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盛衰的怪現象:忠於李唐,越要陷害;亂臣賊子,越要安撫遷就

大唐盛衰的怪現象:忠於李唐,越要陷害;亂臣賊子,越要安撫遷就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從氣吞八荒、朝氣蓬勃的壯年,一下變為任人宰割、日薄西山的老年。無論後世的大唐皇帝如何勵精圖治、奮起直追,都達不到安史之亂前的大唐盛世。亂臣賊子、農民義軍、奸臣權臣、宦官掌軍比比皆是,忠於天下李唐正統的可謂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人心為何始終不能再聚集?這還得歸咎到安史之亂之後的事,怪李唐的皇帝。

安史之亂爆發之初,唐玄宗始終不信安祿山造反,認為是一些大臣聯合起來編造的謊言,過了段時間才相信。李隆基認為安祿山沒能力推翻大唐江山,不會自不量力的造反,但安祿山這混人還真就造了。當時大唐精銳的邊軍大多未趕回,但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將已在在長安、洛陽臨時募兵。

兩人徵得的軍隊大多都是市井之人,訓練不足,根本無法與安祿山精銳的邊軍相比,洛陽等地淪陷。封常清、高仙芝無奈只得退守潼關,依險要地勢及雄關要塞防守。唐玄宗聽信宦官讒言,直接將兩人下獄問罪,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啟用因病在家的名將哥舒翰。

哥舒翰不愧是名將,一眼看出癥結所在,依舊加固城防,固守潼關等待精銳邊軍的到來。畢竟當時的大唐外重內輕,邊軍實力遠超地方軍。安祿山命其子多次強攻都未能討到好處,被阻擋在通關外數月。安祿山想了個辦法:他將精銳部隊隱藏,四千老弱病殘守要害之地,引誘哥舒翰出關。

哥舒翰一看便知這是誘敵之計,而李隆基不知道,命令哥舒翰出關收復失地。哥舒翰上書陳述利弊,但李隆基有聽信讒言,強迫他出關作戰。哥舒翰被逼無奈痛哭出兵,戰敗被擒,最後被殺。

這三位名將,個個都比安祿山威望高、比他厲害,卻被唐玄宗這樣害死了。他們以前的邊軍部下,會如何想?還有那張巡守,內無糧草、而外又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著睢陽。前後交戰共四百餘次,周圍的大唐將領無一伸出援手,眼睜睜看著他城破被害。看似文人確實武將的顏真卿遭奸臣陷害,七十五歲時獨自入敵營勸降,被俘不屈服被害。

而一門忠烈僕固懷恩,安史之亂家中四十六人為國殉難,後被宦官陷害,被逼叛唐。戰功首推中興第一的李光弼,亦是被宦官陷害,似乎避無可避,五十七歲便抑鬱而亡。而戰功赫赫的郭子儀被奪兵權後,也是多次賦閑在家,委曲求全才落得個善終。

而作為安祿山的部將田承嗣,佔七州之地,擁兵五萬,基業最終傳侄子,開藩鎮世襲先例。這些叛唐反唐的亂臣賊子,大多富貴榮華一生。而越忠於李唐,越要陷害、打壓,不造反便死。而越是亂臣賊子,越安撫、遷就他。誰還敢忠於李唐?忠於那朝不保夕、宦官陷害的朝堂?你怎麼選?

真是應了那「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句老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月曾經照古人 的精彩文章:

冠軍侯霍去病麾下最勇猛的虎將:曾率七百騎兵滅亡樓蘭和姑師兩國
如何評價魏忠賢?他不死大明國祚真能再延長百年?當然不能

TAG:今月曾經照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