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水太深?還是不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華民族愛玉、敬玉、崇玉的歷史悠久,國人鍾情於玉,對玉的關注和追捧從未停止過。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石再也不是貴族專屬,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入手玉石,但大多數消費者由於專業知識匱乏,行業經營者道德良莠不齊,在收藏的過程中著實吃了很多虧,致使對玉石收藏總猶豫不決,忐忑不安,用人們最常說的話講「玉石水太深」。
對廣大消費者而言,玉石「水深」,實際上是由自身對玉石知識匱乏所導致的對玉石真假難以判斷,玉石價位難以評估的鑒賞問題。鑒賞,鑒和賞分開來看,一個是辨別真假,一個是賞析評估,這是兩個方面內容,玉石收藏能夠無往不利的根本所在。
人們大多知道玉石的名字,比如和田玉,比如金絲玉,比如翡翠,比如黃蠟石、南紅、綠松石等等,但若再深究,相信沒幾個消費者能夠說的清楚。這就好比你要去市場上買衣服,你不僅要知道「衣服」這麼一個籠統的概念,還需要知道冬天的衣服還是夏天的衣服,是男士的還是女士的,適合多大年齡穿的等等,這就需要你像了解衣服一樣了解玉。
磨刀不誤砍柴工,從玉石盲到玉石行業「老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輩子的學習,也將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淘汰的永遠是那些個不捨得花費時間去學習,也不捨得花費精力去體驗,更不捨得金錢去實踐的人。
你會發現,很多玉石行業的一眼准都有著千百次「吃藥」的經歷,他們在對玉石「掃盲」的過程中也都是一個坑又一個坑掉進去再爬出來,再掉進去,再爬出來,最終才練就了玉石沙場金剛不壞之身的。
什麼經驗,什麼知識,在玉石行業蓬勃發展之初,是沒有系統學院可以培訓的,只能用時間和金錢「趟出」一條路來。而如今,伴隨著玉石文化的再次復甦,很多專業玉石鑒定評估機構紛紛湧現,從理論到實踐,從書本到市場,很多前人掉入過的「陷阱」通過學習是可以避開的,很多前人花費大量錢財「買」來的經驗是可以學到的,玉石行業的「水」清且淺了許多。
對於金絲玉行業而言,專業學習更加刻不容緩。金絲玉與其他玉種有所不同,它品類繁多,等級差異較大。而且,不是所有金絲玉都需要花費金錢買來,很多朋友喜歡在節假日驅車戈壁尋寶,撿金絲玉的過程是歡樂的,撿到金絲玉的成就感也是讓人滿足的。
在新疆,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有至少一方或兩方金絲玉原石,那些個不同於戈壁礫石的美玉被洗的乾乾淨淨的放在房子最顯眼的地方,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深愛。對於撿拾的金絲玉而言,主人們總想知道到底品相如何,價值幾何。筆者就收到過很多玉友們的詢問,發來幾張或清晰或模糊的照片,不論好與壞,都被珍愛著。但對於圖片評估玉石,還是不嚴謹的,一來判斷玉種的因素有太多,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外觀相似不代表內里相同,就好像陸豐與路虎,乍一看像的不一定就是,對於鑒定是要實際上手,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動用一些小技巧、小檢測通過數據判斷的;二來,即便再專業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也會和實物有著或多或少的誤差,這對於判斷往往起著重要作用;三,拍攝光線對玉石的誤差也是致命的,自然光下與白熾燈下的玉石就有明顯差別,所以圖片不看玉是對玉石的尊重,也是對玉友信任的尊重。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手中的玉石價值幾何呢?筆者堅信,執著於此問題的朋友,定是玉石的愛好者,既然是自己喜愛之事,何不讓自己因這喜好變的專業而博學呢?除了各類培訓班,當下蓬勃發展的自媒體也是獲取各類玉石知識的有利渠道,何不花些精力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足夠強大,強大到玉石行業的「深水」也不再能夠將你的「玉望」淹沒?玉石,既然熟悉,便別再讓它成為「陌生人」。
TAG:雅丹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