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想轉行?聽聽這4位過來人怎麼說

30歲+想轉行?聽聽這4位過來人怎麼說

「很多時候,你不能等所有條件都合適了才去做選擇。

人生是有規劃的,但不會完全按你的計划去走,需要敏銳發覺並勇敢把握住真正的機會。

聽從內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我一直以來職業選擇的標準。」

編輯 | 祁十一

本來,我們是只關心你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的。然而,我們的讀者里有近半數,是職場里摸爬滾打的上班族。

進入四月,據說又一波轉換職業跑道(跳槽)的高峰到來了,有迷茫的讀者留言問我們:

到底是滾石不生苔?還是越跳越接近想要的未來?

索性做了這一期職場專題,我們訪談的四位女性,在職場多年,經歷了職業跑道的變更,跟隨興趣與特長,一步步找到最適合自己、最能發揮天賦的職業環境。

跳還是不跳?只是個表象,本質是,你有沒有一個越來越清晰的對自我的認知。

如果你也在思考轉換職業跑道、尋找新的職業方向,不妨看看她們的經歷。

明琪

「30+跳槽,試錯成本增高。要有一定的職業積累,讓別人來找你。」

31歲,財經記者到投行公關總監,坐標上海

選對行業太重要了

我大學畢業後做了六年記者,能力沒有再增長。

對世界的認識、知識增加了,但知識並不能為你所用,所以想換一個視角去了解這個世界。

從記者轉做公關是最容易上手的。尤其是遇到一個做公關的大學師兄後,知道這個職業是有東西可以學的。

想要轉型的時候二十六七歲,成本很高,走錯了後再跳槽會很不穩定。所以當時就廣泛地找,面試了七八家,最後拿到三家offer。然後又跟信任的前輩去聊,從中選了一家。

那三家公司里,一家是公募基金,一家互聯網保險,還有一家PE(私募)基金。

那位前輩告訴我:選擇公司就是選擇行業。轉行,選對行業真的很重要。

去了上行期的行業,就算這家公司沒有跑出來,還可以跳到同行業的另一個公司。但如果是在下行行業,再跳都會很難。

公募這個行業在走下坡路。互聯網保險還是保險,我個人對保險行業不是太感興趣。PE是向上發展的行業,我做記者時也跑過私募,所以順理成章地選了私募。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第一次轉行,軟著落很重要。

那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是創業公司,很忙很累,但做記者時我的狀態還是很輕鬆的,所以擔心能不能適應創業公司。

畢竟之前沒做過公關,所以想要軟著落,不能做個半年一年就承受不了,又要面臨再次跳槽。

轉行之後,就要重點看清自己的優劣勢

跳到私募後,有段時間也想過轉去投資,所以有參與一些文化項目。後來發現在投資方面確實有弱勢,邏輯思維差一點。

而且也很快意識到,公司招你是希望你做公關品牌這塊的,所以就調整了角色和心態,先專心把這件事做好,做出成績來。

帶老闆做採訪、上封面、上節目,在公司里一下子就起來了,大家認可你,你的資源、地位都有提升。

大學裡的專業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後來的發展路徑。我是學新聞的,一直走媒體路線。

像經濟、管理學的學生,實習開始就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找工作就選投行,職業路徑就在那兒了。

當然,如果你布局早一點,也可以跨度很大,我身邊學新聞的畢業就去四大、投行的也有。或者有人認可你過往的經歷和潛力,願意帶著你去完成轉換。

30+跳槽,試錯成本增高,要做出一定的職業積累,讓別人找你

在PE做了兩年後,覺得自己還年輕,職業上還想再上一個台階。再加上買了房,經濟上有壓力,收入也想有提升。

那時我30歲,有一定的職場競爭力,不再是一塊白板。

但這個年齡試錯成本也高,去海投簡歷是非常被動的,要做到一定的職業積累,讓別人找你,這樣才有議價權。

所以去年獵頭找過來時,就抓住機會,跳到了現在這家公司,一家成立不久便進入一線的本土投行。

收入有增長,頭銜也從原來的高級經理升到了公關總監。

在一線公司,你身邊都是牛人,視野會抬升,並且開始追求頂級

進入這家公司以前,我只知道他們做了很多很牛的項目,服務的客戶都是明星公司。

進入以後,才知道他們有多牛。團隊很年輕,但可以競爭過很多老牌投行。

團隊同事的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大概屬於最聰明的那1%,工作也很拼。

身在這樣的環境,接觸的都是一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知道了最一線的公司是什麼樣的,一線創業公司的公關總監是怎麼做的,也會配合他們一起去做。

