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無緣死」的衝擊:等待我們的,究竟是多可怕的老齡化社會

「無緣死」的衝擊:等待我們的,究竟是多可怕的老齡化社會

點上方藍色字體↑ 進入後台


回復 

【開飯】

,送你一句話~










前陣子一張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傳遍網路。一個獨生子守在病床前,左右兩邊一個是媽一個是爹。




攝影獲獎照片「獨生子」  河北 張審軍 




這張照片戳中人心的點是, 獨生子女要以一己之力承擔贍養年邁父母的責任。但我的關注卻與他人不太一樣,看著病床上年邁到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不禁想——




如果獨生子女無力照料這對老人、這對老人沒有兒女、甚至老人還失去了老伴,他要面對的晚年,會是怎樣光景?

 


日本NHK的一部紀錄片《無緣死的衝擊》給出了答案。




何謂「

無緣死

」?



就是不為人知的默默死去,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是死亡的一種新形態。







這些年,日本「無緣死」的狀況逐年增加,去年有4萬多人無緣死,有些是連警察都查不出的無名屍體。




他們的骨灰沒人領取,只能郵寄到無主墓地或寺院,一生的終點只是一個冰冷的陶瓷罐。




這些人中單身者佔比很大,還有很多是與家庭和社會失去聯繫而獨立生活的人們。 







紀錄片里有幾位拍攝對象,很能代表當今社會的構成現狀。但細想起來,也不局限於日本。




獨自一人去大城市打拚的漂泊者





小林忠利年輕時從家鄉秋田跑到東京奮鬥,作為一家餐飲公司的員工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退休。




從中年到晚年,沒有優渥的經濟基礎,父母已經過世,擺在眼前的現實,就是「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




親人不在,鄰居不熟,獨自一人成為了大城市中的「被遺棄者」。直到72歲死了,被拋在東京的無主墓地。




 




79歲終生未婚的獨居者






若山缽子

年輕時是護士,忙於工作和照顧母親,沒有結婚。




晚年開始擔心無緣死,一個人養成在冰箱屯糧的習慣,最多能屯三個月的食糧。




採訪中她說:


「畢竟是女人,要結婚生子。

說不寂寞,那是騙人的。


我也是好強的女人,

可是最近一想這些事情就掉眼淚。」









公司退休的孤獨員工






高野藤常

過去三十年的人生貢獻給公司,以公司為家,早出晚歸,每天超負荷工作。




這樣的生活必然不能給周圍的人安全感和幸福,最終,婚姻解體,妻子孩子都走了。




年輕時不覺得怎樣,退休後,與公司的關係解體,才覺得孤獨恐慌。




看照片也曾意氣風發帥過的男人,如今成為被糖尿病和抑鬱症折磨的孤獨老人。




最羨慕的竟是路邊肩並肩一起吹笛的老夫婦。







無緣死的衝擊,是不是異類、邊緣人物、或者與我們無關?


 


NHK對全國共1783家所有的地方公共團體進行了獨自調查,沒人領取,由地方公共團體自行火化與埋葬的數字被統計出來了。


 


結果,首次知道了

一年

時間裡,就有

三萬兩千人

「無緣」死去。 這個比例,佔到死亡人口的5%。




在人情往來的社會,如果失去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聯結,又沒有安心養老的經濟和生活能力,就會很大概率成為「無緣社會」的一員,凄涼迎接死亡的到來。







之前有一篇文章講了

日本生育率低,日本女性不願意生孩子了

。 


 


但其實,我國的生育率已經遠遠低於日本,

這個數字甚至比面對「人口雪崩」的日本還要低。


 


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生育率總和僅為

1.22

,也就是女性在育齡期間生育子女的平均數是1.22。





(1990年-2015年出生人口數據)




生育率下降帶來的最直觀後果,就是老齡化提前來臨。




據統計,我國2015年,60歲以上老人有2.2億,佔總人口的16.1%,65歲以上老人1.43億,佔比10.5%。






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重




成都有老伯,88歲去當人體模特。

寧可面對子女的不解,他解釋:




只是希望擁有,還可以有人說說話的晚年




而羅振宇在跨年演講里說了一個扎心的例子,快手上有一個老頭,天天直播拉二胡,不求任何索取。他推測,這個老頭是獨居老人,唯獨在網路,還找到有一種「人間有回應」的熱鬧。




這樣的新聞,以後會越來越,成為尋常事。 


 


2050年,我們這一代人晚年正式到來。




晚年,其實離我們沒有多少年




大家看過一個新聞嗎?


