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找到煩惱的根源,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
煩惱
為什麼要講人無我和法無我呢?講「四諦」的時候,提到「道諦」包含了「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即證悟空性的智慧)」。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已經講過,下一個要講的就是空性的修法。
當然,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是很好的,但最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證悟空性。我們心的本性,不是現在這樣具有貪嗔痴的不清凈心識,它的本體是光明的如來藏。我們可以在這個境界當中,獲得自由自在。
但是,有一個東西卻總是不讓我們得到自由。這個東西不在外面,因為外在的任何物質或精神,都不能把我們束縛在輪迴當中,都沒有辦法阻止我們解脫。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在各種逆境里也能活得那麼開心、那麼自在,他們雖身陷困境,但是,他們的心已經開放,已經獲得了自由,這時,身體在哪裡都無所謂了。
所以,外在的事物是無法令我們不自由、不自在的,生生世世讓我們不自由、不幸福的,就是自己心中的一個細微執著。這個執著把我們的心和輪迴,也可以說是肉體,緊緊地連在一起,不讓它們分離。死後雖然放棄了這一世的肉身,但是,在下一世,甚至在中陰身的時候都有一個身體。所以,心的本性雖然是光明,我們自己卻看不到,從而無法獲得解脫。心從無始以來就和我們在一起,但是至今我們對它的本體仍然一無所知,若不了解這一點的話,即使擁有再豐富的世俗知識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一定要斬斷這個始終把我們的身心連在一起的執著。
如同風箏斷了線後,就可以在藍天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一樣,當我們用一種手段把這個像鋼絲一樣連接心與肉體的東西斬斷以後,就會像佛和登地以上的菩薩一樣,沒有生老病死,沒有貪嗔痴慢,不受任何煩惱的限制,不受任何身外之物的約束(自利),同時還能更好地利益眾生(利他)。度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事業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這是我們修行、成佛的唯一目的。
那麼,該如何斬斷這個連接我們身與心的執著呢?如果它是身外之物,就可以用身外之物斬斷它,但它不是,所以,用外在的任何一種方法、手段都無法觸及它。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這些話有一點不好理解,然而,對於那些對空性稍有了解和體會的人而言,這是很正常的,一點也不神秘。一旦證悟了空性,雖然沒有徹底消滅貪嗔痴,但粗大的煩惱會明顯減少。
那麼,「所斷」是什麼?就是「我執」。「能斷」是什麼?就是「證悟」、「智慧」。所斷是指要斷的對象,能斷是指斷除的方法、手段。
我們要斷除煩惱,首先就要找到煩惱的根源。佛教對出世間的一切法都很講究因果關係。若要毀滅「果」,就必須找到「因」。只有找到「因」,才能打破、毀壞它。「因」毀壞了,「果」就會自然消失。這是一個非常理性、合理的做法。
有些外道不去打破「我執」,反而通過諸如不穿衣服、長時間不吃飯、燒毀自己身體等方法,來尋求一條脫離輪迴的出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印度到現在還有這種情況。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根源,所以方法錯了。肉體當然可以毀掉,這很簡單。但這只是臨時毀壞了「果」,並非從根本上解決它的「因」,「果」隨時都有可能再發生。比如,吃一些止痛藥可以把痛苦的感覺壓下去,但如果病根不除,過一兩個小時藥效消失後,痛還是會發作的。同樣,不解決根本原因是不管用的,所以我們要解決根本問題。
我們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否只有佛、菩薩才能做到呢?凡夫是否無法做呢?不是。佛、菩薩已經斷掉我執,所以沒有必要再斷,就像沒有必要去殺已經死去的人一樣。恰恰是我們這些有執著的凡夫,才需要斷掉執著,而且也有辦法斷。如果所有人肯把世俗間的事務基本上停止(還不是完全停止),然後一心一意投入修行的話,在死亡之前,無論時間長短,肯定能夠放下很多執著。
大家也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能將以前為生存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用於修行,而且方法無誤的話,那麼今天我們的執著已經斷得差不多了。所以,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做不做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只要做,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所以,空性的修法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再具體講一講,什麼在束縛我們,什麼可以斷掉它。
——節選自慈誠羅珠堪布《無我的修法》
TAG:慈悲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