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人生
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溫和地化解矛盾。
——尹建莉
溫暖
似水流年
李健
00:00/02:45
昨晚上兩個朋友找我聊天,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一個朋友說她兒子現在動不動就急躁;一個朋友說她因為兒子而生氣流淚。其實這兩位朋友代表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的兩種不恰當的做法。
第一種,當孩子發脾氣,家長潛意識裡面就是要打壓,認為情緒是不好的東西。
一方面,可能他們在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另外一方面是的確很無奈,無計可施。只想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快速控制住哭鬧的孩子。似乎這樣做也會快速見效,哪裡想到孩子只是由於害怕暫時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他內心的需求根本沒有得到滿足,下次再遇到問題,他的情緒只會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變得越來越急躁,脾氣越來越壞。
第二種,家長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帶到情緒之中。
比如孩子有情緒不願意寫作業,或者磨蹭,而媽媽卻氣得流淚。媽媽認為孩子不理解她的好心,她的辛苦,孩子呢,則認為是媽媽不理解他,弄得原本應該很親密的親子關係變得緊張,時間長了,這種矛盾到了青春期,要麼爆發,進入叛逆期;要麼孩子壓抑自己。
什麼是情緒
從普通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是由主觀感受、生理變化和表情三個部分構成。當我們說覺察情緒時,是自己要注意覺察情緒的生理變化,如呼吸、心跳、肌肉緊張等,如果要洞察他人的情緒,則需要觀察他人的表情。
情緒的生理變化是指當個體體驗某種情緒時植物神經系統所引發的生理變化。
例如,在激動、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呼吸加速、加深,心膊加速、加強,外周血管舒張,血壓升高,血糖增加;突然的驚懼,呼吸會出現暫時的中斷,臉色變白,出冷汗、口乾;焦慮,憂鬱狀態會抑制胃腸蠕動,引起食慾減退。
因此,當個體覺察到自己的生理變化時,便會意識到自己處於某種情緒狀態中。比如,有的人在登台演講前,感受到心跳加快,呼吸變快,腿腳有些發軟,這些生理現象,讓你意識到自己處於情緒緊張狀態。
情緒的外部表現就是表情,是他人可以觀察到的部分。察言觀色就是指觀察他人的表情,並通過他人的表情來覺察他人的內心世界。表情包括面部表情、體態表情和言語表情。
當你體驗到積極情緒如開心、高興、滿意、舒適等積極情緒時,你的需要和願望就得到了滿足,當你體驗憤怒、絕望、傷心、悲哀等消極情緒時,你的願望就沒有得到滿足。當你體驗消極情緒時,你可以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細追問這些情緒的含義是什麼,自己的什麼需要和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和照顧?
做父母需要學習
過去我對待情緒的慣性模式是面對負面情緒不能接納,往往通過自我說服和自我開導來緩解。這種方法通常也會奏效,而且隨著自己儲備的心理學知識越來越多,頭腦的說服力越來越強。但久而久之,我發現那些負面情緒並不是真的被疏導了,而是積壓在心底,變成了我的潛意識,換了一種方式來控制我。
而現在呢,我開始嘗試使用新的方法來管理情緒,那就是不評判,不否定,好的不好的我都會悅納,通過直接感受身體的變化使它慢慢平息。其實這個自我覺察的過程也只需要幾分鐘而已。
情緒它就像彈簧,你越壓抑它、控制它,它就越拚命的反彈。如果放下控制,單純的感受和陪伴,它自己就平靜下來了。
當情緒來時,我就像一隻充滿氣的氣球。頭腦的處理方法,只是讓我的外殼更堅固,氣球暫時不會爆炸,但不斷充氣的氣球,縱然外殼再結實,也有爆炸的一天啊。而感受身體的處理方法,才是真的幫我的氣球撒氣,讓那些充進來的惡氣、臭氣流動起來,找到出口。
耐心是必修課
最近跟訓練營的一位媽媽聊天,就有談到關於孩子的平板電腦該怎樣處理的難題。作為家長,看到孩子不學習,只顧著玩平板,真心上火啊!一次次地鬥爭,結果還是沒有改善。
對待孩子,真的很需要耐心。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正在經歷崩潰就跟著崩潰。比如我就發現提高嗓子不僅沒用,反而會在家裡製造緊張氣氛。反倒是當我冷靜時,孩子通常也會跟著冷靜下來。一旦我們冷靜下來,就會不評判地去對待孩子,還有那些無辜的電子產品。
特別是親人之間,越是這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對方的傷害越重。而父母對孩子粗暴,孩子就會沖父母發脾氣,父母越想讓他好好學,他就越不聽。這個時候,倒不如客觀地對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覺:"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
不要翻舊賬,不要貼標籤,更不要口無遮攔地指責。一旦自己情緒失控,記得第一時間真誠地跟孩子道歉,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等孩子情緒穩定以後,記得要再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幫助他克服困難。
控制自己的態度
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人生。
作為父母,首先需要收起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自己都還在學習管理情緒的時候,我們更不能指望一個孩子能管好他們自己的情緒。所以在公共場合,首先我們應該嘗試平靜地很孩子說話,可以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有時候僅僅是認可他們的感覺就足以讓孩子平靜下來。
如果在家裡,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可以平靜地跟孩子說:「寶貝,看起來你需要冷靜一下,那我先去干點別的,然後再回來看你。」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拍拍他的後背,給他倒杯水,這些肢體接觸都很管用。我們需要分享自己的冷靜,而不是加入孩子的混亂當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父母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所以,我們得選擇控制自己的態度,用清晰的可預期結果與堅持來回應孩子。當孩子不夠冷靜的時候,我們也要努力做到冷靜。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無論何時何地,請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在你身邊,時刻有一雙純真無邪的眼睛默默注視著呢。
覺察-感受-探索
首先是在情緒來臨的當下,對它升起一個覺察,自己意識到自己在情緒中。
其次,不帶評判的感受身體,讓情緒流動起來,找到出口,得到疏導。
最後,嘗試去覺察觸發自己情緒的按鈕是什麼,為什麼這件事、這個人、這種處境,對我來說這麼難以接受?為什麼我被激起憤怒、委屈的情緒?進而探索自己的內在模式。有了這樣的覺察,我們的情緒按鈕就不會那麼輕易再被觸發了。
管理好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每個人一生要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
我們不要內疚,要成長!
TAG:凌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