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雨天,容易傷春悲秋,更容易勾起回憶

雨天,容易傷春悲秋,更容易勾起回憶

知食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追風箏的人》

一直會因為一本書忍不住去看一部電影,看完後又滿是失望,確實,文字積纍堆砌的厚厚一本書想要用兩個小時去表達出來,無論多專業的導演和演員都無法完整闡述與表達。

如果《追風箏的人》分為兩個段落,那麼分界線就是哈桑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故事沒有太多的炫技,這也更忠誠於原著,但其實作品名稱本身就是最華麗的雙重隱喻,對阿米爾來說,風箏即是自私、懦弱、背叛。而於哈桑而言,風箏即代表潔凈、勇敢、忠誠。

在阿富汗喀布爾地區,年幼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每日形影不離,他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有人欺負阿米爾的時候,總是哈桑挺身而出,幫阿米爾出頭;在墳地廢墟處,阿米爾會捧著書,講故事給哈桑聽,哪怕聽了50遍的故事,哈桑還是很喜歡再聽一次;矮小的植物上刻著「阿米爾和哈桑」的名字;阿米爾請哈桑一起看電影,兩個人把劇情記得爛熟,回家路上還在討論演員;在風箏比賽日,阿米爾和哈桑齊心協力割斷了天上所有的風箏,拿了第一名。

對於哈桑來說,阿米爾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為了阿米爾,他願意承擔所有的事。但是阿米爾卻有別的心思:哈桑很聰明,第一時間就識自己寫的故事裡的爛邏輯;哈桑追風箏的時候遇上了小混混,他為了保護這隻風箏,寧願挨揍甚至被玷污,都不願意讓風箏損壞,因為風箏是阿米爾少爺的,阿米爾躲在木板後目睹了全場哈桑受傷的過程後,他沒有挺身而出幫助哈桑,反而是落荒而逃;阿米爾約哈桑在墳地的樹下見面,阿米爾說:「我打你,你會還手嗎?」,然後不停的用柿子砸在哈桑的身上,哈桑沒有還手,阿米爾叫哈桑「懦夫」,哈桑還是沒有說話,在地上撿了一個柿子,朝自己的臉使勁抹,汁液流了一臉,哈桑傷心的回家。

最過分的就是,阿米爾將手錶藏在哈桑的枕頭下,並誣陷哈桑,老爺將哈桑和他的父親找來辦公室,詢問這件事情,哈桑抬頭看了一眼阿米爾,沒有辯駁,承認這個手錶是他偷的。在他承認的時候,哈桑的父親應聲「我們呆不下去了,我們準備走」。老爺表示不在乎這個手錶,只要承認錯誤就好,但是哈桑的父親表明,我們必須要走。我理解的是,哈桑的父親極度有尊嚴,僅管他只是一個僕人,但是在自尊心面前,這就是恥辱;另一種理解,父親知道哈桑沒有偷東西,因為被褥在睡醒後是被整齊摺疊過,既然整理過被褥,怎麼可能憑空多出一個手錶,而且哈桑這段時間一直在做事,沒有時間去拿阿米爾的手錶,他為了哈桑能夠不尷尬的面對這個家庭,所以選擇離開。

我寧願傷害我自己,我也不會讓你受一絲一毫疼痛。哈桑沒有說一句話,卻用行為讓我們再一次泣不成聲。

膠捲衍生於科技,電影相比於原著,除了減少阿米爾更多的心理描寫外,還有許多簡化或者改變。 比如哈桑天生的兔唇,阿米爾最後在與拉瑟夫的打鬥中也被打成了兔唇這種前後的對比;在哈桑被拉瑟夫性侵的時候,原著中掙扎的哈桑看到了躲在外面的阿米爾,而且性侵過程也不像電影那樣直接略過;以及最後索拉博因為簽證問題又一次經歷了自殺…… 或許是基於人類最原始的美好情懷,又或許是政治因素,亦或許導演也不願意給這個本就荒涼的社會帶來更厚重的陰暗。

影片的最後,阿米爾告訴索拉博,「你父親是追風箏的高手,他不必看天空就知道風箏飛向哪裡,有人說他只是在追逐風箏的影子,但我知道不是,他就是知道它在那裡。

看到哈桑和阿米爾奔跑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們的童年時光,以及一些許久不見的老朋友。

你們,還好嗎?

為你,千千萬萬遍。

人生在世

吃吃喝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食百科 的精彩文章:

大好春光,合該做哪些羞羞的事?

TAG:知食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