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積德行善的人結局都非常的好?結果出乎意料!

為什麼積德行善的人結局都非常的好?結果出乎意料!

在傳統文化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信條被普遍信奉。儒家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多行不義,必自斃」;佛家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道家講「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國自古提倡要與人為善,做好人有好報。要想做個好人就要有一顆善心,能體恤他人。就如佛家所說的: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一個人身處現實社會中,會覺得周圍充滿競爭,紛紜複雜,千頭萬緒,變幻無常,有時候好的願望不一定能夠引出好的結果,不好的甚至壞的行為也不見得帶來壞的結果,於是目迷五色,感到難以把握自己的目標和命運,意志薄弱者甚至因此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其實,現實社會儘管紛紜複雜,但對於行善與作善,自有其不會動搖的獎罰準則。

一個人如果堅持向善、行善,最終總會得到他人善意的回報、社會的肯定和褒揚;反之,一個人如果只顧利己而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必定會為社會輿論所不齒,作惡多端更是難逃法律的懲處。

當然,人世間善與惡的結果,也正如其他事物的因果關係一樣,有時候並不是一下子就顯露出來,其中會經歷種種變化、曲折,甚至較長的過程。但只要種下前因,就必定要顯露出結果。

春秋時晉靈公荒淫無道,他的所作所為與一個國君的身份相違背。大臣趙盾為此多次勸諫,晉靈公很反感,暗中派刺客刺殺趙盾。由於刺客被趙盾的勤奮愛國所感動,最後自殺而死。

不久,晉靈公又設宴招待趙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機殺死他。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知道了這件事,趕忙跑到宮殿,扶著趙盾退下。靈公唆使一條狗來咬趙盾,提彌明把狗殺死了。這時埋伏的士兵也已發動,提彌明在衝突中戰死。趙盾最後被一個侍衛救了。

當初,趙盾在首山打獵時,曾經在翳桑住宿,遇到一位叫靈輒的人。趙盾見靈輒餓得非常厲害,就過去詢問。靈輒說:「我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了。」趙盾就拿出糧食給他吃。 靈輒吃了一半就不吃了,趙盾問他為什麼。靈輒說:「我在外面給人做了三年奴僕,不知道母親是否還活在世上,現在快到家了,請允許我把剩下的一半帶給母親吃。」趙盾讓靈輒把食物都吃完,又另外為靈輒準備了一小筐食物和肉,讓靈輒帶走。

後來,靈輒進宮做了靈公的侍衛。在靈公要殺趙盾的緊要關頭,靈輒倒戈相向,抵擋追來的士兵,幫助趙盾脫離了險境。趙盾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就是那個在翳桑挨餓的人。」

趙盾的獲救就是善有善報的結果。如果不是因為當初他的善行,救了靈輒,靈輒也不會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救趙盾。所以,做人平時多行善事是沒有錯的,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曾受你恩惠的人就會給予你一定的幫助,讓你免遭不幸。

雖然善有善報,但是好人行善是不求回報的。因為,能夠超脫自己軀殼向別人伸出幫助之手的人,是一種永恆的快樂,更是一種高尚的品德。

【德的智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好人會遇到比他更好的人,所以大家互相感動,快樂一生。壞人會遇到比他更壞的人,且惡人還有小鬼治,會煩惱一生。我們要做有德之人,因為有德之人,助人為樂,自己也會快樂,與人為善,自己也會有善報。積善即是積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語撩教育 的精彩文章:

淺談王國維是怎樣定義史學的?

TAG:麗語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