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曹操和曹丕的貼身侍衛,一個眼神就讓馬超不敢妄動

他是曹操和曹丕的貼身侍衛,一個眼神就讓馬超不敢妄動

原標題:他是曹操和曹丕的貼身侍衛,一個眼神就讓馬超不敢妄動


漢末三國時期猛將輩出,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江東十二虎臣,五虎上將,李典,樂進等名將。在上述的將領中,大多數都善於帶兵打仗,在軍事戰略上具有一定能力。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沒有找到一個職務相對獨立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這位「職務單一」的猛將,江湖人稱虎痴的許褚,許仲康。


咱們還是按照老方法,依照三國志來進行閱讀理解。熟悉小編的朋友們可以發現,小編因為才疏學淺從來不採用直譯法,在努力學習文言文的同時,為各位呈現的方式以平易近人為主要目的,各位朋友請上眼。

一:力大無比,徒手扥牛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



許褚字仲康,是譙國譙縣人。他身高八尺多,腰盤巨大,長得一副威猛攝人的樣子,而且力氣驚人,勇冠絕人。東漢末年,許褚曾經將壯丁和自己的宗族總共數千人聚集起來共同依靠防禦設施來抵禦賊寇。當時汝南有位叫葛陂的人召集了一萬多人攻打許褚的防禦工事,但是許褚畢竟兵將不充足,數次抵抗,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自己的士兵箭矢快要用完了的時候,馬上就要面臨短兵相接的殘酷戰鬥,但是許褚命令無論男女,都去採集大石頭,用大石頭砸向賊寇。當賊摳門衝上來時,許褚親自帶頭投擲巨石,對賊兵有致命的破壞力。因此賊兵不敢冒進。許褚及其部眾抵抗了數日,糧食漸漸地開始匱乏了,於是許褚假裝和賊軍請和,想用自己的牛來換取敵軍的糧食。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許褚部眾明顯已經瀕臨絕境,如果賊寇再發起幾次進攻,就會攻破防禦工事,但偏偏中了許褚的計。當賊寇前去將牛取走以後,許褚家的牛成群結隊的都往回跑。許褚看到這個情況以後走了出去,用一隻手扥著牛尾巴,一邊往逆方向拉拽。結果就這樣逆拽了一百多步。賊軍看到如此景象,再加上許褚長得威猛,力大無窮,於是連牛都不敢取走就撤兵逃跑了。這件事情也在當地逐漸傳開了,於是淮,汝,陳,梁地區的人們都敬畏他。  二:曹之樊噲,隨侍左右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從征張綉,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從討袁紹於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鄴,力戰有功,賜爵關內侯。


當曹操的軍隊路過淮,汝一帶的時候,許褚就加入了曹操的賬下。曹操看到了許褚的身板和胸腰後感嘆到:「這是我的樊噲啊!」,當時就拜許褚為都尉,將他編製到自己的隨身侍衛當中,掌管了自己起居的安全。我們從這件事情也要佩服一下曹操,認識許褚時即日就讓他來當自己的貼身侍衛,正可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們知道,許褚在曹操睡覺時殺掉他如同捏死一隻螞蟻,即使還有其他侍衛,也是非常危險的。


許褚身邊也有很多人投靠他,以許褚為中心的精衛,被人稱為虎士。不久後許褚跟隨曹操攻打張綉,身先士卒,殺死了敵軍萬把來人(大概指一戰總共剿滅數),於是許褚被封為校尉。官渡之戰的時候,有一個叫徐他的人經常想要刺殺曹操謀逆,但是許褚常常在曹操左右,以致沒有人敢對曹操下手。有一次趁著許褚輪休的時候,徐他帶了幾個人懷中藏刀就要行刺曹操。但是許褚在自己的屋舍中突然心神不定,於是又在徐他行刺前回到了曹操的賬下。但是徐他等人怎麼會知道,一進帳中就發現許褚居然還在,立刻表現出非常驚訝的深情,這表情的變化被許褚發現,立刻奮起殺掉了相對曹操不利的人。於是曹操更加信任許褚,每次出入都同行,時時刻刻讓許褚伴隨在自己左右。在圍剿鄴城之戰的時候,許褚獲得了一定的戰功,被賜予關內侯。


三:捨命保主公,瞋目嚇馬超

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號曰虎痴;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北方平定以後,許褚跟隨曹操西征韓遂和馬超。於潼關之戰中,曹操想要北渡黃河,大軍到達濟河的時候,曹操下令讓士兵先行渡河,自己和虎痴以及所率的虎士百餘人在岸南斷後。這時馬超率領步兵起兵總共一萬多人來突襲曹操,並且向曹操所部射出箭雨。許褚告訴曹操敵軍人數眾多,如今大軍基本完成北渡,主公也應該速速離去,於是將曹操扶上船。當時馬超軍隊緊逼不舍,曹操的眾多衛兵爭相上船,於是曹操所乘的船隻幾乎要沉沒,於是許褚殺死了幾個胡亂登船的人,拿下了一個馬鞍護著曹操。又因為划船的人被弓箭射殺,許褚左手拿馬鞍保護曹操,右手奮力划船,曹操才得以北渡。


