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成果為治療帕金森病帶來希望

新成果為治療帕金森病帶來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4月11日設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倡導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屬、專業醫療人員共同努力,抗擊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的臨床表現為顯著特徵。發病率僅次於老年性痴呆,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2%。

除了靜止性震顫和行走、平衡困難之外,帕金森病還會導致抑鬱和認知能力下降,且癥狀會隨著疾病進展越來越嚴重。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響壽命。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是隨著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對於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以下的研究成果或許能給帕金森病患者帶來希望。

帕金森病的病因或許根本不在大腦里 一直以來,帕金森都被認為是一種起源於大腦的疾病,患者大腦中運動中樞神經元逐步死亡,導致了震顫和運動能力的喪失。但在《Brain》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帕金森病基因突變的最初原因可能不在大腦中,而是藏在外周免疫系統對普通感染的免疫反應之中。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帕金森致病原因的新思路。儘管我們不能用免疫抑製劑讓患者預防這種疾病,但如果這種機製得到證實,其他干預措施可能有效地減少發生這種疾病的機會。

晚髮型帕金森病診治有新依據 帕金森病在臨床上癥狀體征差異大,相關致病基因繁多,給研究、診斷及治療帶來了諸多挑戰。已有證據顯示,LRRK2基因是晚髮型帕金森病最常見致病基因,其臨床表現相對特別:攜帶者往往具有更好的認知功能、嗅覺功能、睡眠節律,同時疾病進展相對較慢,且血、腦脊液炎症因子指標較高。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劉疏影發表在《柳葉刀·神經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帕金森病致病基因LRRK2攜帶者及患者遺傳表型的神經遞質機制,即LRRK2攜帶者腦內乙醯膽鹼能系統功能上調且相關遞質增加。該研究或可解釋亞型帕金森病特有的臨床表現和炎症系統激活現象的由來,為進一步探索帕金森病的異質性提供了重要依據。

鈣質水平可能影響帕金森病進程 英國劍橋大學發布一項新研究顯示,腦細胞中鈣質水平過高或許會影響與帕金森病相關的一些機制。

阿爾法-突觸核蛋白與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和相關功能障礙密切相關,這種蛋白質在健康人腦部也存在,但在帕金森以及其他類型的痴呆症患者腦細胞中,這種分子不斷堆積,導致腦細胞死亡或者阻礙腦細胞發揮正常作用,最終引發帕金森病。這項研究成果能夠協助未來帕金森病治療藥物的開發,比如原本用於治療心臟病的藥物有能力阻止鈣質水平提升,這種特性或許會讓它在帕金森病治療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會解題更要會出題
「基因編輯」必須管,但別「一刀切」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