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際空間站將壽終正寢,中國將成唯一?而搞不懂中國為何要合作?

國際空間站將壽終正寢,中國將成唯一?而搞不懂中國為何要合作?

隨著我國航天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很多航空技術的前言領域我們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中國將於2022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於兩側。隨後,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設計的使用壽命為10年的時間。在這個期間,空間站可以為宇航員提供生活和工作的各種資源支持,能夠提供持續而穩定的供給。「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2022年空間站建好後,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目前中國對於太空空間站的計劃正在不斷完善中,而且中國有充分的時間來把這個計劃做的更好。具體計劃是將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這次僅僅是把實驗室送入太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在2020年將進入載人空間站階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核心艙、實驗艙已箭在弦上。到2024年,(上述空間站)有望成為全世界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表示。2022年空間站建好後,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考慮到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中國不搞國際空間站這麼大規模的空間站,考慮的規模是適度的,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而擴展能力的設計將使我們能根據科學前沿的發展需求,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能力。

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瞄準掌握空間站建造技術,用與時代同步的技術,建造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空間站。中國的空間站也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滿足最新最好的空間探索及空間資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進入探索科學前沿、開發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新階段。現在中國的航空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如果中國的空間站儘快建設成功的話,那麼中國在國際航空發展領域中的位置將會更加重要,我們的話語權將會得到充分的體現。據了解,中國要把空間站建成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太空實驗基地。專家指出,「與前期任務相比,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將更加開放,包括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與此同時,有望產出一大批重大科學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獲得無法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開展國際前沿的量子調控與光傳輸研究將有力促進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甚至引發通信革。

國際空間站是航天大國的政治和技術壟斷,中國申請那麼多年都被拒絕就是證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那種對落後國家的封鎖態度,他們不可能讓其它國家參與太深。但中國不同,中國準備把中國的空間站真正做成一個「國際空間站」。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透露,「中國空間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台,設計了能與其他航天器對接、進行艙段級合作的介面。」他還介紹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了大量國際合作,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願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說白了,與美國為首西方搞技術封鎖不同的是,中國願意帶著關係好的「小弟」到太空「兜兜風」。毫無疑問,這種開放的態度是西方的心胸不可比的,這也決定了中國的空間站將比西方的更「國際」。對於這樣的情況,美國和日本也極為關注,分別對本國的航空領域建設投入了很多的「精神力量」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發動機技術到底有多牛?連「超強美國」如今仍然在模仿?
美軍聲稱一天一架造4千架?讓美軍驕傲的戰機卻讓美軍甚是頭疼!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