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產品工作復盤

產品工作復盤

互聯網本來就是一個殘酷的行業,我們只見到各種產品的成功,卻忽略了成千上萬的失敗,這些屍骨累累的產品更值得我們警惕與思考。

背景介紹: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熱愛互聯網而接觸到產品經理崗位,創業公司工作。老闆有知名傳統行業背景;組建團隊進行進行互聯網嘗試,公司多條產品線,類似內部孵化,哪款產品更好,著力進行推廣。公司配備有互聯網公司基本的一些崗位。

從實習到產品助理,接近一年的產品經驗,經歷過兩個項目,C端B端產品都有接觸,感受了產品從零到一這個過程中的無助與幸福,這篇文章主要把自己負責的一款產品進行階段分解,從一個初級產品的視角談談工作中我的得、失與思考。

一、項目確定

背景:老闆的合伙人經營管理著多家美容院,但在經營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如效率不夠高,管理成本大,顧客維護難。

目標:針對中小型美容院的當前痛點,設計一款互聯網產品解決面臨的問題,並將該產品應用到整個行業,搭建一個美業SAAS平台。

目標用戶:美容院員工及老闆。

二、需求階段

我做了什麼?

需求收集:調研的目標用戶為美容院的老闆。通過行多次面對面溝通,記錄下美容院運作模式,不同角色的工作流程,從中發現他們面臨的困難,並提出解決方案,把方案轉化為需求並劃分優先順序,確定核心需求。

當時為什麼這麼做?

看似沒有錯誤的工作模式,實際留下了很多隱患,當時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首先,需求方是美容院老闆,單方面認為以他們的行業資歷,及對行業的理解,會得到最準確的需求;同時,在我當時的認知里,事情就應該按照這種方式運行,正是根據這樣的指導思想,完成了需求的落地。

哪裡做的不好,怎麼改進?

1、用戶講的不一定全對,很可能只是在當時的狀態下,或者站在他的立場下而得出的結論,這些需求不能代表其他用戶,更不能代表整個行業。如上面提到的美容院老闆,他考慮更多的是員工的管理、顧客的管理、店務的管理,因此他會著重闡述怎麼管理這三者,而忽略員工到底有什麼困難,員工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而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這樣,廣泛聽取用戶的描述,但不要替你做決定,同時通過不同途徑深入了解該行業、了解業務、了解競品。用戶是誰,就與誰接觸,調研他們的工作職責、流程,並在這些流程里發現困難點,構思解決方案。

2、需求是挖掘分析而來,不能只靠描述而進行主觀判斷。每一個需求都有對應的用戶及場景,在進行需求分析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的場景,並進行需求的細化。如美容院的顧客到店消費,這時就需考慮是新顧客還是老顧客,兩種場景會產生不同的需求。

3、用戶只需闡述客觀事實,至於怎麼做,做到哪一步由產品人員決定。

三、產品設計

做了什麼?

在這個階段,主要的工作是藉助產品工具進行業務流程、頁面流程梳理,完成原型製作。作為產品新人,我在產品設計階段犯了一些錯誤,如忽略了異常流程,因此在原型製作時會遺漏界面。

當時怎麼做的?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剛開始直接打開原型軟體根據腦海的想法進行原型圖製作,對功能進行批註。但在進行檢查時會發現遺漏很多界面或者邏輯有錯誤,或者流程不能跑通。反覆的修改不僅沒有提高效率,時間反而增加。

怎麼改正?

產品設計有一定方法論,在產品新人階段務務必按照流程操作,在繪製原型前,在腦海中思考產品整體框架,產品有哪些功能,什麼功能優先順序最高,畫出產品結構圖;並對長業務進行拆分,畫出業務的流程圖、頁面的流程圖;可以先畫出草圖,仔細推敲驗證確認無誤後再通過原型工具繪製原型圖,因此在後面的項目中基本按照一個好的習慣去完成產品設計。

在這個階段的後期,印象最深的是組織1.0版本的需求評審,由於某些頁面缺失,異常流程未考慮完全等問題,部分開發人員提出的問題讓我無力招架,面對十幾雙盯著你的眼睛,真是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因此,在評審前一定要站在用戶的角度體驗下產品,去跑跑每一個流程是否正確,同時將原型上傳到協作平台讓開發人員提前知曉,讓他們提出問題。總之,提前做好準備,考慮清楚評審現場怎麼描述這些需求,避免在評審現場驚慌失措,亂了方寸。失去研發人員的信任,對自我自信心造成打擊。

四、研發階段

1、項目跟蹤

在產品進入研發階段,提前申請各平台賬號,做好上線前文案等相關準備,並實時跟蹤進度,最好知曉每一位研發人員所負責的模塊,主動的詢問遠比被動的接受質疑要好得多,也會讓研發人員對你產生信任感,開發完成後協助測試人員進行產品測試。同時研發過程中做好後續版本規劃。

2、敏捷開發不是在半成品上快速迭代

百科對敏捷開發概念闡述大概是: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繫,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並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體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這裡著重強調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即一款產品至少需要滿足最小可行化,可以滿足用戶需求並正常使用。用產品圈最容易理解的一個案例解釋,用戶想要一匹馬,但是真的需求是想快速到達目的地,因此不同情況下我們可以提供馬,可以提供汽車,可以提供飛機。但是無論是馬還是汽車飛機,都能一定程度滿足用戶需求,而我們給用戶提供一匹瘸腿的馬,或者缺少一個輪胎的汽車,顯然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因此在產品設計中,無論要達到什麼目的,首先要保證用戶能夠使用。而敏捷開發不僅要保證效率更要保證產品可用性。

為什麼要提敏捷開發,因為在這款產品上線後,從用戶反饋情況來看,部分功能存在缺陷,不能很好解決他們線下實際問題,或解決問題不夠徹底。而這些問題我當時有考慮過,當時的想法是將這些需求作為後續迭代版本,這樣在產品設計時就埋下了隱患,未考慮到需求的完整性。這個事情一直提醒我在產品設計中一定要確保功能的完整,這樣的產品才能為用戶帶來價值。

案例解釋

五、總結

每個產品經理都夢想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但好的產品哪是說的容易,負責的第一款產品上線後因為各種原因一個多月就夭折,公司缺乏各種資源整合的能力,我也付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過程有得有失,有能力不足產生的焦慮與自責,也有不斷嘗試最終找到解決方案的那份驕傲。

得:前期經驗欠缺,不斷驅動自己學習需求分析、產品設計、項目管理等知識並應用於工作。

與用戶接觸過程中極大地鍛煉了溝通能力,前後端的產品設計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面對問題的思考深度決定成功概率,多問為什麼,更要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

失:缺少結構化思維,造成效率不高,部分工作重複。缺乏更規範的流程來降低出錯概率。

如果時間退回到去年這個時候,讓我重新設計這款產品,能夠成功嗎?

我的答案是消極的,有的產品從立項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沒有核心競爭力與好的商業模式的產品會失去市場;但我相信重來一次的產品更能滿足用戶需求。或許我會建議老闆換個方向做這款產品。

收穫:

1、以用戶為核心的產品設計。

2、產品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方法,看再多文章不如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3、做產品實質是做需求,功能只是表現方式。

4、產品經理要有未雨綢繆意識,每一步怎麼走都要有規劃。

5、每個階段都要有規範的流程,能大幅提高容錯率。

6、無責任心的產品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敢於提出意見,更要敢於承擔責任。

產品復盤是為了提醒自我,也是對自我的拷問與錘鍊,面臨相同問題時記住曾經踩過的坑,提升自我總結、處理問題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十男 的精彩文章:

TAG:杜十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