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闖海人」經歷的改革故事

「闖海人」經歷的改革故事

今年4月13日,海南省經濟特區迎來30歲生日。

輕舟萬重,潮平海闊,30年來,一代代在時代大潮中踏浪的海南人、「闖海人」成為特區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他們用實幹精神改變了特區,特區成就了他們。

今天的海南經濟特區。李幸璜 攝

l 敢為人先

海南環島鐵路上,一列列環島動車飛馳而過,這些時速200公里到250公里的列車,是海南速度最好的代言人。

46歲的盛恩維是一名環島鐵路的動車司機,他已經在列車上度過了30載光陰。1988年,剛滿16歲的他接了父親的班,成為一名機車工作人員。

盛恩維。蔡晶 攝

當時,海南剛剛成為省級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新試驗田。然而,這塊試驗田上的鐵路只有一條——以三亞為起點,經八所至昌江石碌的「嶺八線」。

30年前的「嶺八線」上跑的是最老式的蒸汽機車。一趟下來,盛恩維要往爐子里投進7噸多煤;雨天,車頭門窗四開,風雨襲來,盛恩維經常被淋成落湯雞。

不過這份工作帶來的滿足感,令盛恩維念念不忘,「當火車司機很自豪,別人都叫我們『大車』司機」。

隨著海南經濟特區的發展,一條鐵路早已不能滿足本省運輸和省外運輸需求,蒸汽機車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也無法滿足日漸增強的運輸效率需求。

2003年,粵海鐵路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之前,火車開到廣東省南端的海安鎮,便無法再南下。粵海鐵路建成後,火車不僅能夠通過輪船渡海,還能一路南下到達三亞。從此,大陸和海南之間的客運、貨運,不再只單純依賴飛機和客車渡船。

與此同時,海南鐵路正式結束蒸汽時代,進入內燃機時代。海南作為經濟特區的發展如火車換代般加快,對外開放程度也因粵海鐵路的建成通車而變得更加深入。

當時,盛恩維被調動到粵海鐵路擔任機車乘務員。他仍記得火車過海時的情景:一列18節的火車被分為四組,分別由車頭拖拽上火車渡船。「這個過程要穩,不然旅客在車上坐著會不舒服。火車上船、過海只要90分鐘。」盛恩維說。

2010年12月30日,東環鐵路正式通車運營;五年後的同一天,海南西環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東環鐵路和西環鐵路自此組成了一個閉環,世界首條環島高速鐵路誕生。這時,盛恩維又被賦予新的任務——擔任海南環島鐵路的動車司機。

「環島鐵路開通後,交通更加方便了。最快一個多小時就能從北邊的海口到南邊的三亞,不少乘客將車停在三亞的停車場,直接坐高鐵去海口上班。」想起過去從海口到三亞,動輒5-6個小時的路程,盛恩維感嘆環島高鐵帶來的便利生活。

沿途風景優美的海南環島鐵路。王凱 攝

從每小時60公里到每小時250公里,盛恩維見證了海南鐵路的蛻變。

從一條鐵路到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再到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速鐵路,遇水搭橋,迎難而上,天塹變通途,盛恩維所經歷的海南鐵路蛻變折射的正是海南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

l 敢闖敢試

1988年,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橫空出世。這一年,27歲的陳良剛離開武漢,南下海南。談起剛到海南的最初印象,巨大的現實落差讓陳良剛十分感慨:「海口連交通信號燈都沒有,女同志戴著斗笠騎著三輪車,就相當於現在的計程車。

1988年的海口,三輪車就是計程車。資料圖

1991年,陳良剛放棄海南汽車衝壓廠「鐵飯碗」的工作,進入一家研發汽車發動機的私營企業工作,誓言「我要闖一闖,來證明自己的人生。」

這年,海南省第一次科技大會決定實施「科技興瓊」戰略。科技在助推海南經濟特區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凸顯,也為陳良剛的事業帶來新的拐點。

在一次科技展銷會上,陳良剛看中了一家研製超濾膜的機構。直覺告訴陳良剛,這是一個商機,因為超濾膜能將污水變成達標的純凈水。於是,陳良剛與這家單位開始合作共同研製、推廣超濾膜。1992年,陳良剛正式成立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然而,第一款產品做出來,從實驗室到市場暴露出的問題出乎陳良剛意料。產品過濾效果雖好,但卻無法使用。用戶使用幾分鐘,過濾膜就破了。3個月後,這家研製超濾膜的單位「撤退了」。當清華大學相關專家告訴陳良剛「這項技術有前途,關鍵是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得實用」時,陳良剛下定決心,要將產品做得又好又實用。

