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一、戰爭起因

明治 (明治天皇朝的年號(1868~1912年)。 ] 初年,日中兩國曾就台灣問題發生過糾紛,不久又在朝鮮問題上產生分歧,日本準備承認朝鮮的獨立並與其締交。中國清政府視朝鮮為其屬國企圖阻礙這一行動,從而引起了江華島事件和京城之變。1885年雙方簽定《天津條約》,就不擅自出兵達成了協議。然而,中國竟污衊日本是個盲目追隨歐洲、政治鬥爭尖銳的區區小國。日本已意識到與中國的衝突不可避免,遂組建師建制,積極擴充軍備。

日本明智天皇,不遺餘力發展海軍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中國判斷日本忙於政治鬥爭無暇顧及國外,遂違約出兵,一部在牙山登陸,將重兵集結平壤,企圖實施鎮壓。日本政府知悉後,派遣大島混成旅和軍艦至仁川、京城附近。以保護當地日僑,同時以不惜開戰的決心與中國進行交涉。中國清政府也決意開戰,7月25日雙方在豐島海域發生海戰,甲午戰爭爆發。

二、雙方企圖

中國計劃由海軍扼守渤海灣口,將重兵集中在平壤附近,一舉擊敗日軍。日本力爭在列國進行干預之前速戰速決,擬有三種方案。甲案:擊敗中國海軍後將陸軍運送至渤海灣,力求在直隸平原進行決戰,此為最佳方案。乙案:視海戰情況壓制朝鮮半島。丙案:本土防禦。

三、戰爭經過

7月29日,大島混成旅在成歡擊潰清軍,第5師也被派往前線,首先在朝鮮半島實施牽製作戰。期間,日大本營遷至廣島,伊藤首相也參加大本營會議,以諧調政略和戰略。因難以捕捉與中國艦隊決戰的時機,決定先實施乙種方案,計劃於8日末自朝鮮半島進入滿洲,佔領遼東半島,之後準備在翌春進行直隸作戰。

9月16日,第1集團軍打敗清軍佔領了平壤。17日聯合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戰勝優勢的中國艦隊,掌握了制海權。其後,第1集團軍繼續北進,於12月下旬渡過鴨綠江攻入南滿,第2集團軍於11月22日攻佔遼東半島。翌年2月12日,聯合艦隊在威海衛全殲北洋艦隊,第2集團軍佔領了威海衛。此後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冒嚴寒協同攻佔牛庄城、田莊台,將清軍驅逐出遼河河口。

黃海海戰

攻佔威海衛後的2月18日,清政府經由美國公使請求媾和,3月10日起雙方在下關開始會談。因發生襲擊清政府全權代表李鴻章事件,日本方面做出讓步,4月17日以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島,賠償白銀2萬萬兩等為主要條件簽訂了媾和條約。此間日軍佔領了澎湖島,並為在直隸平原展開決戰積極進行準備。

四、三國干涉

媾和條約簽訂後的第六天,俄、德、法三國出面干涉,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俄國出於本國染指遠東的需要,向清政府賣人情,阻止日本佔領遼東半島。德、法則與俄國串通一氣,進行干涉。

日本國民對此極端憤慨,但終因無力與三國為敵,飲泣歸還遼東。此戰的勝利提高了日本的國威,使日本要求修改不平等條約的時機日趨成熟。同時,暴露了所謂「東方睡獅」——中國的軟弱無能,進一步加速了列國對中國的侵略步伐。此外,日本在卧薪嘗膽的口號下積極對俄備戰。

主要數據

一、日軍方面

(一)陸軍

開戰前,以7個師為基幹,平時兵力6萬餘人、戰時動員兵力約15萬,開戰後加上後備役部隊戰時總兵力約27萬。

戰鬥序列:始派遣大島混成旅(以第5師的兩個步兵團為基幹),後派遣第5師主力。

1894年9月1日編成第1集團軍,同年10月3日編成第2集團軍並先後派往前線。

┌─第1集團軍(司令官為山縣有朋上將,12月8日後為野津貫道中將),以第5師和第3師為基幹。

└─第2集團軍(司令官為大山岩上將)包括第1師、第2師和第6師(12月6日投入師主力)。

此外,以直隸平原決戰為目標,1895年3月動員和臨時編成了如下部隊:

┌─第1集團軍 近衛師(自第2期作戰起)、第1師、

│  第3師和暫編第7師(以4個屯田步兵營為基幹)。

├─第2集團軍 以近衛師(僅第1期作戰)、第2師、第4師、第6師及16個暫編機槍隊為基幹。

├─第5師 作為獨立師負責守備奉天省,配署6個後備營。

└─其他 6個後備營、4個要塞炮兵連,守備遼東半島;5個後備營守備朝鮮半島。

參戰總兵力:240,616人,火炮294門

7個野戰師(共123,047人,野戰炮168門、山炮72門),39個後備步兵營,暫編第7師,12個要塞炮兵連等。

傷亡:戰死戰傷1,417人,病死11,894人,不明177人,合計別3,488人。另因戰傷等退役者3,794名。

日本艦隊

(二)海軍

開戰前:軍艦28艘,57,631噸;魚雷艇24艘,1,475噸;合計 59,106噸。

另:機帆船3艘、代用艦(武裝商船)4艘等。

艦隊編成

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中將)

├─常備艦隊(司令官同上)

│ ├─本隊:海防艦3艘(松島、橋立、嚴島)、小型護衛艦2艘、

│ │  炮艦1艘、偽裝巡洋艦1艘(西京丸)。

│ ├─游擊隊:巡洋艦5艘(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州、千代田)。

│ └─通信艦1艘、魚雷艇6艘、輔助艦6艘。

└─西海艦隊(司令官:相浦紀道少將,後為井上良馨少將)

舊式炮艦等9艘(金剛、赤城、武藏等)。

伊東祐亨

二、中國方面

(一)陸軍

八旗(清古制世襲軍)約20萬人,綠營(漢人組成)約50萬人,但軍制混亂,缺乏戰鬥力。清政府賴以依靠的是勇軍(太平天國之亂時徵集)和練軍(八旗、綠營中選拔組建的部隊)。開戰時兵力:步兵862個營(每營平均350人)、騎兵192個營(每營約250人),合計約35萬人。武器:各種形式混雜,以毛瑟槍、克虜伯式野炮為主。

據傳,戰爭中又招新兵組編部隊,兵力合計達63萬人。1895年2月前後,營口、牛庄城和遼陽方面的清軍約有8.6萬人,同年春布署在直隸平原方面的清軍達20萬。

(二)海軍

清海軍擁有軍艦82艘、魚雷艇26艘,合計約達8.5萬噸,分為以下四個水師。

┌─北洋水師:海防艦4艘(定遠、鎮遠、來遠、經遠)巡洋艦7艘、炮艦3艘、魚雷艇4艘等。

├─南洋水師

├─福建水師

└─廣東水師

除北洋水師外,其他三個水師訓練、戰備水平低,難於進行遠海作戰,除廣東水師的3艘巡洋艦外未參加戰鬥。

北洋水師

(三)日方戰費

臨時軍費 陸軍17,123萬日元,海軍3,965萬日元合計2.1億日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叫我負天下人 的精彩文章:

隋朝版權力的遊戲之楊諒的反叛之路
近代中國最有權勢的洋人

TAG:寧叫我負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