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魏國李悝變法

歷史故事——魏國李悝變法

原標題:歷史故事——魏國李悝變法


說起變法,大家自然而然的第一個想到就是商鞅,也會認為商鞅是最早的變法者。其實不然,在商鞅之前也有位變法者,他的變法思想給商鞅極大的影響,也是中國歷史上變法第一人,他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戰國初期,那時正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階段,封建經濟慢慢地已經佔據社會經濟生活的主導地位。為了發展新興的封建勢力,打擊奴隸主舊勢力,各個諸侯國都開始掀起變法運動。變法之前的魏國,在外部環境,諸侯國之間多年交戰,軍事壓力很大;在內部經濟上,魏國本身即是相對落後的區域,在富庶程度上,魏國不如韓國,在兵力的強悍程度上,魏國又不如趙國。為了增強魏國實力,魏文侯委任李悝為相,變法圖強。


李悝掌管變法,他聚集各國法令編成《法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在經濟上,推廣「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方針,鼓舞農人精耕細作,增強收入,國家在豐收年以平價採購餘糧,欠收年以平價售出,穩定糧價;建議同時耕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在政治上,實施法治,廢棄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獎賞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變成戰國前期強國之一。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陽人。中國戰國時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


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他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法經》早已不存,唯桓譚《新論》中有關於《法經》內容的簡述,《晉書·刑法志》也有類似的記載。《新論》已亡佚,桓譚介紹《法經》的一條保留在明人董說《七國考》之中,是我們今天了解《法經》的重要依據。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選賢任能,賞罰嚴明。李悝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李悝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腐朽落後的世襲制度的挑戰。由於廢除世襲制度,一批於國家無用且有害的特權階層的人物被趕出政治舞台,一些出身於一般地主階層的人,可因戰功或因其才能而躋身政界,此舉實際開創了地主階級對奴隸主貴族的鬥爭,為以後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開闢道路。這樣改革的結果,大大削弱了魏國的「世卿世祿」制度,以後的封君在封國食邑內沒有治民之權,只衣食租稅;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況較好。



魏文侯對李悝說:「先生曾經教導我說:『家貧就想得賢妻,國亂就想得賢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您看怎麼樣?」李悝回答說:「我聽說,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疏遠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我的職責在宮門以外,不敢承擔這個使命。」文侯說:「先生面對此事就不要推辭了。」李悝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見他親近哪些人,富有時看他結交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足能決定誰當宰相了,何需依靠我李克呢!」文侯說:「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經決定了。」


李悝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訪。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去選擇宰相,結果是誰當宰相呢?」李悝說:「魏成子當宰相了。」翟璜氣得變了臉色,他說:「就憑耳目的所見所聞,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內地最憂慮的是鄴郡,我推薦了西門豹。君主計劃要攻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後,派不出人去鎮守,我推薦了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師傅,我推薦了屈侯鮒(fù,付)。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李悝說:「您向您的君主推薦我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來謀求做大官嗎?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鍾俸祿,十分之九用在外邊,十分之一用在家裡,因此從東方聘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奉為老師。您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他們為臣,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翟璜遲疑徘徊後拜兩拜說:「我翟璜是淺薄的人,說話很不得當,我願終身做您的弟子。」



李悝在魏國實施變法過程中,身兼大法官,審理案件。有一天,和以往一樣,這個審理的案件也不算複雜,但被告人在審問中主動招出了三年前的一場謀殺案。案情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本來是件好事,但李悝的臉卻變得煞白。由於三年前那案件現已結案了,也是他親身審案的,也就是說有一個人在三年前被誤判為兇手並處決了,由於李悝的誤判,害死了無辜的人。李悝為此束手無策,依照他自個定下來的《法經》,這是死罪!最後,李悝寫好遺書,自殺了。李悝最後死於自己制定的法律下,對他來說,或許是件幸事,也充分說明李悝變法已經成功了,按法辦事。


然而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次變法,如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戍變法等,這些變法的目的都是想讓民富國強,可是結果基本上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不僅新法被廢,而且自身都難保,好一點的是罷官流放,運氣不濟的就會身首異處。歷史上的那些變法,對於個人來說,大多數來說都是失敗,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卻是成功的。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走上強國之路,滅六國,統一中國;王安石變法之後,使北宋的經濟有所復甦;戊戌變法之後,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不管是變法成功的李悝,還是那些變法失敗的後來者,都是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明相孫叔敖
歷史故事——秦晉大戰崤山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