「闖海人」陳良剛。陳馨怡 攝

這個畢業於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的高材生不搞發動機,開始天天下實驗室,研究超濾膜。「我到現在還是企業的首席實驗員,我做了20多年技術,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對超濾膜進行不斷改進、創新。」陳良剛說道。

1998年,在海南省科技廳的支持下,陳良剛研製的家用型毛細管式超濾機榮獲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證書。「這是我第一次代表海南企業在全國科技界『亮相』,也是我的價值獲得社會承認的起步。這要感謝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陳良剛想起當時的情景,仍難掩激動。

如今,陳良剛的企業已經成為世界最大超濾膜生產企業,其所生產的設備在26年間,從工業走向民用,從海南走向世界。

時代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時代,再努力也沒有用。特區是一個試驗田,思想開放,國家重視,加上我們的闖勁、勤奮和努力,才能在這樣的土壤上,長出我們這樣的企業。」陳良剛感嘆道。

談到30年來海南的發展,陳良剛感慨萬千:「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海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與其說是海南的變化,不如說是中國的變化。」

勇立潮頭、握準時代脈搏,一代代「闖海人」的努力,凝結成了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也讓更多先進技術從海南這座曾經落後的小島走上世界舞台。

l 埋頭苦幹

近年來,國際旅遊島建設成為海南省發展的總抓手。旅遊業已經成為無數海南青年的創業選擇。林維就是其中一員。

1989年出生的林維來自海南省保亭縣什進村,是個地地道道的黎家人,也是真正成長在改革時代的青年。

過去,林維所在的什進村是保亭縣有名的貧困村,當地人靠天吃飯,每當遇上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糧食減產,常常不夠吃。

黎族姑娘林維。

2010年,為響應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什進村提出的「著力解決最困難戶的脫貧致富問題,讓國際旅遊島建設真正成為惠民工程」重要指示,什進村進行了旅遊綜合化改造。改造完成後,曾經的落後貧困村現在已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成為了第一批掛牌的特色村寨之一。

於是,林維放棄在三亞開旅館的夢想,打算在村裡開一家主打黎族風情體驗的民宿,帶動家鄉經濟發展的同時,改變家鄉旅遊發展的困境。

作為什進村的第一家民宿,林維說:「每次帶客人逛村子、進果園的時候,村裡人都覺得好奇,村裡的一顆楊桃樹能有什麼好看的?他們不知道,我們原生態的小村子對久居城裡的人來說具有怎樣的吸引力。」

除了不理解,經營旅館遠比林維預料的問題複雜,房子的水壓太小、民用電帶動不起七台空調,申請了半年多的網路遲遲沒有著落……每一件經營中的小問題,不僅考驗著林維對經營旅館的信心,同時也在考驗著特區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推動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承諾。

林維的黎家民宿。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林維深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她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並下定決心,為了家鄉的美好未來,說什麼也要堅持下來。

資金少,她就自己動手設計民宿,有一次竟在塗光油時中毒;沒經驗,她就去杭州客棧做義工,默默觀察、積累經驗。經過四年的埋頭苦幹,林維的民宿已有起色。村民們也在林維的帶動下,靠著這條產業鏈不斷創收,家裡的香蕉、椰子也賣出去了。

遊客在黎家民宿體驗黎族傳統體育項目。

談及什進村民宿發展的未來,林維說道:「政府非常鼓勵我們發展家庭旅館經營,我希望可以在我的帶動下,在村裡整合十來戶民宿一起做這番事業,打造自身特色,讓我們黎族文化走出海南,走向世界。」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黎家」,海南的自然環境,在林維眼裡,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無窮魅力。

這魅力來自於新一代海南建設者埋頭苦幹、實幹的魄力,也來自海南經濟特區不斷豐富的旅遊業態和不斷升級的海南旅遊產業。

特區因改革而生,

特區因改革而興。

從祖國南部的邊陲小島,

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改革前沿陣地,

一代代海南人為經濟特區的發展

披荊斬棘、

探索不止。

如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發展社會主義、

發展馬克思主義。

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

不會放慢,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

▎記者: 張潼 石倩穎(實習)

▎責編: 唐希

▎審發: 盧冠瓊

▎中國青年網(ID:youthzqw)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主導 打造「慧眼」衛星「繼承者」
俞正聲:廣泛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能量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