後來,曹操只帶許褚與馬超,韓遂二將單獨相見,雙方都沒有帶其他侍從。馬超自我感覺良好,想要藉機偷襲曹操,但是曾經聽說曹操身邊有一位許褚猛將,於是就懷疑曹操邊上的人是許褚,還特意問了一聲曹操你的虎侯在在么?曹操於是指了指身邊的許褚,這時許褚怒目圓瞪看著馬超。馬超因為許褚的威嚴,沒有敢輕舉妄動,各自回營。不久後兩軍進行會戰,曹操軍隊大破馬超,許褚還斬殺了馬超和韓遂軍的大將。戰後,曹操封許褚為武衛中郎將。許褚武衛的稱號,因此而被眾人直銷。在軍隊中,許褚因為力大如虎被稱為虎痴,又因為馬超問曹操虎侯按在,於是虎痴的名聲傳遍天下,甚至很多人就直接管許褚叫虎痴了。 四:遵法少言,再仕曹丕  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責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藩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太祖崩,褚號泣歐血。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


許褚為人性格謹慎,奉行法令,雖然惜字如金但句句話都有意義。有一次曹仁從荊州來拜見曹操,當時曹操還沒有準備好,曹仁就進殿看到了許褚。曹仁邀請許褚坐下談談話,但是許褚留下一句魏王馬上就要出來了,於是就回到了曹操的內殿,曹仁因此非常記恨許褚。許褚身邊的人聽說了後還責怪許褚:「曹仁是魏王的親戚,本來就屈尊和你說話,你為什麼拒絕呢?」許褚答道:「曹仁雖然是親族高貴,但畢竟現在是外藩的將領,我是屬於內侍的工作,如果有事,應該在公共場合溝通,私下有什麼好說的呢。」曹操聽聞更加喜愛許褚,升為了中堅將軍。曹操去世以後,許褚傷痛欲絕,曾經大哭以至於吐血不已。


曹丕篡漢稱帝以後,封許褚為萬歲亭侯,升為武衛將軍,統領所有的禁衛兵馬,曹丕和許褚互相非常親近。一開始,許褚的手下也有數十人被封為將軍,有一百多人被封為都尉和校尉,這些都是曹家內侍的忠誠劍客。


五:鍾會斬虎子,虎孫承襲爵


明帝即位,進封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謚曰壯侯。子儀嗣。褚兄定,亦以軍功為振威將軍,都督徼道虎賁。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讚,復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儀為鍾會所殺。泰始初,子綜嗣。

曹丕病逝以後,曹叡登基,封許褚為牟鄉侯,食邑七百戶,並且賞賜了許褚的兒子和孫子為關內侯。許褚不久後就去世了,曹叡給他謚號為:狀侯。許褚的兒子許儀繼承了他的爵位。許褚還有個哥哥叫許定,也因為軍功被封為了鎮威將軍。太和年間,皇帝為紀念許褚的忠誠,還曾下詔表揚,再次賜予了子孫二人侯爵。許褚的長子在跟隨鍾會伐蜀的路上被鍾會殺死。這一段在鍾會傳中有所記載。大概是鍾會在一次進軍中,先讓許儀為前軍在前方開拓道路,鍾會跟著許儀的道路前進,但是鍾會騎馬走上一座橋時,馬踏的地方穿過了木板,導致馬失前足,於是按照軍法將許褚的兒子許儀斬首。當時許儀因為許褚的關係非常尊貴,但是鍾會卻不念舊情,以至於鍾會軍隊上下非常的畏懼,不過這個舉動對終會伐蜀時士氣的大局倒勉強算是有利的。


泰始年初,許儀的兒子,也就是許褚的孫子許綜,繼承了他父親和他祖父的爵位。


綜上所述,許褚年少就威震四郡,各方賊寇不敢騷擾。加入曹操賬下以後,被稱為曹操的樊噲,跟隨曹操北伐官渡,平定鄴城,剷除內鬼,保君北渡,震懾馬超,江湖人稱虎痴是也。在曹操去世後,他忠心依舊,護衛曹丕,發揮餘熱。直到曹叡時期才去世。可謂為了曹家奉獻了一生,雖然他的兒子被鍾會「鼓舞士氣」了,不過還好,他的孫子依舊繼承了爵位。


許褚,讓人敬佩。後人有詩讚之曰:「凜凜威風鎮九州,當年許褚果如虎。只因孟起軍前見,天下從茲播虎侯。」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正聊三國」原創。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近期本人已開展全網維權,請君自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聊三國 的精彩文章:

陳孔璋學無所遺,討賊檄文愈操疾
倉舒少聰查岐嶷,曹沖稱象傳佳話

TAG:正聊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