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期歷史散文《殊途同歸》張越峰
殊途同歸
張越峰
偶然看到您,也許是歷史煙塵太濃厚了,我看不清你,只以為你很普通。畢竟,東晉那個時代離現在太遠了。我無知地,絕沒有把您與歷史課本聯繫起來,更沒有把您與本土文化聯繫來,更沒有把你與歷史上某件大事和某本書《佛國記》聯繫起來。只是,就像我們走進沙漠卻偶遇一棵茂盛的樹一樣,讓人不期然地心生起訝異和敬佩之情;逐漸地看到您的內核,那顆執著地堅持著理想的魂魄,由不得,我心靈之萬頃林木就有了折服的方向,於是,我決定把您的故事通過課堂,告訴給我那群還懵懂的孩子們。從時間的河流里摸索著過來,站在河岸的沙地上看到您前行的足跡,我不由分說地開始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法顯,您這個出生於山西襄垣縣龔家莊的一個男娃娃,1600年後,讓我在很清醒的狀態里,油然地心生起迷醉一樣的敬意。我不是敬佩別的,我是敬佩你的事迹。通過央視的四集電視記錄片,我逐漸看清楚了您這個精神偉岸的男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把「理想」那桿華美的旗幟,一直豪邁地堅定勇敢地抗到終老的。您出生於寒門,這一點與我們一樣,但由於從小身體多病,您的父母為了讓他們的兒子得到佛家的護佑,三歲時就把您送入了佛門。20歲時您成為了比丘。
如果就這樣隨波逐流的話,我們大家的認知里或許就沒有您這頁高潮了。真沒想到啊,法顯,您竟然在知天命的50歲時,於故鄉山西襄垣的普通偏僻的佛門裡,堅定了一個大的想法,要去往當時的都城長安。就是今天來說,也是一段隔省跨縣的旅途呀。那個時候的交通很不發達。可我同時又理解,在佛法里,您不想一直做著井底之蛙。不知道,這樣出去走一走的想法,已經是第幾次涌在您的心頭了。總之,從此,您的心思開始蔓延擴展開來,而且是一往無前地向著遠方,朝思暮想著,波瀾壯闊著。
普普通通的62歲時,法顯,花甲之年了呀,您終於把那個深埋著的浩大的想法,在頭腦里理清楚了——決定西行取經。你沒有憂天命,沒有顧慮身體老邁,沒有細想此程的艱難,沒有思量是否走出去了,還有回來的時日。你像一個年輕人一樣,把後半生衝動地賭在了一個遠大的理想上。這可是出國呀,沒什麼經驗可以借鑒。你這樣衝動的原因似乎很簡單,是看到中土的佛法混亂,缺乏統一的戒律。您把這個責任主動擔當起來,似乎是義無反顧。我給班裡的學生們打比方說,您此行,真比現在的考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難多了。考高中考大學再難,也有老師引導著,有前面的過來人提供經驗和參考。您什麼也沒有,甚至沒有年輕 的年齡,和強壯的體魄。62歲了,你有什麼呢?只有靈魂里高舉著的理想大旗。
今天,印度與中國之間聳立著的喜馬拉雅山,依舊被稱為「世界屋脊」。可您不管什麼世界高峰,出發了。一開始,您走的是陸路,在過雪山時,由於惡劣的氣候條件,同行的一人倒下了,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永遠地停留在了茫茫寒冷的地界了。您流淚了,第一次流淚了。到達印度後,您首先趕到了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出生地,結果看到的是荒涼和荒蕪的景象。誰能想到呢,創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佛教,兩漢之際傳入我國的佛法,竟然像一個人一樣在這裡已經開始早衰了。至今,我國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在初一的歷史教科書里,通過照片,看著還是那樣的完好,寺院門口的白馬,還健在。那是漢明帝為了紀念白馬往回駝經書的事情,專門建的寺院,並塑的白馬像。法顯,您又流淚了,這是您第二次流淚,是不勝傷感,是不勝失落呀,誰能想到呢,佛教在自己的創始地,竟然如一朵花一樣,怒放之後,竟然出現了敗象。後來,您又邁開腳,行了十多個國家,親手抄下了佛家的戒律典籍。就這樣,在異國他鄉,十二年時間過去了。老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可您已經74歲了,還在異域為了理想而奔波。
長出一口氣之後,您終於放下抄經書的筆,緩緩地,試著把腰身挺直。您的思維是相當清晰的,你清楚自己已經完成了所有出行的任務,隨聽從善言,決定放棄來時的陸路,從海路回國。誰能想到,這一路上長長短短的不順利,就磨損了您一年多的時間。回國後,您豈敢消停?從異域帶回來的佛家典籍,還不是成品呀。單單翻譯一項工作,就是一件浩瀚的工程。這之後,您又開始把自己西行的故事寫下來,取名為《佛國記》。這部後來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的書,不必說,它具有的是世界歷史的意義。您有目的的旅行和翻譯工作,讓您對後世的影響超越了一個佛家弟子的界限,而是在人類浩瀚的文化歷史上,立下了一塊不可比擬的豐碑。您能想到嗎,230年以後,也就是兩個多世紀之後,那個今天被寫入初中歷史教科書里的玄奘,才開始了西行取經的路。您與他之間,漫長的時間鴻溝,一般人是很難用思維捋順的。
法顯,您最終停步在八十多歲上,再也走不動了。當時的醫學、物質條件和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落後,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存在,可您這個北方男人,真能硬挺呀,身上竟然負載著那麼了不起的精神魂魄!在60歲的老態龍鍾時,還能有那樣飽滿的澎湃的求知慾求,還能有那樣的勇創艱難險阻的浩然勇氣,令今天的我,以及我的學生們,油然心生敬意。在普通得如草芥一樣的花甲之年裡,所有人都已放棄了各種欲求,因為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大家只是靜靜地等待著某種必然要到來的生命的中了結局,可您卻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剛剛綻放出青春的可人的無所畏懼的敢闖敢幹勁頭。您,出發了,勇敢地前行了,超越地,意想不到地,讓生命在跋涉里畫出了圓滿的堅實的腳印,這足跡代表了一種不屈不撓的綻放的生命狀態。由此,誰還敢說,遲到的綻放是沒有力度美的?誰敢說,遲到的綻放是不足掛齒的?誰還敢輕言生命的無常與無心經營?
