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當年《湮滅》是憑藉什麼擊敗了《三體》?
01
當年的《三體》與《湮滅》一同入圍星雲獎,但是不幸的是《三體》敗給了《湮滅》,事實上,同屬科幻作品的它們,其實就細化後的類型而言,是沒什麼可比性的,而獎項的評選主觀性也是不可避免。
如今《湮滅》的改編電影要在國內上映,若要強行比較未必不可,其實兩部作品在他們自我的領域各有千秋。首先聲明筆者只是看了《湮滅》的改編電影,並沒有看原著小說《湮滅:遺落的南境》。
筆者從小就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人的胳膊斷了後不會重新長出來,其實在人類未進化化成人之前,人的基因已經具備了再生的功能,不過是在進化的分叉口,我們的祖先在害大於利的情況下,摒棄了再生的功能,但是筆者相信組織再生的功能仍舊以隱性方式保留於基因里。
之所以筆者這樣堅信,是因為體細胞仍具有細胞的全能性,也就是一個體細胞若放任其野蠻生長,完全可以再生一個人出來。關於《湮滅》的內核其實就是在闡述基因的融合與再編繪,並非是變異那麼簡單,結局生物學家生出了自己的同分異構體,其實是對這些的最好解釋。
02
《湮滅》講述的是一支有女科學家組織的考察隊進入一個「被彩色閃光」籠罩的區域,X區域早已被國家以瘟疫的名義封為禁區,科學家的離奇死亡與瘋癲成了劇情推動的線索,神秘和怪譚是整部電影的特色。
《湮滅》在對「未知恐懼」渲染上,有些蘇克魯神話的特點,更像科幻驚悚片的形式,故意渲染出一種壓迫人到窒息的恐怖;
事實上科幻與奇幻並沒有明確界限,沒有人要求奇幻必是《權游》的樣子,也沒有人要求科幻必須是《太空漫遊2001》的樣子,在科幻與奇幻的臨界點有種電影叫做奇幻式科幻,我們俗稱「新怪譚」,這類作品一般兼具奇幻、科幻、恐怖元素,而作者也不會告訴你,故事內核是否以神魔或者科學為驅動,乃至結局仍舊把懸念留給了讀者,它是顛覆於傳統科幻與奇幻的概念演繹。
《三體》與《湮滅》都是描寫了在強大的文明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與卑微,人類對於超出自我認知範圍的事物的無可奈何與恐懼。
這兩部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於作者都塑造出了一個看不見的強大對手,筆者習慣用反派留白形容這種手法,真正高級文明一旦到來,他們不會和人類明刀明槍的實幹,這些不過是低等文明的魯莽行為,人類日常幻想開著太空飛船與外星人干架,不過是人類的一廂情願罷了。
03
真正的對手是那些人類看不見的對手,並且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像人類展現他們的強悍,他們也從不在乎人類的感受,在彩色閃光籠罩下,可以屏蔽人類一切通訊設備,而屏障覆蓋範圍日益增大,
人類最前沿的精英去考察,結果九死一生,並未獲得敵人更多的信息,而南境的植物與動物野蠻式變異,與那些人形態的植物與科學家的短暫失憶,無不是高級文明狂妄的向人類展示的他們的強大,人類除了恐慌與恐懼別無他法。
《三體》中三體人通過超出人類範圍之外的手段,製造一些反常的物理現象,相繼讓信仰崩塌的科學家自殺而死,可以說部分人類不戰而降。從發現三體人到太陽系的毀滅,人類至始至終都未曾見過他們的對手三體人,同樣《湮滅》到第一部結束也未曾解釋清人類的對手是誰?
其實筆者並不喜歡《湮滅》這類作品,但是仍會拋去個人喜惡來評價這部電影,我們來比較下它與《三體》最大的不同。毫無疑問《三體》是一本克拉克式的硬派科幻作品,作者是注重故事內容的推演,通俗說,是重視概念的演繹與故事的推動;
顯而易見《湮滅》是注重恐怖環境的營造,對於故事的內核是輕視的,作者擅長於營造氛圍和插敘這種藝術手法。這些或許是國內與國外作品最大的區別,而外國人更青睞於後者,這也是星雲獎《三體》輸給《湮滅》的一個原因。
04
《湮滅》可以說是一部比《降臨》還悶的片,對於不喜歡像《銀翼殺手2049》這類電影的觀眾切勿嘗試。但是筆者更甚於解釋這部電影里的一些科學現象,本片可以說是關於生物學的科幻電影。
影片中凡是去過X區域的的人,手臂上都有一個類似8的紋身出現,其實這個符號在數學裡是無窮的意思,也就是說這次變異明顯是高等智慧生物的設計行為,並非是自然發生的現象,這樣會更加讓僥倖的人類恐懼。
影片明顯的一個亮點是同分異構體人,在結局時女生物學家通過眼睛的血液,被複制出了一個變異的自己,雖然兩個人模樣一樣,但是構成他們的成分與基因不同,複製人其實是主角基因折射後的新編碼,
包括其他動物與植物的基因都被折射了,不僅光信號可以被折射,其他一切能量與物質都會被折射,而隔離室她的丈夫並不是她丈夫,而是丈夫的同分異構體,而丈夫自殺的根本原因的是他無法接受另一個他的出現。
總之,影片的對於基因編繪這個科幻領域具有細化作用,並且拓展了新怪譚的廣泛性,用科幻、奇幻、恐怖元素雜糅一起,創作出一部顛覆傳統科幻電影的作品。長話短說,筆者還是更喜歡《三體》。
※《頭號玩家》:潮流符號與商業元素結合的恰到好處,不過仍是令人失望的電影
TAG:一個好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