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高賢侍天階詩》欣賞,通篇氣韻與筆墨揮灑自如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其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董其昌行書《高賢侍天階詩》欣賞
董其昌行書手卷,黃色熟絹本,長397厘米,高26厘米。書寫內容為唐代韋應物的兩首詩,第一首「賈常侍林亭燕集」110字,書28行,第二首「慈恩伽藍清會」80字,書21行。
釋文:
高賢侍天階(陛),跡顯心獨幽。朱軒騖關右,池館在東周。
繚繞接都城,氤氳望嵩丘。群公盡詞客,方駕永日游。
朝旦氣候佳,逍遙寫煩憂。綠林藹已布,華沼澹不流。
沒露摘幽草,涉煙玩輕舟。圓荷既出水,廣廈可淹留。
放神遺所拘,觥罰屢見酬。樂燕永(良)未極,安知有沉浮。
醉罷各雲散,何當復相求。
素友俱薄世,屢招清景賞。鳴鐘悟音聞,宿昔心已往。
重門相洞達,高宇亦遐朗。嵐嶺曉城分,清陰夏條長。
絪縕(氳氛)芳台馥,蕭散竹池廣。平荷隨波泛,回飆激林響。
蔬食遵道侶,泊惟(懷)遺滯想。何彼塵昏人,區區在天壤。
韋司直燕集二詩。董其昌書於玉峰舟中。
鈐印三方,朱文:董其昌,白文:太史氏,朱文:水窮雲起之齋。
(註:括弧內為原詩的正確用字。)
這幅手卷正文共49行,每行書多則5字,少則2字。手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到「何當復相求」止,第二部分到「區區在天壤」止,以「韋司直燕集二詩,董其昌書於玉峰舟中」作為結尾。作者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採用重按輕提、墨色乾濕產生的若干段落的虛實節奏變化,使整幅文字具有節奏韻律感。首尾行書,草書自然穿插其間,行、草書大致各佔一半。作品中有三處筆誤:「陛」錯為「階」,「良」錯為「永」,「氳氛」錯為「絪縕」,「懷」錯為「惟」。
手卷以「高賢侍天階」開篇,五字用筆、墨色略顯凝重,從「接都城氤氳望嵩丘」起,即入佳境,行書、草書相繼躍然絹上,提按使轉凸顯精彩:重按濃墨之字,如 「丘、草、涉、淹、醉、散、何、賞、鳴、重、分、清、池、飆、蔬、侶、泊、惟、想、人」 一展洞達氣力;上提俊逸之字,如「方、游、流、露、荷、廣、神、所、屢、酬、聞、朗、隨、遺」 尤存草書風骨神韻。第二部分中「嵐嶺曉」、「蕭散竹」、「廣平湖」、「激林響」、「食遵道」更是疑入懷素草書法帖中。「滯」字末尾勁筆一長豎,佔三字位置,筆力從上而下,一貫到底,極有「屋漏痕、錐畫沙」之意,並且「滯」字的左、右、下三面分別被「侶泊惟、想、何」重墨字所包擁,顯得十分搶眼,此布局在董氏的書作中似不多見。末尾以「壤」字重墨收筆,與起首的「高」字形成前後首尾呼應,這種安排,是作者有意為之還是偶然得到,不得而知,但從通篇氣韻與筆墨揮灑自如來看,這幅手卷應是董氏在心力具佳的狀態下一氣呵成的佳作。
※書法練習掌握了《楷書重畫變異》,使您的書法更上一層樓
※王獻之行楷書《廿九日帖》放大作品欣賞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