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當我們在餐桌上沉默,不妨翻翻手邊的菜單

當我們在餐桌上沉默,不妨翻翻手邊的菜單

原標題:當我們在餐桌上沉默,不妨翻翻手邊的菜單



造型 / 查吟;攝影 / Boris Shiu


民以食為天,食物在初始時不過是人類充饑蓄力的必需品,而今各式各樣的用餐之道,料理技藝都為這一文化符號增添了諸多意義。我們的生活無外乎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聊到生活,自然會聊到聚會飲食。前些年,先被獨立雜誌倡導而後又流行於大眾口中的「慢節奏、具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也與食物息息相關。


從古羅馬的酒神狂歡,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派對,從古代皇帝壽宴,到如今的酒席家宴,聚餐一直是人類社交生活里的一個核心。從手寫邀請函到手機微信上的一句約飯,我們相聚於餐桌,渴望增進彼此關係的心態一直未曾改變。

當然並不是每一場聚餐,都會以有效社交,歡聲笑語貫穿始終,因為萬千種種,我們也會在奔向聚合的途中上演分離的戲碼。


「這道菜她覺得怎麼樣?也不知她最近工作和感情生活如何?」 他低頭戳飲了一口蘑菇湯。


「Joseph 約我下周去聽日野皓正,可我還不確定到時有沒有心情。」 夾起一隻甘藍餃子的她默默咀嚼。


「最近吃到了一家很不錯的創意中菜館,在三里屯那邊。可她現在住在郊區山裡,估計難有機會一起去吧。」


「罷了罷了,感覺她不想講話,上次在家中聚會她也有說喜歡靜靜地吃飯。」

空氣中是兩人咀嚼的聲音,他們各揣心事默默飲食。一場安靜的聚餐倒不是什麼壞事,三兩多年好友,每月例行相聚,如果彼此生活順心,無須大訴衷腸,不言不語也是好時光。怕的不過是這一刻的安靜一不留神變為了後 30 分鐘壓抑的沉默。



在改編自同名話劇的電影《八月:奧色治郡》(August: Osage County)中,有場極其戲劇化的家庭聚餐,威斯頓(Weston)家長女芭芭拉(Barbara)的女兒珍(Jean)事先聲明了自己是素食主義者,不吃任何種類的肉製品,理由為「當人吃肉時,同時也會吸收進家禽被宰殺前的『恐懼反應』。」 這番觀點沒有得到共鳴,反倒引得個哄堂大笑。長輩查爾斯(Uncle Charlie)也沒打算就此放過這個新鮮觀點,飯吃到一半忽然聲情並茂地表演起吞食毒物後的狀態,當所有人都詢問他是不是身體不適時,他忽而答道,「我剛吃了一大口『恐懼』呢,『恐懼』什麼時候吃起來如此美味了。」 間隔一兩秒,大多數人都笑了起來,獨留珍的一臉無奈和她父親無話可說的神情。


這時芭芭拉也隨口附和了兩句,「我偶爾還是會撞見她吃點『恐懼』,比如雙層乳酪漢堡外加培根,簡直是超級『恐懼』呢。」 「媽,我什麼時候那麼做了?!你簡直就是個騙人精。」 珍立刻反駁起自己的母親。這時珍的外婆,維奧莉特(Violet)突然一字一句神情有些惡煞地沖她們說道,「如果我要是敢指責我的母親說她是個騙人精,她會直接把我的頭給打掉。」

一整張餐桌瞬間陷入一片沉默。


這句不合時宜的插話不過是維奧莉特開始滔滔不絕自己凄慘童年過往的開篇,這頓飯吃下去就會發現,她試圖拿自己被壓抑、被虐待的成長史與子女輩的經歷和現狀作對比,刻薄、蠻橫又極為真實。


就像我們每年都要面對的春節團聚,餐桌上的一大家人,總有一句兩句不合時宜的話,像踩中了雷區,選錯了答案。那些童年的故事、青春期的孤獨、迷茫以及後來人生經歷過的種種都隨著一勺一筷的食物而被撕開,或讓人沉默、或讓人侃侃而談。



錢鍾書先生曾在《吃飯》一文中幽默地說道:「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 的確如此,與誰相聚,和誰吃飯,人們各自心中打著怎樣的算盤綜合決定了一場聚餐的深層意義。