原來只是把工作做好,現在就在看頂級公司怎麼做,怎麼做到最好,追求頂級。

起點固然重要,但轉折點才是關鍵

剛畢業的時候,不要太在乎起點,要在乎轉折點。

25歲,剛工作一兩年,是打基礎的階段,認識人、認識社會、做好本職工作。30歲就要有一定的職場競爭力。

轉行時,你的Title還是很重要,它決定你的薪水、在公司能得到的資源,下一次跳槽時也很有用。

到了一家公司後,你要知道這家公司的強項,利用強項來為自己加分。

我還有一點職場的竅門:

決定去一家公司之前要做盡調,看看過去的離職率咋樣,團隊是不是穩定。離職率很高,一般背後是有問題的。

比如你要入職的部門,過去半年裡離職超過3到5人,背後可能就有坑和雷了。要了解清楚原因,比如是否公司激勵機制有問題,是否存在幫派內鬥等等。

趙小飛

「辭職開個小店,人生並不會因此變輕鬆。」

電視導演到美食從業者,坐標北京

工作做到一定程度,勢必要面對內心真正的訴求

我之前的職業是電視導演,從大四那年的美食節目開始,我做過幾年名人訪談,也做過真人秀。

工作之餘,我迷上了美食。

在北京這七年,除了節目之外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和吃有關的事情上。我迷戀逛菜市場,喜歡做飯,常常約好友來家裡聚餐。

我的廚具餐具越來越多,每次搬家,最繁雜就是打包廚房。

又一次開始做一部電視劇時,和最初的設想不太一樣,有點不開心,而且也疲倦了。

每天不斷在想,多年後我還會在做節目嗎?

要做到什麼時候?能自己決定未來嗎?

我最想做的是什麼?

如果生命戛然而止,我是個值得被紀念的人嗎?

然後,就在痛苦中,向老大提出辭職了。我說我想清楚了,接下來想做和美食有關的事情。

喜歡和真正從事是兩個概念,轉行初期需要不停學習和扛住壓力

在兩位朋友的邀請下,我開始了美食創業,也就是開餐廳。

當時覺得開餐廳沒什麼難的,我那麼喜歡吃,對美食圈子又了解,不會有錯的。

約了認識很多年卻極少聯繫的商圈老大見面。老大很客氣的請我吃飯,問我為啥想租商鋪。

我回答完畢後被劈頭蓋臉大罵一頓,建議我不要轉行,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當時我很委屈,他憑什麼覺得我做不好?

事實證明,他說的每一點都是對的。「做餐飲」和「喜歡美食」是兩個概念。

我的性格是比較隨性的那種,但是做餐廳最重要的是每天得去盯著它,一切目的都是為了創造利潤。

又是新手,餐飲行業的技術壁壘,運行規律都不懂,花了將近兩年時間,犯過無數錯,最難過時夜不能寐以淚洗面,常常想放棄。

投資人對餐廳的初期預設是快速複製做連鎖店,但自己經營之後發現實在做不了,只能把餐廳主要業務形態調整為集團供餐,模式輕,客戶穩定,不用很重的去開實體店。

總算挺過來,讓餐廳平穩運營了。

將純粹的理想變成現實,可能難掙大錢,所以得真正享受它

在我做餐廳最艱難困苦時反思,在美食這個領域,我到底適合做什麼?

