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搞科研,是一輩子的事

搞科研,是一輩子的事

近日,在2017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天津大學陳予恕院士獲得科技重大成就獎。

陳予恕,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機械系,後留校任教。他是我國工程非線性振動專家、教育家,我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非線性振動是非線性動力學裡的學科,聽上去老百姓似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其實這一學科一直為百姓生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乘坐公交汽車或火車時,乘客能夠感受到振動,如何減小振動,不影響乘客的身體舒適感,讓車輛運行得更加平穩、經濟、安全,就是非線性振動理論研究的範疇,而這僅僅是非線性振動理論應用的其中一個領域,高鐵、航空、特高壓輸電領域等都能見到非線性振動理論的「身影」。

從青年時期被派往國外深造,初識非線性振動方面理論,到如今成為我國工程非線性振動專家,陳予恕在這一條道路上奮鬥了一個多甲子的時間。「我在天津大學工作了半個多世紀,常常懷著感恩的心情,經常深入思考如何解決本學科的提高、發展和工程應用等問題,使我們的工作一直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陳予恕說,科學研究一是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不斷創新;二是要理論聯繫實際,解決重大工程技術中的振動問題。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陳予恕將新的分岔和混沌理論引入非線性振動研究領域,並創建了非線性振動系統求周期分岔解的C-L方法,發展了非線性振動理論。這個理論和全面看問題的分析方法為解決工程中的疑難振動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將我國非線性振動研究推進到分岔和混沌的研究階段。

基於C-L方法,陳予恕針對大型旋轉機械的典型振動故障,提出了五項重大故障治理技術,解決了天津等七省市11個發電廠20多台機組「久治不愈」的振動故障問題;針對大型振動機械動力學設計,提出了「三優設計技術準則」,解決了國內最大30平方米共振篩的壽命問題,推動了我國機械動力學結構設計技術的發展。

作為第一完成人,陳予恕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發明專利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和天津市專利金獎各1項;論著收入SCI、EI共100多篇,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培養的10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已成為我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科技骨幹。

近幾年,陳予恕帶領天津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兩個團隊又承擔了航空發動機「973」課題和兩機專項任務,取得了重要進展,推動了我國航空發動機轉子動力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搞科研還需要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多年來,我一直重視科研團隊建設。正是通過團隊努力,才取得一系列的突破與成績。」的確,陳予恕非常重視梯隊建設,對待學生,首先要求他們進入非線性振動學科,就要踏踏實實地搞研究,不能三心二意。「這是一個很苦的學科,但是國家很需要。」作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他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任務:探索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如何培養出科技創新能力更強的人才。

在陳予恕的學生眼中,他永遠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結合起來,和實際的工程實踐結合起來,他的視角永遠是前瞻性的。早年他研究大型旋轉機械的非線性動力學問題,耄耋之年又將研究方向轉向航空發動機的動力學研究……

如今,87歲高齡的陳予恕依然精神矍鑠,幸福地奮戰在科研工作的一線。在他看來,搞科研是一輩子的事。「我還要繼續學習、掌握好非線性振動理論,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條件,通過項目讓他們快速成熟起來,把這一學科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我能幹得動就會繼續干,因為國家需要,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起來!」

本報記者張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技術市場報 的精彩文章:

多科聯動訂製方案終解患者病痛
經心尖植入主動脈瓣膜手術成功

TAG:中國技術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