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寫作(60)

2016年,國內首檔方言音樂綜藝節目《十三億分貝》在網路平台播出後,廣受青年人歡迎;2017年,宣傳中國方言文化的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話》開拍。(網路資料)

「中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魯迅)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法國 都德)

德國青少年不是向德語經典作家,而是從媒體那裡學習母語,使得他們「尚未成型的心靈被打上了新聞審美趣味的野蠻標記。」(德國 尼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國際母語日設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多語種化。(網路資料)

讀了上面五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抄襲,不要套作。不少於800字。

教師下水文

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赤峰新城紅旗中學 高一語文組 宋雪冰

不管天南海北,無論漢滿苗回,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都寫著同一種文字,說著同一種語言。這正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民族好像開花的樹,漢字猶如粗壯的根,文化就是那扶疏的枝葉、盛放的繁花。

相傳漢字誕生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天地如此動容,倉頡滿懷興奮。作為中華先民智慧的化身,他窺測了宇宙的一套密碼,開啟了五千年的滄桑國運。

春秋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紛爭,中華文明經歷了一次劇烈的胎動。始皇既出,文軌車書一混同,姿態各異的諸國漢字經過強勢的整合而歸於一統。從此,中華文明猶如一條浩瀚的大河,穩健地奔流於既定的航道。浩浩湯湯,水光接天,文明的大河氣象雄偉,攜帶著體量巨大的歷史波濤一路前來。

百世興衰,風雲動蕩。任憑朝代更迭,人物代謝,中國人從未失落自己的根脈與魂魄,而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非漢字莫屬。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司空見慣的事情其實意義重大。它關乎文化血脈的傳承與延續,使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一次次浴火重生。

五胡亂華,金元滅宋,以農立國的漢族王朝曾一次次被外族欺凌侵略。驍勇的草原帝國可以一次次用快馬彎刀征服漢族人,卻消滅不了極具韌性的漢族文化。正如都德所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漢民族正是緊緊握住了這枚由漢字鑄就的金鑰匙才一次次破門而出,尋找到繼續前行的光明之路。而草原民族也不得不皈依於中華文化,加入到中華大家庭之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活力。

漢字不但是重要的,同時也是美麗的。中國人絕對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高能族群。漢字的美被千百年來的人們錘鍊到了極致。漢字的美包括三個層面:意美、形美、音美。意美感於心,音美感於耳,他們共同體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之中。試以一首唐詩為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內涵豐富的意象與平仄起伏的格律總能令人沉醉其中——黃河浩淼,孤城聳立,一曲幽怨的笛聲從城頭飄落,訴說著戍邊將士蒼涼的情懷。而形式更為靈動的宋詞則別具一番風味:「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暮春時節的愛情總那麼傷感:凄迷的芳草,無計迴避的柳絮,還有那酸楚的雨滴。配合著款款的韻律,長久縈繞著心房,揮之不去。而這些動人心魂的詩章詞卷又都是書法家們馳騁才情的獵場,漢字的形美在那些或雄強或婉媚或飄逸或沉著的筆墨線條間一展無遺。

回首歷史,感慨叢生。中華民族就是這樣用漢字維繫著自己的命脈,培植著自己的文化。中國人用獨創的漢字為世界訴說了一個漫長而精彩的故事,波瀾起伏,哀感頑艷。作為後輩子孫的我們,如何繼續握牢自己的靈魂、培護自己的根系,繼續將這個浪漫的故事講下去,讓世人更好地領略中華兒女的風采,自然是需要長久努力的偉大願景。

2018-04-02夜

歡迎原創投稿,打賞全歸作者!

即時消息關注「語文月刊」微博,多轉發、分享給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教育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TAG:家庭教育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