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音容笑貌德藝猶存!致敬這位新中國交響樂拓荒者

音容笑貌德藝猶存!致敬這位新中國交響樂拓荒者

原標題:那位新中國交響樂的拓荒者,走了

韓中傑

韓中傑(1920年11月29日至2018年4月3日),指揮家。上海市人。1942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管弦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8年4月3日10點47分,韓中傑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

4月9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交響樂事業奠基者之一、老一輩指揮大師韓中傑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韓中傑的家屬、同行和慕名而來的群眾一起為他送行。

韓中傑是新中國交響音樂事業的開拓者,在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幾十年來,他工作嚴謹認真、對藝術執著追求,不僅在我國交響音樂界享有極高的威望,在國際上也有廣泛影響,為中國交響音樂國際化作出突出貢獻。

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譚利華對韓中傑的嚴謹態度印象深刻:「1981年,李德倫老師推薦我跟韓先生學習。韓先生非常認真,上課一絲不苟。」

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此前每次見到韓中傑都會用上海話喊他一句「韓先生」,韓中傑也總會糾正他不那麼地道的發音。「我上大學的第一份勤工儉學工作就是韓先生介紹的——為西班牙一家歌劇院把新創作的歌劇總譜改成鋼琴譜,還陸續接了幾次。因為當時是按頁數算勞務的,為了多拿點美元,我就把音符逐漸擴大,能簡化的也不簡化了。就為這個,老頭還把我叫到家裡訓了一次。」在李心草看來,韓中傑是個幽默而溫暖的老頭。

中國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邵恩說,他把韓中傑當父親一樣尊重。「他不僅教會了我對指揮職業的認真,更教會了我做人。他從來不貪功,從來不給自己戴光環,從來不炒作自己,從來不把個人看得很重要。」

4月3日,中國交響樂事業奠基者之一、98歲的指揮大師韓中傑走了。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交響樂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他的故事就是中國交響樂奠基與發展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第一批國際錄製唱片者、第一代交響樂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執棒世界首次立體聲衛星直播音樂會,首位指揮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的中國指揮家……韓中傑用畢生精力為中國交響樂事業添磚加瓦。雖然斯人已逝,但中國音樂史將永遠銘記這些輝煌。

被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深深震撼

韓中傑1920年11月29日出生於上海,他的家庭和音樂毫無淵源。小時候,他喜歡當時流行的口琴,也愛唱歌。家裡一位堂叔在一家外商石油公司供職,業餘時間跟著上海工部局樂隊的副首席學習小提琴。一次,堂叔把這位洋音樂家請到家裡吃飯,飯後還表演了幾段小提琴協奏曲,韓中傑聽得特別入迷。

堂叔想培養和韓中傑同齡的女兒學音樂,因此經常給她講些粗淺的音樂基礎知識,韓中傑也跟著學了一些。不久,韓中傑所在的華童公學要成立笛鼓隊,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因為之前接觸了一些音樂知識,韓中傑在笛鼓隊的考試中得了第一名。笛鼓隊的活動,讓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笛鼓隊吹的是短笛,後來,母親給他買了一支舊的老式長笛,從此開始了他的長笛演奏生涯。

那時,韓中傑聽到和演奏的大多是些流行歌曲,但當第一次現場聆聽古典音樂會時,他不僅被深深震撼,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一次,華童公學組織學生們去聽上海工部局樂隊的一場音樂會,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演奏的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我的心靈立刻被那氣勢磅礴而又恢弘壯觀的音樂震撼了。這是我第一次親耳聆聽到歐洲古典音樂。就是這樣一場音樂會,也就是貝多芬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讓我毫不猶豫地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畢生從事音樂事業。」韓中傑在自傳《我的音樂生涯》中寫道。

為中國交響樂團奉獻一生

1942年,韓中傑從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管弦系長笛專業畢業後,先後在上海、重慶、南京等地的國立音樂學院任講師和副教授。1946年起,任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的首席長笛及長笛獨奏。1951年,被當時上海市市長陳毅任命為首任上海交響樂團副主任。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第一次外派藝術團——中國青年文工團赴柏林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韓中傑在長笛比賽中獲獎。回國後,團長周巍峙的一個請求改變了韓中傑的人生軌跡:留在北京,組建一支交響樂隊。

