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央選擇了海南?
重磅好消息,終於在晚間傳來。
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今天(13日)則是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10周年的時候,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代表中央出席慶祝大會並講話;20周年的時候,則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這次中央給海南的「大禮包」可謂劃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意義非凡。
開放
關於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
十九大報告中早有提及。去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所謂自由貿易試驗區(Pilot Free Trade Zone),一般是指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單獨隔離區域,區內可進行倉儲、貿易、加工等業務,在關稅和配額等方面有優惠規定,貨物儲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早在2013年,我國就建立了首個自貿試驗區,即上海自貿試驗區。此後,又陸陸續續發展到11個,包括天津、廣東、福建自貿試驗區等。
對於自貿港,汪洋去年在《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也做過專業解釋:
(自由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徵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港。
此前,俠客島也做過解讀。
事實上,在民間,自由貿易港一般也被認為是自貿試驗區的「升級版」。這一點,從官方屢次的表述中也可窺見一二。比如,此次提到自貿試驗區,用的詞是「支持建設」,涉及到自貿港,用的詞則是「探索、穩步推進」。
不過,對於當下的海南來說,糾結於兩個概念的區別,其實沒有太多意義。畢竟,各項開放的舉措,已經足夠震撼。
比如,在現代服務業方面,提出支持海南設立國際能源、航運、大宗商品、產權、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科研和創新方面,提出要設立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範區;旅遊方面,提出要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
背景
海南此次的政策,毋庸置疑,是在中央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推出的。
通稿里說得很清楚,這是黨中央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
的確。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可謂堅決。今年的博鰲論壇,習近平總書記宣布的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更是遠超國際社會預期。
不過,可能很多人要問,如此大的舉措,為什麼要給海南?
你一定還記得博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海南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的確,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一直爭當中國改革的「試驗田」和「排頭兵」。30年的發展成績,相當矚目。
數字中大有乾坤。
30年來,海南全省GDP增長21.8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0.3倍和24.7倍;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從31%提高到55.7%;2017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9.5%,占經濟總量的53.7%。而這些數字,相較於同期台灣省,及周邊的東南亞國家,都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不僅如此,一系列敢闖敢拼、敢為人先的開放性政策同樣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煥發活力。
2000年海南省率先實行落地簽證政策,2003年在全國率先開放第三、四、五種航空運輸業務權,2017年進一步拓展國際航線至56條。
2017年,海南海口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已經分別達到15萬噸和近9萬噸。2017年,海南接待遊客6745.01萬人次,是戶籍人口的近7倍;入境遊客111.94萬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萬人次的目標。
頗具標誌性意義的,還有2011年4月20日開始試點執行的離島免稅政策,使海南成為全球第4個實施「離島免稅」的島嶼。受惠於這一有益探索,2014年9月,位於三亞的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正式開幕,目前每天要接待超過1.5萬名遊客,接待量相當於一個「超級景區」。
區位
當然,除了上述所說,如果我們站在更廣闊的空間維度來看,海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更是賦予了它以不可替代性。
中國有兩大寶島,一個是台灣,另一個就是海南。由於地理、氣候等條件極為相似,被國人稱之為姐妹島。兩島地形地貌特徵相同,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相近,物種相似,同屬於島嶼性經濟,構成了相互比較的基本前提。從地理上看,海南和台灣同屬於經馬六甲海峽到日本的航線之上,是這條國際航線的中轉和樞紐之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海南也是國內離東南亞最近的沿海省份。近些年來,亞太經濟體早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亞太其他國家的出口高達占其全球出口的48%,進口佔全球進口的42.9%。作為從地理上與亞太國家聯繫最方便的省份,海南的開放,同樣是時代的需要。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還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早在古代,海口就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沿海到東南亞的商貿樞紐,如今依託於「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幾大優勢,它也早已經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
方向
當然,在興奮之餘,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作為中國「最年輕」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一定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海南建省以來,雖然發展迅速,與東部發達省份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甚至還出現了擴大。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萬元,只相當於廣東省的60%,與30年前的比值相差無幾。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當於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這一比值卻分別降至58%和53%。
海南發展不如預期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不具備比較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是製造業。特別是加入WTO以來,製造業飛速膨脹使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但海南不具備人口密集型的製造業優勢。在新時期的改革開放背景下,海南必須要有新的政策驅動,自貿試驗區乃至自貿港的落地,無疑是新的發展思路的體現。
除了在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還要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那麼,海南有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呢?
可以聯繫此前汪洋在署名文章中所提到的: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港。
在張燕生看來,香港的經驗值得借鑒。
首先,香港的經濟自由度高是世界公認的,它已經連續24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就是一個自由貿易港,除了四個稅號(酒類、煙草與香煙、碳氫油類、甲醇)以外,所有貨物的進出都可以享受零關稅。其次,在香港設立任何形式的公司所需要的註冊成本很低,外商投資者可以持股100%,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資金都可以進出。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博鰲論壇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鼓勵競爭、反對壟斷等。
而目前,根據世界銀行對各經濟體營商環境的調查,香港排世界第6,中國內地(上海、北京)卻只排第78。差距還相當明顯。
這一些,無疑都在呼喚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經濟體。而置身於中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海南,無疑應該是這一浪潮的「試驗田」和「排頭兵」。
來源:俠客島
文/雪山小狐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理解「兩個還不完全適應」
※人大首場發布會新發言人亮相 直面敏感話題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