思來想去,想到的都是大家一起分享食物,享受烹飪樂趣的畫面。

對,那就做一個公共廚房,這個廚房提供兩種服務,一種是我們常備中西餐的設備,餐具調料,不管是朋友聚會,還是家人過生日,想自己做東西,又想私密有特色一點,就可以租賃空間,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

第二種服務是,因為自己認識很多很棒的廚師,可以邀請到公共廚房做嘉賓主廚,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定製,也可以參加我們根據時節、不同主題做的晚宴。

因為沒有拿投資,資金上比較緊張。朋友贊助了傢具,也有朋友幫忙張羅,加上自己積攢的東西,用最低成本做出了我理想中的廚房。

沒有人手做宣傳,只是自己做一些小活動,但只用了短短三個月,就開始小有名氣。

我和朋友分析過,為什麼能在短時間有效果?

一:我自己喜歡也比較適合做這個事情。

二:稀缺。

在北京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個純粹為你創造美食提供便利的空間幾乎沒有,我們就成了一個稀缺的存在。

三:公共廚房滿足了很多人的生活理想。

在北京生活的人要麼租的房子小,要麼就是都忙,沒時間做飯,都吃外賣。但是大多數人又嚮往擁有一個溫暖的廚房,享受烹飪食物的樂趣。

做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的確走得更順,但很難複製成為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現在也只是自己樂滋滋地做著,這也算另一種成功吧,我做得開心,來的人也開心。

不是辭職開店,人生就會變得輕鬆呀

常常有朋友諮詢,說也想辭職開個店,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人生會輕鬆一些。

我每次都把經歷的痛苦訴說一遍,認真勸退朋友。

很多人都誤解了「開個店」的生存方式——辭職開店絕不等於「人生就會變得輕鬆」呀。

要創業開店,靠做喜歡的事情為生,就要懂得每一個選擇背後,需要匹配什麼樣的責任與付出。

你要歷經的考驗、糾結、野心的捆綁、利益的紛爭,遠比工作時多得多。

需要去花時間鋪墊學習,去碰撞,去爭取,去博弈,去愛,去恨,困苦沒關係,挫折沒關係,重要的是找到方法,別放棄。

有句話我一直記得:

「我們這一生的最大理想,不就是把自己過好么?

不再重複上一代的模式、不必依賴任何人的施捨,按自己的喜好不斷修正自己,將原生家庭、成長挫折、社會現實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伏昕

「不能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了才去做出選擇,沒有完美的開始時刻。」

財經記者轉投資人,坐標北京

2015年6月,我從記者轉行做投資,相當於完全換了一個行業和方向。

還在媒體時,我就在找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從調查記者轉到互聯網和商業方向,做創投公司和大公司的報道。

逐漸發現,我對研究公司、判斷公司和選擇公司的能力,比寫作要好。

後來遇到很好的機遇,直接從記者轉去做投資。

變換跑道,需要判斷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與這份工作的匹配度

那時對於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是不確定的。但做選擇和投資一樣,需要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所以我選擇了一個環境,讓自己有空間去學習和成長。 去的是一個比較小的投資團隊,人不多,組織扁平,有機會和合伙人一起做事、學習。

如果去特別大的機構,就只能從低層開始做,沒有特別多的上手機會,那樣比較慢。

這個時代,不能等所有條件合適才去變換跑道

比較巧的時間點是,我進入投資的時候,傳統媒體走下坡路,新媒體開始起來。

我恰好把傳統媒體學到的東西,用在了新媒體行業上。我老闆後來也說,我離開媒體做投資的timing選得比較好。

但這也是後來回頭去看才意識到的,當時你不知道是不是好的時間點,只是內心剛好做了準備。

很多時候,你不能等所有條件都合適了才去做選擇。

人生是有規劃的,但不是完全按你計划去走,需要敏銳發覺並勇敢把握住機會。

從記者轉投資,我沒有去讀一個MBA再轉,而是直接跳過去。

我老闆說,做投資是比讀MBA更有效的學習,你每一次出手,至少幾百萬人民幣出去,這樣在實踐中獲得的東西,比商學院學的理論更行之有效。

變換跑道後承受的壓力是很大的。但做了選擇,就要承擔壓力。

做記者不需要負那麼大責任,只要對當下的作品負責就行了。投資,要為每一次選擇負責。

選擇時慎重,面對時坦然,用智慧、知識、理性、對人性的理解,去化解難題。

我身上還是有這樣的彈性,能適應這樣的變化。

做選擇時,最忌什麼都想要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是我做選擇時的驅動力。也很喜歡工作的過程,從過程中得到的樂趣和成長,超越結果的刺激。

