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很low的一堆廢物,卻被「砍」出驚艷的世界

你以為很low的一堆廢物,卻被「砍」出驚艷的世界

世界再嘈雜,

匠人仍心存安定。

Figure

漳州市區北環城路,一間不起眼的店面門口堆著各式木頭,它們在明或暗裡維持著原生態的模樣一呼一吸,只差一雙手的打造,它們就能以不同形態出世。

這裡,是個半隱世的木雕工作室。

室內有個常年身上落滿木屑的男人,偏黑膚色,一頭長及後背的捲髮,單這背影就獨具辨識度,他是漳州木雕民間藝人陳永太。

長捲髮男人——陳永太

雕刻時,如雪般紛飛的木屑

1974年出生的陳永太,從事木雕刻三十多年,旁人眼中一截長著樹癭和樹根的尋常朽木,在他眼裡可能就是散發著光芒的自然饋贈。

以根部作為造型基礎,尊重根材的物質結構,稍加設計與行動,陳永太就能將其雕琢成一件工藝品。

案板上各式雕刻工具

青年人講述自己熱愛並為之傾注心力的事物總是不吝惜辭彙,諸如熱血,青春與夢想。而在陳永太這裡,已過了費口舌的年紀,三十年行當里的苦與樂,堅持與迷惘,已經融進生活,變成一種習慣。

「不工作時,腦子裡想的還是木雕」。

他只有這麼一句清淡表達。

父親是一名木匠,陳永太從小便對家中各式工具充滿了好奇,小學四年級便自己動手敲敲打打起來。父親見其有興趣,到廟裡做木工時便帶著這十五歲的兒子。

少年陳永太卻想不止於父輩的手藝。

十九歲,陳永太決定離開老家漳浦赤湖,去往泉州晉江木材廠里打工。

初次離家,20把雕刻刀和25塊錢,是他的全部行李。僅有的25塊錢只夠買一張去程的車票,換不來退縮的機會,他是鐵了心逼著自己走出去。

陳永太說,想提高技藝,但當時家裡窮,路子只有一條。

路上遇著堵車、汽車著火,一個上午的車程,走了一天才到晉江,好在木材廠老闆欣賞他的手藝,把他留了下來。

三個月後,他被老闆引薦到廈門一家更高檔的傢具廠打工。傢具廠倒閉後,陳永太選擇自謀出路,便在漳州木材市場里開起了工作室,從事木雕直到現在。

常年埋首在木頭中的陳永太

一段小插曲

二十幾歲時,陳永太拿著一個刻有螃蟹的茶盤坐上公交,打算讓客戶看看自己的手藝。

茶盤用一略小的黑袋子套著,沒裝滿,他小心將其置於自己腿上。沒想到司機頭一回,趕忙對他說:「小夥子,小心你的螃蟹跑出來了。」

司機師傅誤以為這是真螃蟹了。

陳永太雕刻的螃蟹茶盤

如今陳永太的日常,依舊是每天鑽進木頭堆里,一鑽就是老半天。

木雕手藝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從不是來錢快的手藝,從構圖、選材、去皮處理、打制粗胚、雕刻細坯到修光打磨,每一步都既費心思又耗時間。一件大型作品完成,常常需要花費一到兩年時間。

工作室里的木材,一副初稿的模樣

好在,付出的光陰和精力沒有被辜負。

2012年,在福州舉辦的「海西金藍領」杯工藝雕刻(木根雕)職業技能競賽中,他歷時七天現場雕刻的作品《漁翁得利》獲得了大賽的三等獎。

而大賽組委會頒發給他的獎盃,卻被他的小兒子打碎了。他並不在意,在他看來,獎盃榮譽不代表什麼,只有完成每件作品的時刻,才能給予他成就感。

陳永太剛完成的作品

鋸子、雕刻刀、幾塊木頭,三十年的光陰就在陳永太的敲敲打打中轉瞬即逝,外頭的世界早已翻了幾次花樣,他卻依然願意花很長時間細心觀察事物,為著手中這塊木頭最終得以活靈活現。

在時間面前,也並非無所畏懼,陳永太一直在帶徒弟學做木雕。一個個如他年少時模樣的年輕人,卻鮮少有他當年的拼勁。他,依然在等待更優秀的傳承人出現。

轉行?不可能,這輩子依然要邊做邊學,拿著雕刻刀,化朽木為神奇。

采寫 | 林心凌

編輯 | 陳燁玲

監製 | 李志軍 賴明楊

關注享聽漳州

享聽漳州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轉載須在文章開頭聲明來自公眾號

享聽漳州(xiangting962)

未按此規定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號:xiangting96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漳州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漳州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