 


貝聿銘在自己位於曼哈頓的豪宅中,被護理人員抓傷,欺負。







那是貝聿銘啊,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等世界著名建築的締造者,世界有幾個這樣可以影響歷史的、富可敵國的設計師?


 


被菲佣任意欺辱的時刻,他逃不開狼狽和無助。


 


唯一的原因是什麼? 「當他老了」。




社會對孩子和對老人的潛意識態度,很難完全一樣,前者象徵著

希望

,後者往往帶著

死亡

的陰影,讓人迴避。







豆瓣上8.9分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呈現了在資源匱乏的環境里,面對老年不幸,僅僅講「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是多麼淺薄。




村子裡約定俗成的傳統,年逾70的老人,就要被兒女背上楢山,祭拜山神,自生自滅,坐等死亡。




對於不肯上山的老人,就會被兒子推下山崖活活摔死。




70歲的阿玲婆是電影的主角,她很煩惱自己到快要上山了的年齡,身體還很硬朗。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老一些,她磕掉了自己的牙,這樣可以讓大兒子放心背她上山。






在阿玲婆大兒子背她上山那天,一路上看到各種死在山上的老人的屍骨。




還遇到隔壁家不願意上山等死的老頭,被兒子活活推下了山崖。




這些老人,已經沒有任何尊嚴可言,他們老了,不能再創造價值,被榨乾了最後一點生命力,現在對部落群組而言,只是負累。




但是阿玲婆的大兒子面對這樣的傳統非常痛心,他不願意自己的母親被這樣對待。




他專門找了一個比較舒服的地方給阿玲婆。




因為捨不得又跑了回來,和阿玲婆抱在一起,最終還是被阿玲婆勸說回去了。




影片的最後就是阿玲婆自己一個人在山上等死的鏡頭。







公平、善良、溫暖,當談及人性好的一面,往往建立足夠的權力上:財富,體力,認知,行動力。




老年,是摧毀「控制力」的生化武器。


 


那麼,面對即將來臨的老年化社會,今天的我們,又可以做點什麼呢?





1

學會理財,儲蓄,買保險




就算貝聿銘也會被護工欺負,但至少會被人關注。




富有的老人,至少是最少程度受欺負,相對自由的老人。




錢,是晚年有尊嚴的硬通貨。





2

在醫療層面為自己多做考慮




健康的問題,真的太現實了。肉體的苦,誰吃過誰知道。





錢無用,這份苦無人取代,且可以摧毀人的心智。別說意志強大,現實只有肉身脆弱。




從今天開始足夠重視健康,提早思考,身體腐壞的話,如何處理,最好立一些字據。




永遠不要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權。





3

盡量與時俱進




你觀察一下,現在過得好的父母輩,一定是網上支付遠程預約APP導航都懂點的,不是說他愛科技,這代表一種對生活的好奇心。




永遠保有好奇是抵抗歲月重要路徑。





4

一定要有伴,一定




最好有老伴,注意:不一定是唯一一次婚姻的老伴,也不一定是領結婚證的老伴,但,最好有老伴,且雙方有共同的興趣追求。




如果沒有異性老伴,就需要有一幫真心真意的夥伴。




想想被放在空房間無人應答的嬰兒吧,孤獨足以摧毀一個老人。


 


無緣死之前,是老之孤獨。




零親密關係的人生,

就像置身凌晨三點的孤寂森林,

像被拋到宇宙飛船外融化在銀河的圓點,

會在自身的黑洞里走向虛無和崩潰。 


 


紀錄片《無緣死的衝擊》里,有一段話說,人正是處在各種聯繫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的。




要有需要自己的人,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面對終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除了恐懼和準備,我們能做的,從今天起,看清自己的位置,思考,晚年面前——




如何與真實社會,勇敢地發生各種聯結。





作者 | 伊姐(周桂伊),14歲出版小說集,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30歲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專訪明星十餘年,愛電影的媽媽,分享光影中的感悟,關於育兒、關於婚姻、關於愛。原創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新書《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全網熱賣中 








你可能還喜歡


討好型人格: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這件事會讓結婚變結仇,為什麼我們都在做?
日本故意犯罪的高齡女性越來越多:監獄不是懲罰,而是解脫。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