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詞欣賞:李白的別樣思鄉情——《春夜洛城聞笛》

詩詞欣賞:李白的別樣思鄉情——《春夜洛城聞笛》

微語文小課表

星期/

課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成語

人物

古詩

名著

文常

詩詞欣賞:《春夜洛城聞笛》

故事講述人|李瑩

本文共計1783字,需閱讀時間5分鐘

↓↓點擊播放,可鎖屏播放(不影響其他操作)

詩詞介紹

李白曾寫過一首詩,叫《春夜洛城聞笛》,說的是一個春天的晚上,李白躺在洛陽城一個小客棧的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想想自己二十多歲離開家,到現在啊,已經有十一個年頭了,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心酸坎坷,真想家啊!也不知道故鄉的親人在這樣一個夜晚,是否也會想念自己,這時,一陣悠揚的笛聲響起,這笛聲傳入耳中,直觸心底,李白頓時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精彩故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誰家玉笛暗飛聲」,不知道是從誰家的庭院中飛出了斷斷續續,隱隱約約的笛聲,明明是李白自己聽到了笛聲,卻說笛聲暗暗飛進了耳中,大概只有這麼寫,才能表達這笛聲是專門飛來給在外做客的人聽的,從而勾起他們離別故鄉的傷感之情。那個從來沒有露過面的人,說不定只是吹笛子給自己聽,卻沒想到不經意間打動了許多聽眾,這其中就包括多愁善感的李白。

「散入春風滿洛城」,笛子的聲音融入春風中,飄滿整個洛陽古城,好像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李白的極度誇張,怎麼可能整個洛陽城的百姓都聽得到笛聲呢?只不過是李白的主觀感受太強烈,所以才會想像笛聲飛到了各處。他認為大家此刻擁有同一種情意,那就是濃濃的思鄉之情啊!

「此夜曲中聞折柳」,原來這曲子不是別的,正是《折楊柳》曲。在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的人總要折下一根柳條贈給遠行的人,盼望親人回來的時候,也會折柳。因為柳與留是諧音,所以折柳意味著不想與親人分開,希望對方留下。一開始,李白只是聽到笛聲,便開始思念家鄉。此刻他仔細品味的時候,才發現是《折柳曲》。這曲子如此應景,如此符合李白的心境,李白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一定比之前更加強烈。

「何人不起故園情」,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深情?終於李白把所有感情都釋放出來了。從聽到笛聲開始,到想像著整個洛陽城都飄滿了笛聲,到聽出《折楊柳》曲為止,李白的情緒一點點累積,直到全部爆發出來,說出了那句一直深藏在心底的話:「哪個人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啊!」

整首詩到這裡就結束了,夜裡的笛聲,李白的心聲,久久縈繞於你我心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我」的解讀

生離死別,人生大事,但凡這時候,人們都會百感交集,古人也如此,所以送別思鄉的詩歌數不勝數。

大家都非常清楚李白平時最喜歡做三件事:一為遊俠,二為飲酒,三為訪友。如此放浪形骸的一個人,哪能在故鄉呆得住呢?獨自在外,不可能事事順心,李白一旦過得不如意,自然免不了想起自己的家鄉,所以李白的思鄉詩特別多,如《靜夜思》《月下獨酌》《關山月》《渡荊門送別》,還有一首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春夜洛城聞笛》。這幾首詩中,最為著名的非《靜夜思》《月下獨酌》《春夜洛城聞笛》莫屬了。

《靜夜思》是一首五絕,朗朗上口,每個剛開始接受中華詩歌熏陶的小孩,啟蒙的古詩中一定有這首。舉手投足之間,只有月亮見證了一個思鄉人的苦楚,難免讓吟誦者想起當時在外漂泊的李白有多孤寂。

《月下獨酌》是一組詩,雖然是五字一句,但詩比較長,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花間月下獨酌的愁緒添入了思鄉的情,一下子,酒的香,花的艷,愁的濃,情的深就都糾纏在一起了。

然而,《春夜洛城聞笛》與前兩首不同,是首七絕,且詩中沒了李白的好友「酒」,沒了李白的情人「月」,此刻只剩下了「夜」和「笛聲」,黑暗當中飄來的聲音,喚醒了人們的聽覺感受。人的思鄉情伴著純黑的底色緩緩而來,悠悠的《折柳曲》笛聲,清晰、響亮,飄然入耳,情意綿綿不可斷絕。原來,李白不僅僅是個文豪,此時,他已經變成了一個樂師,對笛聲的品讀、吹奏人的心境,進行了深入地剖析,不覺讓人另眼相看。

古詩中的聲音很多。「夜半鐘聲到客船」「嘈嘈切切錯雜彈」「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鐘聲太沉重,琵琶聲太幽怨,沙場混戰聲太血腥,唯有春夜的「笛聲」最適合思鄉了。你覺得是李白挑了這笛聲,還是笛聲專門飄進了有心人之耳呢?

溫馨提示:推薦6年級的同學們仔細學習這個故事喲!

來源 | 文中錄音、文字內容為我們的原創作品,請尊重勞動成果。

本月內容——詩詞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小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成語故事:大智若愚才是真本領

TAG:新東方小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