 app 都是這樣工作的,少有例外。

從數據的質量上來講,二度人脈是男是女不知道,家住哪不知道,甚至連是不是美國公民也不知道。如果我是 CA,我寧願去當地日報社買公民信息,畢竟訂閱者的地址姓名電話性別,甚至政治傾向(從他愛看什麼報紙就可見一斑)都有了。我不覺得 CA 能通過這個切實地影響大選,控制大選可是很難的!

爭論點2: 「人們把信息放上網就要做好曝光準備」

事件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用戶信息被濫用是否是因為 Facebook 保護不力造成的。公眾認為信息泄露是因為 Facebook 對第三方 app 監管不嚴,但是在 D 看來,只要用戶在社交網路上發布了自己的信息,一旦有了一度公開,二度公開就是不可阻止的。

硅星人:所以你覺得信息泄露是不可避免的?

D:


因為扎克伯格也做不到保護你的信息。他無力改變社交網路的 Evil nature,只能改一改 API。除非徹底關閉第三方 app。

其實只要用戶在社交網路上發布了自己的信息,一旦有了一度公開,二度公開就是不可阻止的。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Facebook已修改查看用戶時間線API,上圖為三周前的版本,下圖為今天的版本


第三方 app 請求獲得許可權,想要拿到你的個人公開信息(性別,地址,郵箱,狀態)和好友列表,這個第三方 app 可能是憤怒的小鳥,可能是部落衝突,也可能是偷菜遊戲。

Facebook 只能在第三方條款制定方面予以限制,比如加強審批,收緊准入。但這些用戶數據究竟被拿去幹嘛了,到底有沒有遵循條款中的規定,老老實實用數據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連 Facebook 也無法追溯。比如一個奈及利亞開發的小遊戲,需要你用 Facebook 賬號登陸,你點了「同意以上條款」之後,它就能得到你的信息,在當地法律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是,第三方的代碼 Facebook 也是看不到的。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甚至不需要點agree,點擊開始遊戲,你的好友列表和個人資料就給人了


這就像你在菜市場里買菜,小攤販拿了你的錢去違法犯罪了,我覺得這應該怪小攤販,而不應該追溯菜市場管理員的責任。

爭論點3: 「Facebook已經做了能做的」

Facebook 另一個為人詬病的點,就是虛假新聞問題和被俄羅斯黑客控制的機器人賬號。公眾似乎覺得扎克伯格是萬能的,只要對他施壓,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切就能變好。但在從業者眼中扎克伯格「已經很努力了」。

硅星人:扎克伯格在接受 CNN 採訪時說,已經開始用 AI 識別清理機器人賬號和假新聞,並稱至 2018 年底,將會有兩萬員工緻力於網路安全和內容審查的工作。你覺得他這些樣亡羊補牢的措施有效么?

D:

Facebook 的反垃圾反虛假可以做得更好,這些舉措當然都是有效的。自從意識到假新聞和機器人賬號的問題之後,Facebook 的 AI Lab 幾乎全力以赴識別並刪除垃圾。

但這些東西就像牛皮癬小廣告一樣,清理工作是永遠是做不完的。只要發布假信息仍有利可圖,垃圾信息和虛假新聞就春風吹又生。Facebook 是個開放平台,他們也沒那麼大的本事把每個人、每條信息都照顧到。

唯一的方法就是讓清理成本儘可能地小,對方付出的代價儘可能地大,得不償失,這種事就沒人再做了。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用驗證碼進行人機識別,成本低、效果好。但是如果有人願意用5毛一條的價格來僱人手打驗證碼,你也拿他沒轍,對吧。

矽谷工程師:小扎又沒錯,憑什麼要道歉?

最近 Facebook 集中修改了一批 API,我們能看到,都是四月四日才改的。可以說用戶信息比以前更安全了。


爭論點4:「每個互聯網公司都在這麼做,不止Facebook」

在聽證會上,有議員問扎克伯格,「你們有沒有賣掉用戶信息?」扎克伯格堅定地回答沒有。這位議員的問題,也是大眾的普遍想法,大家總是把信息泄露和 Facebook 把用戶信息賣了混淆在一起。其實 Facebook 從沒賣過用戶信息,它只是做了現在每家互聯網公司都做了的事。

硅星人:你覺得媒體和用戶為什麼會這麼恐慌?