「當年我們懷著在首都建立一支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樂隊的夢想,從祖國各地來到了北京,我們把自己畢生的精力、激情獻給了音樂。」韓中傑在自傳中這樣回顧來北京組建樂團的經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還沒有一支正規的交響樂隊,想在交響樂基礎薄弱的北京建團,實屬白手起家。但韓中傑毅然放棄上海的優厚生活,帶著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奔赴首都。

從「中央歌舞團樂隊」到「中央樂團」,再到「中國交響樂團」,他不僅參與了這支樂團的組建工作,還為它奉獻了一生。

執棒世界首次立體聲衛星直播音樂會

1978年,法國國家廣播電台想在北京嘗試世界首次由衛星現場直播立體聲音樂會,他們選擇了由韓中傑執棒的中央樂團。

「當時,所有設備都是從法國運來的,父親和樂團也為了這次直播認真準備了很久。」韓中傑的兒子回憶。

在那場特殊的音樂會上,韓中傑執棒中央樂團演奏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柏遼茲《羅馬狂歡節》和陳培勛的交響詩《黃鶴樓》,劉詩昆擔任鋼琴獨奏,與樂隊合作了李斯特《鋼琴協奏曲》。「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還有不少觀眾從歐洲打電話來,想證實是否真的現場直播。他們不敢相信這是一支中國樂團在演奏。當時,法國和英國的報紙都有大量報道。後來,他們給父親寄來了100多份報紙,全都對這次演奏給予相當高的評價。」韓中傑的小女兒說。

但在韓中傑看來,他「並不認為自己和當時樂隊真有那麼高的水平,所以沒有因為這些贊語而忘乎所以」。他認為,「主要是國外對中國的情況不太了解,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不是太壞的演奏而已」。

和小澤征爾成為「餃子朋友」

韓中傑的家在北京北影小區一棟居民樓的頂層,兩套房子打通連在一起,有200平方米。書房裡,他自己設計的柜子里放滿了音像資料和書籍,最引人注目的是落地音響、功放、黑膠唱片機等「發燒」組合。「父親是典型的發燒友,這些設備可不是一次買來的,都是這些年省吃儉用一點點置辦的。父親對聲音非常敏感,很多音響公司都派人特意來我家,聽父親分析設備的優劣。」韓中傑的大女兒說。

在這之前,韓中傑一家一直「蝸居」在位於和平里的中央樂團宿舍,屋子兩間半,有四五十平方米。就是這樣一間陋室,在1978年初夏接待了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

為了小澤征爾的到來,韓中傑「趕走」了兒子,騰出一間房。他和小澤征爾住一間,老伴跟女兒住在另一間。「那時,為這事可是全團總動員,誰家沙發好,搬來;誰家茶几好,也搬來。我們還從一位畫家朋友那裡借來一幅畫,從樂團借來一台在當時看來很高級的錄音機。由於小澤征爾提出想騎自行車,父親又借來一輛嶄新的飛鴿自行車,說這就是自己平時上班騎的……」韓中傑的兒子回憶。

那時買東西還是憑票供應,有很多食物即使有錢也買不到。在文化部有關領導的協調下,北京飯店特供了食品原料。於是,韓中傑邀請了吳祖強、楊秉蓀和幾位樂隊演奏員一起到家裡聚餐,大家包餃子、聊音樂,玩得特別愉快。那天晚上,韓中傑和小澤征爾徹夜長談。

2004年,借小澤征爾再次來京的機會,韓中傑邀請他來到現如今的這套新房子做客。韓中杰特意準備了一本相冊送給小澤征爾,裡面放著26年前「餃子朋友」聚會時的照片。

2010年,情系交響——賀韓中傑90華誕暨從藝73周年音樂會上,90歲高齡的韓中傑與夫人共同謝幕。

2010年,中國交響樂團為90歲的韓中傑舉辦了「情系交響——賀韓中傑九十華誕暨從藝73周年音樂會」。音樂會上,陳佐湟、卞祖善、陳燮陽、胡詠言、葉聰、譚利華、俞峰、李心草、王琳琳9位指揮家輪流執棒,韓中傑也在音樂會壓軸出場,站上了他熟悉的指揮台。

在印刷精緻的節目冊上,韓中傑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作為中國交響事業的拓荒者,我參與了中國交響樂事業從無到有的建設、普及到蓬勃的發展,能用自己畢生心血為國家的交響樂事業貢獻一點綿薄之力,感到無限的欣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音樂的生命是無限的……如今,中國的交響樂已屹立於國際舞台,我感到無比寬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畫院「川軍」昂揚進軍
當代篆書創作期待正大書風

TAG: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