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拋開PS、化妝、整容三大邪術,看中日韓的審美差異

拋開PS、化妝、整容三大邪術,看中日韓的審美差異

2007年11月15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圖書館,我接受了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的MBC的專訪,這個電視台就是拍攝電視劇《大長今》中文名叫「文化電視台」的那個台,採訪的主題就是「中韓日審美標準」的差異。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話題從中韓日美女的臉型談起,東亞諸國的美女標準究竟是什麼呢?

這種標準的獲得,如果要真的公正的話,可能還得根據科學方法,或許問卷調查抑或投票的方式才能得到相對準確的答案。實際上,這種科學方法是存在的,英文叫做「A balanced angular profile analysis」,簡稱「BAPA」,翻譯成中文就是「臉面輪廓平衡角度分析法」。

有趣的是,根據這種方法,韓國人已經對中韓日最青睞的美女臉型進行了研究,如韓國的頤華女子大學整形外科專業朴興植所言:

我們用「臉面輪廓平衡角度分析法」(BAPA)分析的結果是,每個國家喜歡的臉型都不同。尤其是以活躍於影壇的韓流明星女紅星的BAPA分析結果與她們受歡迎的特定國家喜歡的臉型分析結果幾乎一致。根據韓中日53名藝人的BAPA分析,中國人喜歡整體的輪廓稍微圓一點,嘴型和嘴唇也是比較平滑的臉型;日本人喜歡鼻子和臉側面的角度小,並且嘴的輪廓稍微鼓出來的臉型;韓國人喜歡臉型稍微長點,嘴稍微鼓出來的臉型。

按照這種結論,因電視劇《大長今》而大紅大紫的李英愛的臉型,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因主演電影《野蠻女友》而風靡亞洲的全智賢的BAPA與日本人喜歡的臉型庫的標準幾乎一致;而對於韓國人自身來說,曾獲「韓國最美女藝人」稱號的金泰熙的臉型才是韓國人更喜歡的臉型。

當然,不同國家對於女明星的喜愛程度也是不同的,就像中國人更喜歡林青霞與張曼玉的臉型,日本人則更喜歡山口百惠和濱崎步的臉型,這些都是多數人的平均審美選擇。

這三種文化的審美的差異,從地理角度出發,也許正是從中、韓、日三國的「大陸文明」、「半島文明」和「孤島文明」當中孳生出來的。

儘管中韓日人,在具有盎格魯-薩克遜血統的歐美人看來,都長得差不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從人種學來說,中韓日的各個民族屬於不同的人種分支,雖然他們都是黃種人。

而且在中國國內,從人種到文化也有南北之別,過去總是說北方傾向於「陽剛之美」,而南方傾向於「陰柔之美」,也有人種學的根據。

不同的人種,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梁啟超就曾如此描述中國南北文學與文化的差異: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吳楚多放誕纖麗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於詩於文於賦,皆南北各為家數,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

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散文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北人為優。駢文之鏤雲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為優。蓋文章根於性靈,其受四圍社會之影響特甚焉。自後世交通益盛,文人墨客大率足跡走天下,其界亦寢微矣。

顯然,某一種族的相貌的變化,除了人種的差異之外,還受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飲食習慣的影響。據日本科學家近期的研究,由於飲食習慣的影響,可能數千年之後,日本人的腦袋更像今天所吃的上圓下尖的冰淇淋形狀。

研究者們在不同的文化序列當中,通過公眾投票的方式,選出來了不同人種當中的「最美的臉形」。我們從這個序列當中,採擷出下面的三張,分別為最美的中國人的臉、最美的日本人的臉和最美的韓國人的臉。

回到臉型問題,可以公認的是,由於都是黃種人的緣故,所以這三個國家的人的臉型還是具有共性的。面部都更加扁平,輪廓線和五官並不十分清晰,鼻樑通常不高,眼睛也以黑棕色為主,這顯然不同於歐羅巴人高額頭、大鼻子稜角分明的臉型,不同顏色的皮膚和眼睛,用中國的話來說,那些老外是「金髮碧眼」。

從今天的總體喜好上來看,如前所說,中國人喜歡嘴型比較平滑的、整體輪廓稍圓一點的臉型;韓國人喜歡嘴的輪廓略鼓的、臉型稍長點的臉型;日本人也喜歡稍長點且嘴微鼓的臉型。

從其他特徵來看,與中國人比較,韓國人的眼睛更細長一些,眼角往上翹一些,臉部更扁一些,皮膚更白一些,顴骨高一些,嘴唇更厚一些。日本人的單眼皮更多一些,黑眼仁(瞳孔)更小一些,臉的寬度更窄一些,面部更平更長一些,鼻子稍高一些,甚至對於女孩子而言更喜歡虎牙一些。

有趣的是,從歷史上看,這種審美標準可能是變化多端的,今天的標準不同於昨日的標準,現在的審美絕對與未來的迥異,儘管其中還具有一種相對穩定性的要素。

我們都知道,從中國傳統的對於女性的審美標準而言,鳳眼、眉如新月、櫻桃小嘴、瓜子臉等是常常被稱道的,這可能更多是明清時代以來的標準。

在眾多的臉型中,從近世以來的審美標準來看,「瓜子臉」是最美的一種臉型。當然,這與盛唐時代的傾向於豐腴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從比例的角度來看,理想瓜子臉的長寬比例應是34∶21,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這似乎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標準,這種標準顯然不同於古希臘雕塑的臉型的「黃金分割率」,黃金分割甚至在中世紀被視為「神授比例」,其數字比是1∶0.618。

而今,在中國,對於人的審美的要求,似乎越來越「西化」了,在青年人當中也有從20世紀80年代的「哈日」到90年代之後的「哈韓」的變化。舉個例子,對於傳統的「瓜子臉」的喜愛,更多是諸如「紅樓夢主角選秀」節目當中才遺留著,但是這些選手如果參與到其他具有現代色彩的「選秀」節目當中的話,恐怕在「海選」階段就會被淘汰。

大眾對於臉型的認同的歷史變化,還可以從20 世紀初期那些美女的老照片當中看出。今天的人們,恐怕絕大多數都不會認為當時的那些「民國范兒」美女是「美」的,但卻可能對於上海灘那種具有西方色彩的「月份牌」上的美女極為認同,儘管她們穿的是旗袍,但是臉部的審美絕對是按照「西化標準」塑造的,甚至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好萊塢女星的某些特徵。

日本也是一樣。在江戶時代還以「瓜子臉」為美,主要原因是,當時頭髮向上梳的日本式髮型已經定型,這使兩頰和下顎的分界顯得很突出。但是,平安時代又曾以兩頰鼓起的臉為美,這是因為,這樣的臉型容易與長發以及當時的宮廷禮服相配,宮廷風也直接影響到了民間。

當然,日本的審美標準「西化」得最早也最為普泛。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日本人開始喜歡西洋式具有立體感的臉型,在文化上也有「脫亞入歐」的趨向,甚至有改造人種的說法。韓國晚一些也出現了審美標準傾向於「西方」的趨勢。

中國則更晚一些,如果我們對20 世紀二三十年代那股西化急流相對忽略的話,那麼,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重新走向了同一方向。中國的審美意識在近20年間的變化更為迅速、更為迅猛,但從總體來看,20世紀整整一百年,「西化」之風應該說是越來越重的。

內容來自《生活中的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書問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