D:


被好萊塢電影嚇的吧。黑客黑進你家,燈光忽然忽明忽暗,自動駕駛車忽然亂撞,洗碗機自動開始洗碗,莫名其妙的人知道你的消息開始威脅你的人身安全什麼的。

大多數人不知道社交網路的盈利和運作方式,覺得自己「被賣了」。其實 Facebook 沒有賣,也根本不會把用戶信息賣出去,因為無論是從信息流來說還是在廣告方面,用戶信息都是 Facebook 獨家的優勢,賣出去對他們根本沒有好處。廣告主會交錢讓 Facebook 針對某一類用戶投放廣告,但你的信息還是在 Facebook 這裡。

恐懼源於無知吧。

硅星人:最近大家都在譴責 Facebook 高管在內部備忘錄里說「為了把更多的人連接起來,我們什麼都能幹……我們為擴張所做的事都是正義的」,你覺得他也冤枉么?

D:


只能說屁股決定腦袋吧。他不能代表公司,也不能代表 Facebook 的員工。

用戶數量確實決定一個產品的生死存亡,「為了讓用戶更多什麼都能幹」也是大多數科技公司感想但不敢說的話。

身為普通用戶,我們也沒什麼可做的。畢竟這個年代,當你點擊 agree,你的信息就失去控制了,但不點 agree,很多服務你就沒法使用。

這是個深刻的結構性問題,不是只刪除 Facebook 就能解決的。沒有 Facebook,還會有 Twitter、Insta、Snapchat,大家都在收割信息,大家都一樣。

硅星人:所以你認為扎克伯格不該道歉么?

D:


不需要道歉,Facebook 只是被人當槍使了。收集分析用戶數據這種事太常見了,我和我身邊的人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更何況 Facebook 沒有違規泄露數據,一切都是第三方協議的問題。這件事上是媒體和用戶大驚小怪。

事實上,在大眾對Facebook群起圍攻的時候,抱有這樣想法的矽谷人不在少數。很多朋友在和硅星人聊天的時候,也會為Facebook紛紛鳴不平。


附:Facebook高管安德魯·博茲沃斯內部備忘錄(邢逸帆譯)。

安德魯·博茲華斯

2016 年,6 月 18 日

醜陋的一面

我們的工作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經常就此展開討論。而今天我想談談醜陋的一面。

我們的工作,是把人們連繫起來。

如果人們積極回應,這會是一件好事。有人會在與人的交往中找到愛,也許有想要自殺的人因此得救。

所以我們讓更多人聯繫起來。

但他們也能把這變成一件壞事。有人會被暴露在霸凌之下,可能因此自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我們的社交網路發動襲擊,傷害更多人。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連接著人類。

醜陋的真相就是,為了把更多的人連接起來,我們什麼都能幹。公眾對我們所做的事說了那麼多,也許就只有這一條是對的。讓人們交流更容易、更頻繁是「客觀正確」的事。

我們連接人類,不為我們自己,不為我們的股價(哈!),這就是我們在乾的事兒。我們把人類連接起來。就這麼簡單。

因此,我們為擴張所做的事都是正義的。所有被人質疑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都是正義的。我們讓人們更容易被朋友找到,讓人們更容易對話交流,有一天我們甚至可能把業務推廣到中國。這都是正義的。

世界的本質是壁壘。世界是鬆散的。國境、語言、不同的產品,築起了更多的壁壘。最後的贏家不是最好的產品,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產品。

我知道我這話很多人不愛聽。你們都是在 Facebook 的光環下工作的,但別忘了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如果你加入 Facebook 是因為你喜歡 Facebook(譯者註:不管是喜歡我們的產品還是喜歡 Facebook 有錢,都一樣),那就對了。如果不是我們極力擴張,我們的用戶連今天的一半多都沒有。Facebook 無法替代,是因為你的朋友都在用它。不是因為它能給照片加標籤,不是因為它會給你推送新聞,不是因為你能用它發信息。都不是。

從創始之初,我們就在被逼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的信仰是什麼?我們需要說服公眾,讓他們繼續用我們的產品。但我們的首要任務還是連接人類。這就是我們在乾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內地蘋果iCloud今日起由雲上貴州運營
美國運營商T-Mobile宣布 今年將在30個城市建5G網路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