做選擇時,考慮最看重的因素。什麼都想要的話,很難做出大膽的選擇。

聽從內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我一直以來職業選擇的標準。

鮑芳

「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時尚媒體總監到出版社童書營銷總監,坐標北京

衰落的行業下,個人也必陷入困境

從大學畢業到生孩子這十幾年,我一直在時尚媒體做編輯。

身為專題總監,需要負責一百多頁的內容製作,這是一份我非常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在媒體的黃金時代,我在這家公司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小高峰。

但是2014年開始,也就是我懷孕生孩子的那一年,整個行業開始下滑。

原先負責的一百多頁內容慢慢縮減至七八十頁,再到三四十頁。周圍不少同事離職創業或者留學。

我生完孩子後兩個多月便回去工作了,但各種不順利也接踵而來。

當時對行業的變化並沒有太多準備,在公司內部嘗試過新媒體業務和跨界合作,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現在跳出來知道整個大趨勢是這樣,但當時覺得是自己沒做好。

那時還需要照顧幼小的孩子。不到一歲的孩子是最難照顧的,需要餵奶、哄睡、安撫,但她又沒法給你感情上的回應,完全體會不到當媽媽的幸福感在哪兒。

另一方面,工作需要出差、見人,不得不走到哪兒都背著吸奶器,移動過程中找個合適的地方吸奶也是不小的問題。

原來你能夠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時間管理一塌糊塗,既沒有當好一個媽媽,也沒有做好一個職場人,像困獸一樣被困在原地。

進入風口行業,並不意味著能帶來發展空間

孩子一歲多時,我從時尚媒體離職,在朋友的邀請下加入了一家互聯網音樂公司做品牌總監。

當時看來,互聯網是風口,這個風口或許能帶來職業發展的新空間。

但這份新工作並不適應。同事們說的很多互聯網背景知識我不知道,覺得自己像一個白痴一樣。

而且,原來是媒體,現在是品牌,我以為自己很知道怎麼跟媒體溝通,但僅僅了解溝通的方式沒有用,角色感和心態都沒有轉換好。

和未來的目標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這個鴻溝我願不願意跳過去,需要花費多少精力,這是那段時間裡我問自己最多的問題。

當時37歲,必須搞清楚下一個職業生涯在哪裡,40歲之前是最後的時間,再往後可能轉行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我不能很快找到下一段職業生涯怎麼走,可能會卡在這裡,既回不去也無法前進。

從長處著眼,做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事情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一篇文章給了我很多啟示,這篇文章中寫道:

「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到互聯網音樂公司的工作並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而銷售型的職位也不符合我的價值觀。

從這家公司離開後,我獨自一人帶著一歲半的女兒去了趟美國,思考自己到底應該選擇哪一條職業路徑,也收穫了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事業也很快迎來了轉機,這是一份出版社童書營銷的工作,時尚行業的人擅長把一些東西說得很美好,我自己本身也喜歡買書看書,之前的職業優勢能在這份工作中得到發揮,而做書籍尤其是童書與價值觀也一致。

現在女兒3歲半,我到這個公司一年半,一切都剛剛好。

職業道路千差萬別,相同的是,沒有哪一條是絕對好走的路。

能夠在很年輕時就發現自己一生所向,是少數人的幸運。

而大多數人,都需要一步步走、一步步探索,這個路口的恐懼和糾結邁過去了,下個路口又會遇到新的困惑。

所有的堅持和跳脫,都為了一步步走向那個「不懼不惑」的境界。

希望你能走得愉悅、自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好虛度時光 的精彩文章:

擁有旺盛生命力的人,都是雌雄同體
那些把一生獻給敦煌的人,都是為了什麼?

TAG:好好虛度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