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平安 大石頭記

李平安 大石頭記

大石頭記

文 李平安

常常漫步在家鄉的小路上,看看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常常回憶和小夥伴一同放羊,放牛的快樂時光,也常常想起和他們一同上山的點點滴滴。每逢周日,我都有一種攀登高山的衝動,想到村南山上的長凹,正溝,樺樹台等地去看看。但多年無人去,恐怕早已找不到路了,我一個人也不敢去。

倒是村南溝口的大石頭,我卻能經常光顧。黃山有奇石,藍田有美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玉名揚天下。村南溝口的這塊大石頭,不是奇石,也不是藍田美玉,只是一塊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石頭。它靜靜的躺了千百年,記載了歲月走過的痕迹,陪伴過數代人的生活。它承載著我童年的歡樂,也承載著鄉親們的信念。它在我的眼裡不亞於一塊美玉。

從村子中間的小路下到河邊,清澈的河水中游魚可見。過了小橋是一片莊稼地,土豆,玉米生長良好。沿地邊小徑向西順河走100米是個小河渠。小河渠流水叮咚,兩邊生長著數棵核桃樹。夏日,濃密的樹葉遮住了火辣的陽光,清涼濃郁。順著小河渠南行不遠就進入南溝口。這時就可看到兩邊山坡蔥綠茂盛的樹木。順溝而上,山澗曲徑,鳥鳴風輕,泉水低唱……繞行不遠,就看到好大的一塊石頭橫卧在河渠邊。石頭大致方正,高四五米,周圍長寬大約五六米,上面平整。站在大石頭上向北可看到村莊公路,向西北可看到一片長滿莊稼的梯田,向南看半個南溝盡收眼底,向東看是森林。可以說視野開闊,是欣賞周圍景色的好地方。

大石頭是我小時候常來的地方,有我童年乃至少年青年的美好記憶。記憶中,在我很小的時候,大石頭旁住著一位打簸萁的老藝人,他住的房子很簡陋,依著大石頭搭幾根木頭,上面鋪著蓑衣草,是個草棚子。老人很慈祥,靠著修簸萁,打簸萁維持生活。過往上山的村民時常到老人的草棚子喝水歇腳。我們幾個調皮蛋還偷過老人的柳條玩。老人好像是從商州那邊過來的,每年都來住幾個月,後來不知何時就不來了,草棚子也不見了。

小時候,我們都愛到大石頭上玩。放羊放牛時把牛羊趕上坡,大家就到大石上盡情玩耍。打朴克或聽老人講故事。女孩主要玩抓石子。不想玩的要麼就躺在上面睡覺。有時還在上面燃一堆火,燒松子、燒土豆、烤玉米……常常耍得忘記時間,直到夜幕降臨,才吆喝牛羊在晚霞的餘暉中回家……

不知從何時開始,村裡人很敬重大石頭,認為這是一塊神石。每年春節,或逢初一,十五都有人拿香表來祭祀大石頭。在大石頭旁邊,經常可以看到香灰碗。大石頭還是好多村裡人的「干大」,就是義父。小時候,村裡誰家小孩生病,按迷信的說法就需要找一個「干大」,讓「干大」給娃戴一個「韁繩」可保平安。「韁繩」用紅毛線織成,往往需要幾個婦女合作,形如中華結,長短按小孩的個頭來定。如果找不到屬象合適的人就拜大石頭為「干大」。拜「干大」還有講究,拿上香表供品,帶上孩子到大石頭下,上香燒表,奉上供品然後讓小孩磕三個頭,再戴上自備的韁繩,大人嘴上念叼:「它干大,請你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的大女兒就是拜大石頭為「干大」的。孩子生下三個月開始經常生病,母親說需要拜個「干大」。我不信這一套但也不反對,我想這是一種精神寄託,或叫信念吧。於是在一個下著雪的清晨,我和母親妻子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踏著厚厚的雪完成了拜「干大」的儀式。結果,孩子的身體慢慢地竟然好了。母親說這是它「干大」照應的。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進步,年青人全都外出了,村裡只剩下少許的老人和孩子。上山的人少了,放牛放羊的人也沒有了,大石頭沒有了往日的熱鬧,顯得有點冷清。但我每次到南溝去都要到大石頭周圍去看看,到大石頭上面去坐坐。賞賞風景,聽聽鳥鳴,感受輕風徐來,靜聽松濤陣陣,遠瞧白雲悠悠……

我想,等女兒上學回家,我一定會找一個日子,帶她到大石頭之前,莊重地告訴她:這是你的「干大」!

不管時代怎樣變遷,大石頭帶給我的美好記憶永遠都在,它永遠是我心中的神石。

作者簡介

李平安,男,教師。藍田縣九間房鎮油坊坪村人。熱愛文學。常寫一點隨筆和小文章。

《在藍田》投稿特別聲明:

《在藍田》平台已開通:原創保護、留言、讚賞功能,稿費為讚賞的一半,有讚賞即有稿酬,沒有讚賞沒有稿酬。稿酬的發放日期不定期,請作者加主編微信號ltjj666領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藍田 的精彩文章:

關中喪葬文化研究
潘黎明 眺望幸福

TAG:在藍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