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自古,愛情就是永恆的主題。而無論人們是否願意,愛情最終的歸宿仍是走向婚姻,鍛造成超越血緣的親情,由情感上的依戀升華為生命中的契合。因此,婚姻對於人們的重要性總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人對婚姻一向十分重視,還因此制定了嚴格的關於成婚的年齡、成婚的時間、成婚的儀式、新婦的姿態等多方面的規定,還有諸如「三書六禮」、三朝回門等缺一不可的程序,事無巨細,只為了使婚禮完滿舉行,使婚姻有好的「開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儀式多半已被新式婚俗取代。現代人結婚雖不再如此繁瑣,但也有男方向女方贈送彩禮,正式結婚前舉行訂婚儀式,婚禮當天新郎前往新娘家接親等傳統習俗被保留了下來。
然而受到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的影響,也有很多人對婚姻抱著草率的態度,這與儀式的「刪繁就簡」無關,而是心態上不再視其為莊嚴神聖之事,這也導致現代人的婚姻生活卻並不總是盡如人意。當物質條件和知識水平都在不斷提高,我們的離婚率卻越來越高,甚至盛出現「閃婚閃離」,而為了利益「假離婚」、「假結婚」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婚姻,似乎成為了人生的調味品或者達到目的的工具。但這不該成為我們詬病婚姻制度的理由,而應該使我們反省如何在婚姻中保留愛情的溫度,也堅持責任的厚度。
這首先要求走入婚姻的男女雙方能夠在「三觀」、價值取向、人生目標、愛好習慣等方面能達成一致,這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基礎。正如「相敬如賓」的主人公郤缺夫婦,「舉案齊眉」所說的梁鴻夫婦,惺惺相惜的司馬相如卓文君夫婦,情比金堅的趙孟頫管道升夫婦,至死不渝的李清照趙明誠夫婦等,他們的結合都是以共同的愛好和追求為基礎的。也正是由於心靈上的和諧,他們才能突破古人在擇偶標準上所謂「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的局限,在禁錮森嚴的社會規範下找到自己的意中人,過上美滿和樂的婚姻生活。
其次,夫妻雙方要能夠互相欣賞。因為以「互相欣賞」為基礎的婚姻,往往會多一分理解和寬容,兩個人也能更平等的進行溝通,當生活中出現問題,也更有動力去齊力解決。
《詩經·綢繆》中所描繪兩情相悅之時,男女雙方總是有「見此良人」、「見此粲者」的驚艷之感,但是隨著生活的展開,時間的推移,初見時的激動也會慢慢退去,化作生活中菜米油鹽的矛盾,而此時若是都能想到對方的好處,則會將心比心,減少許多摩擦。這是無數前輩們的經驗所教導我們的。
而對於理想婚姻的嚮往,古人在文章中也有諸多描述。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一詩就通過一段妻子勸誡丈夫早起打獵的對話,描繪夫妻二人通過共同為美好的生活努力奮鬥的畫面。丈夫出外打獵,妻子為丈夫烹煮食物,閑暇時彈奏琴瑟,欣賞音樂,過著一種恬淡寧靜,充實和樂的生活,就這樣一直到老去。正是我們所期盼的「琴瑟之好」、「與子偕老」的生活。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中表達對亡妻的思念時說:「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即是其中著名一段。詞中「賭書潑茶」化用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後序》寫其與趙明誠平日以猜書所在為樂,贏者方能飲茶,其恩愛喜悅溢於言表。
古人所描繪的美好婚姻生活的圖景,不也正是我們現在所期待的:讓婚姻的小船在愛的漣漪中緩緩前行,直到生命盡頭。正如歐陽修所說「古今人情一也」,婚姻於人們是神聖的,這一點從未改變。
無論現在的你是否找到心愛的人,是否處在婚姻中,願每個人都能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愛情,有「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婚姻。
文章轉自:騰訊儒學
※從《孔雀東南飛》的意象窺探其愛情觀
※韓信,中國歷史上最有故事的男人
TAG:白玉蟬書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