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結果的原因往往不是眼睛能看見的
近期工作上、學業上、孩子教育上很多事情的錯綜忙亂,一度累得想哭!清明節後的這幾天睡眠質量很差,地鐵閱讀也沒有之前專註,超負荷的情緒掌控了自己。
昨晚下班,我說服自己沒帶回電腦,晚上選擇了什麼都不做的生活方式調理自己,今早兒再說服自己早起並煮飯,終於實現了來新辦公區的自帶午飯計劃。今兒一天的工作安排也進入穩定狀態。
始終記得「我們大腦最智慧的狀態是身心和諧之時」。也記得一個曾令我深思的故事,大體如述:
「三個人被困在荒無人煙的孤島,第一個人由於急躁和絕望很快死亡,另一個人選擇了坐而不動來保持體能,第三個人選擇了規律的生活,每天依舊刮鬍須、打領帶、散步等,最後只有第三個人存活並離開了孤島」。
絕境前看似不重要的規律生活恰恰能讓人走出困境。困境時很多常規被打破,讓人處於失控狀態,所以我們要儘力去堅持以往的一些生活習慣,能幫助我們更快把心態平和下來。
小時候在我們那個小地方,自己學業能力稱得上好,所以一直在誇獎中長大,習慣了誇獎就會降低自己的挫商。後來走出小地方,一步步踏上學業新的起點,發現比自己聰明的人比比皆是,好一段失落。但當前,生活閱歷讓自己能辨別惡意傷害時,開始看重外界的批評和建議,而不是表揚。一味被表揚非常容易失去自我,陷入虛榮,一旦虛榮心滋生就必然影響穩健的成長。
當自己被讚揚的飄悠悠時,若有人給你當頭澆盆冷水,那絕對是最好的營養,是幫助你回歸自我的營養。當然,這也並非說,我們不需要客觀認可,客觀認可是我們判斷自己的勝任工作能力的必要條件。
為推進一些事情,你對他人說的理由不一定是客觀事實,但一定要是善意的。比如一位教授,不會用專業術語與幼兒園的小朋友聊天。所有的溝通,我們必須調整為對方更好聽懂的方式、辭彙來描述,有時不一定是事實,也一定不要撒謊,季羨林老師說的「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調整語言能力決定於說話者的知識和素養。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溝通中「對牛彈琴」,那一定是你的錯,牛沒有錯!所以,對等閱歷、同等能力的交談是多麼暢快!交談之道,不但在於說,還在於聽。
余光中老師說「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能贏得朋友」,總之,不要讓說話成為無意識的口腔運動。
GIF
經歷多了逐步體會到,很多時候為避免傷害和直接衝突,表面上的語言很多是「假的」,真相需要自己去深思和辨別,以免於衝動行事或滋生負面情緒。
直言辦事是能力,直言傷人是情商低!很多長者從不把事情的答案直接告訴你,卻能點撥你去悟。直接告訴答案那是知識付費範疇的信息諮詢;而悟,是你的人生思考能力,解決的不是知識問題,而是智慧。
很多事情只能意會,不能直言,甚至還可能故意反說與事實,所以導致結果的原因往往不是眼睛能看見的。說話的確是門藝術,自由言論不意味著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畢竟我們都是社會人,余光中老師說「積極的自由得先克服、超越許多限制;消極的自由只是混亂而已」。很多時候,對你的認可是通過批評傳達的;你做對的事情,卻需要道歉的方式來恰當回應;不是你的錯誤,但需要你被批評一頓才能解決問題。經歷過這些還能笑納,說明自己讀懂了事情的真相,是由於相信而看見事實,不再停留因為看見就相信視覺。
TAG:自我成長的邀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