一場畢加索的晚宴可以成為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通往藝術界的通行證,一頓落地窗前的下午茶也可能是兩個人第一次了解對方,測驗未來能否成為彼此另一半的見面會。與不熟悉的陌生朋友相聚吃飯,狀況會有不少,有時有誤解,有時有偏見,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你本打算張口聊聊電影《伯德小姐》(Lady Bird)的觀後感,卻能被對方一句「我不看那些好萊塢拍的少女電影」而噎到無話可說。


現代生活也並沒有在推動我們的聚餐氛圍向好的方向發展,當你終於商討好聚會的時間與地點,卻發現食客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手機入座,大家先拍攝食物的照片,然後傳閱起自己看過的有趣視頻、歐洲旅行的記錄和東南亞海灘上的落日,遣詞造句可以因此縮水,話語說上一半就能被忘卻。注視著對方認真聆聽的時候少了,在餐桌上講好故事的能力也弱了。手中一個個發光的屏幕催化了聚會上一個個難堪的靜默。


但說到底,無論是選擇性的安靜,還是話不投機的尷尬,餐桌上的一時沉默都是人性的流露,並不能將這一切視為聚會主人的責任。氛圍由環境與人共同構成,形成好氛圍的壓力也應均攤。畢竟可口的好菜還是值得讚美的不是么?錢鍾書先生講,「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是磨擦衝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一碗好菜彷佛一隻樂曲,也是一種一貫的多元,調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濟,變作可分而不可離的綜合。最粗淺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鴨和甜醬,或如西菜中的烤豬肉和蘋果泥…… 原來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東西,而偏偏有註定的緣份……」 吃飯,本是一件讓人們相遇凝聚的事。


一家城市餐廳,如何能讓人們的聚會體驗更有趣、更人性、更友好?一直倡導設計、藝術、生活和社區的栩栩創意還能做些什麼?


無論是從普通食客,還是從創意媒體的角度來看,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料理本身,或許可以在嚴選食材、傳統料理做法的基礎上,發揮想像,進行一些創新及改變。嘗鮮是我們天性,而食客的反饋恰是餐廳最直觀的用戶體驗報告。再來需要考慮設計,設計影響情緒,有時我們也不確定為何感受如此,其背後往往都有設計在指揮。一家餐廳從室內到餐桌,從座椅到水杯,從菜單到擺盤,都充斥著設計及品牌所倡導的理念。無論是老字號還是城中新貴,為了讓餐飲體驗更加美好,都要反覆考量設計。

作為一個以製作發行獨立雜誌為專長的媒體品牌,我們的第一直覺便是菜單。紙質的感覺拿在手中,幫助食客做出個性選擇,是每一個餐桌聚會體驗之剛需。如果能對一家餐廳的菜單進行紙質出版物形式地再包裝,或許會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到底如何再包裝一本菜單呢?把它做成一本精美的食譜文集顯然不太合適,食客們並不會想在餐廳中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手捧食譜探討如法炮製的樂趣。而圍繞美食做一本內容豐盈的料理讀物似乎也不算最有心意,在享用珍饈美饌,這種直接的感官體驗前設置一項需要思考和消化的閱讀環節,似乎會事倍功半,讓兩種體驗都變得略為粗糙。


所以這一次,我們決定與 Mercedes me 體驗店合作,嘗試用獨立雜誌的編輯哲學去重新定義菜單,用文字和圖像創建一個與味覺有所關聯的世界。在餐桌上一兩個安靜或沉默的瞬間,手邊有了這本雜誌,翻閱一篇故事,入口心儀的菜肴,或許能讓你想起許久之前的一場邂逅,又或許能幫你解鎖一個有趣的話題。














2016 年,Mercedes me 體驗店來到北京,先後接待了超過 140 萬名客人,成為當下京城的潮流地標之一。4 月 14 日,Mercedes me 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體驗店將正式登陸上海外灘金融中心 - 中山東二路 600 號,正對十六鋪碼頭,東觀陸家嘴、西俯豫園,承襲了梅賽德斯-賓士品牌「感性·純粹」的設計哲學,是一個集餐飲、休閑及零售體驗為一體的生活基地。


-


創意總監:周源遠


封面攝影&造型:朱騫

插畫:吳帆


撰文:鄭普凡


微信編輯:張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magazine 的精彩文章:

在秀場後台,我們近距離感受了Jeremy Scott 的陰謀論
陳冠希 | 潮水匯聚的時代

TAG:T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