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一定要坐輪椅?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一定要坐輪椅?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載人航天飛船返回地球宇航員出艙的視頻,其中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宇航員都要坐著輪椅。其實這並不是對宇航員的所謂的褒獎,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知道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出於失重狀態,因此長時間處於這種環境,身體不再受重力的影響。舉個簡單例子,當你在健身時做了很多組深蹲後,你會發現你的腿感覺輕飄飄的。這就是因為肌肉適應的問題,在地球上由於重力我們的肌肉時時刻刻都處於「工作」狀態,一旦失重就徹底「下班」,長時間如此我們的肌肉就會萎縮。所以剛降落時宇航員是無法正常行走的。

宇航員

然後還有一點,就是立位耐力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人在站立的時候,由於重力的原因,人體的血液會朝下半身進行流動。

那麼這些血液如果始終待在下半身的話,人的心臟,大腦就會出現供血不足,血壓升高的現象,但好在人類已經進化出了一套完整的身體循環系統,來適應地球表面的環境。

不過當宇航員進入太空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由於太空當中是失重的,人身體當中的血液會湧向人的大腦,所以宇航員經常會出現頭痛,頭脹,頭部充血等現象。

宇航員

還有就是長期的失重也會導致人體無法保持我們正常的直立行走狀態,這也會導致全身的血液循環不像之前那麼的有序,並且在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還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等不良狀態,所以在宇航員出艙的時候如果不小心防護很可能會出現眩暈。

而且根據很多宇航員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當時的狀態,都會說:四肢無力、感覺無法行走。而在太空呆了200天的義大利女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曾形容自己當時幾乎無法協調全身上下最小一塊肌肉」,不但無法走路,連坐直也很困難。每一次抬腿都彷彿「舉起一根樹榦。說話也口齒不清,因為舌頭已經適應微重力的環境了。並且他們還要經過長時間的恢復才能逐漸達到正常狀態!

宇航員

原來,太空微重力環境對人體有許多負面影響,如脫鈣導致的骨密度流失(俗稱骨質疏鬆),肌肉長時間「無所事事」造成的肌萎縮。所以宇航員返回地球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邁不開腿,挪不動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專家團 的精彩文章:

黑洞會是平行宇宙的連接通道嗎?
宇航員出倉不會被飛船遠遠的甩在後面嗎?

TAG:科學專家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