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時禎帶你學中醫之——如何正確看待「中醫」?
俗話說:西醫認門,中醫認人。西醫的大醫院設備先進,醫生見多識廣,所以看西醫要到大醫院。中醫完全靠醫生個人的醫學修養,跟所在醫院的設備無關,所以看中醫之前應該充分了解這位醫生。
常用的了解一個中醫師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訪問該醫生的患者。不要僅僅問有沒有效果,要仔細交流病情,看看你的病情和他的病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前面我們講過病和證的區別,中醫是辨證論治,即使是同一個病如果證型不同,中醫需要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因此,了解中醫師的特長不能僅限於他擅長看什麼病,還要了解到到他的擅長是這個病的哪種類型。如果—個中醫以治某病聞名,而他治好的患者表現大致相同,沒治好的也大致相同,那麼就可以說明這位中醫只是對這個病的某種證有療效。
二是看這個中醫發表的言論和書籍。除了看和自己病情相似的案例,還要看這個醫生對醫理的論述。如果一個中醫所寫的書里儘是講自己在哪裡找到什麼秘方,在哪裡學會什麼技術,曾經治好了什麼樣的病人,哪個方子或哪種技術對什麼情況特別有用等等,那麼這個中醫最多能達到第三類中醫的水平,一般來說很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的病情超過了他所學的範圍,就很難在他那裡得到正確的治療。
患者作為外行,很難判斷中醫所說的醫理是否正確,只能從醫生所述醫理中看看這個中醫推理是否嚴密,是不是講邏輯。如果一個中醫的推理過程不講邏輯,毫無理由地從這一點直接跳到那一點,那麼他肯定沒有貫通中醫,最多只是掌握了一些中醫技術。
有些中醫學者認為中醫是神秘的體系,不是邏輯的體系,這是因為他只是學習了一些中醫技術,沒有深思這些技術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也不可能成為最高水平的第四類中醫。
看病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一點,只要不是感冒發熱這類的病,一般來說都需要和中醫走過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所以,看中醫之前一定要事先對這個中醫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千萬別草率從事,一聽說哪裡有個好中醫,就立馬跑過去,看了兩次,感覺效果不滿意,就又去找下一個,又從頭開始。這樣不僅浪費精力和金錢,而且幾乎不可能把病看好。
當年我在中日友好醫院實習的時候,一天剛上班就有一對母女坐在兒科診室門口等著,剛從火車站趕過來,湖北武漢來的。小孩是過敏性紫癜,在武漢同濟治療了一段時間,紫癜還沒有退,但是看上去也沒有加重,母親就直接帶著孩子來北京了,下了火車直奔中日,看完了,開了個方子就走了。後來好像也沒看到她們再來。
我非常不贊同這樣求醫,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用。在沒有任何了解的基礎上,帶著一個病孩子,飢腸轆轆,風塵僕僕,看那麼一眼,來那麼一次,怎麼可能就能完全治好過敏性紫癜呢?飢腸轆轆,風塵僕僕,不但影響中醫的診斷,而且這樣的奔波有可能加重病情,很多的病就是這樣在不斷求醫的過程中被耽誤的。
那段時間我還接到一個電話,是杭州的一位母親,兒子很小就血糖高,非得要來找我。我問她現在看的中醫效果如何?她回答:「在浙江中醫院吃了一個多月的中藥,孩子精神轉好了些,眼袋也消失了。」然後我就告訴她:「已經有這麼好的效果,你要好好堅持,不要隨便換醫生。」
還有一個病人,肺膿瘍以後身體一直不恢復,五、六年時間,北京、杭州、海口,到處治,最後找到我這裡。吃了半年葯後給我發微信:「如果我一生病就找著您,我也不會這麼信任您,現在對您的信任也是建立在這幾年的經驗積累上的,懂得了如何去看清中醫師的水平。
剛得病特別是大病的人總希望找到神醫幾付葯就把病去掉,急於求成,不但不能治好而且有可能耽誤病情,還容易上當受騙。找中醫看病盡量做到就近取材,不要捨近求遠,不要急於求成,到處換醫生,這個醫生的葯試試,那個醫生的葯試試,最終錢花了,健康更糟糕了。騙子就是利用病人的這種心理行騙的。
世上只有明理的醫生,沒有神醫,不要存在著僥倖心理。明理的醫生絕對不會刻意營銷自己,因為醫理明了就知道重症難醫,其艱難過程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出來的。沒有一個重大疾病是醫生一個人治好的,都是醫生、患者及患者家屬共同努力的結果。
鄒時禎1分鐘前
根據中醫學治病的特點,其醫患關係的模式,不可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模式,而應該相互了解,知根知底,長期相處,共同努力,一起養生祛病。
這樣的醫患關係,中醫在關鍵時刻也敢放膽一搏,或許能起死回生也未可知。否則,如果一個陌生病人,即使接了,也只是四平八穩,危機關頭也不敢出奇招,也就不可能有什麼醫療奇蹟出現。大家最好能和比較靠譜的中醫建立一種相對長期的聯繫。
TAG:鄒時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