在時間的這一端,我似乎明白了。法顯,您從沒有考慮過生命長度的問題,您一心一意想著的是,自己還有多少事情需要去做,不,是怎樣去做。您不去考慮生命長度的問題,從一開始,您就做到了超越;其次,您也沒有考慮過生命的厚度,您只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得毫無姿態,低到只是默默地去做具體的每一件事情,一件又一件,從不抬頭看世間平庸的同齡人,以及前輩人正在或曾經做了什麼,您只是要做您自己。正因為這樣,您的生命才有了非同凡響的質感,從而,生命也就有了其該有的厚度,長度,寬度,而且,是不朽的厚度,不可比擬的長度,無法估量的寬度。我是不信任何宗教的,但我信仰頑強的奮鬥精神,欣賞生命在綻放里,被拉長了,被放大了的世間絕美。
法顯啊,您用自己堅韌的步伐和鏗鏘的書寫,讓那個今天僅僅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讓只有一戶人家還姓著龔的山西村落,超越地因為一個龔姓男娃,走進了世界的眼眸里;您用不朽的精神,支撐起了一個偉大的名字叫中華的民族脊樑。在時間之河流里,你奮發的有為的年華,永遠停留在一個碧草青蔥、蓬勃向上的季節里,那裡繁茂著一種叫做「理想」的植物種類。
您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是多麼勵志的一本書呀,在未來的歲月里,足以讓我和我那群,正在努力讓理想羽翼豐滿的孩子們,好好品味和琢磨的。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經歷與您的很不相同,大家奮鬥的目標似乎也不一樣,但奮鬥著的人,一定是有理想和信念支撐著的,是有著非凡的吃苦精神的,是遠離了凡俗喧囂和無為紛爭的,是心思遠大而純潔,是行動堅毅而可貴。尤其是,對理想的執著與實現理想的勇氣,與年齡無關。歷史上不是還有齊白石五十多歲去北京發展嗎?當然,他那時候的現實條件比你那時要好多了。從這一點上說,奮鬥著的人,都是同性質的,或者說是同類型的人,大家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珍重和珍惜感,有一種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是的,這種豪情壯志,遠離了凡俗,就是一種超越,一種對自身的超越。事後看起來,實際上,更是對歷史和時代的超越,這都是後話了,與當事人無關。非常感謝,我和學生們的課堂里,除了秦皇和漢武,除了張騫、班超和甘英,還燦爛地多了不同凡俗的您,勇敢的你,有主張的你,敢于堅持理想並去實現理想的你。迎著人世的非難,頂著大自然環境的惡劣,你在歷史的路上,獨自走了很遠,你的事迹和你的書《佛國記》,從東晉至今,一直是佛教史上的一個璀璨的坐標。
我想對我的學生說,從地理位置上(襄垣與黎城)說,咱們與法顯曾經是鄰居;從每個人心中的遠大抱負來說,從走在去實現理想的路上來說,咱們與他也是鄰居,皆是殊途同歸呀。
漳河文韻特約作者:張越峰,工作於黎城二中,系省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集《心靈棲息的村莊》,作品散見於《黃河》、《山西文學批評新實力》、《山西日報》等。散文《鄉間春晨景》獲市文聯《清風》雜誌2014年度優秀作品獎,評論《雄渾與詩意的契合》獲2017年度省天使文化基金與縣教育局舉辦的讀書活動一等獎。
本文編輯:劉建兵
【漳河文韻】
關注「黎城生活網」,有你驚喜!
TAG:兩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