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這個才發現,這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看了這個才發現,這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並不是所有的書本,你都需要死磕,有技巧的閱讀,才能讓你真正領會到書中的精華。

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正正是將閱讀的技巧教予我們。《如何閱讀一本書》於1940年初版。艾德勒認為多年時間過去,社會與閱讀都發生了變化,於1972年與查爾斯·范多倫一起,將原版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至今為止,這本書經過多次加印再版,被許多文字工作者推薦,是一本可操作性極強的閱讀指南。

閱讀的過程與規則,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想要增進閱讀的技巧,一定要先了解閱讀的層次,還要認識到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

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

基礎閱讀中,讀者首先要提出問題:「這個句子在說什麼?」這個層次中,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大部分的速讀課程都著眼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上。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

檢視閱讀是系統化略讀的一門藝術。在這個層次要問的典型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麼?」還有些類似的問題是:「這本書的架構如何?」或是:「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檢視閱讀一共有兩種——有系統的略讀以及粗淺的閱讀。

01

有系統的略讀

略讀或粗讀是檢視閱讀的第一個子層次,有助於我們了解作者的主張是什麼,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略讀的時候,可以從書名、目錄、索引、文案、主要篇章、文末最後幾頁等六個方面入手。

02

粗淺的閱讀

如果,你手上有一本很難的書,先不要管其中是否有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將這本書從頭看到尾。這樣的閱讀,稱之為粗淺的閱讀。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我們去做二次閱讀。如果不值得,那麼讀一遍就夠了;如果值得,粗淺閱讀也讓我們再次閱讀的時候會容易許多。

這個階段,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四個問題: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有道理嗎?跟我們的關係?

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閱讀,即全盤閱讀、完整閱讀,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書的內容的最好閱讀方式。

這個層次,我們可以按照書的種類、書的內容、書的綱要、書的問題四個規則來進行閱讀。

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如果你手上有一百本參考書目,而短時間內你無法將其全部看完。這個時候,你便需要先將其中的重點或者是你需要的書目挑選出來。也就是說,當你收集完書目之後,要檢視書單上所有的書,這樣可以幫助你精簡書單到一個合理的程度。

主題閱讀可以說有兩種,一種是單獨使用的主題閱讀,一種是與主題工具一起並用。後一種可以當作是構成前一種閱讀計劃的一部分,一開始由這裡著手,是最聰明的做法。而前一種主題閱讀所應用的範圍要比後一種廣義許多。

主題閱讀主要有五個步驟,缺一不可。

01

找到相關的章節

最常見的主題閱讀,主要運用在論文的撰寫方面。

按照大部分人日常的閱讀習慣,一般會將同主題的多本書籍一本一本地閱讀。但你做主題閱讀的時候,主題才是應該始終遵循的原則。在主題閱讀中,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總之,要記得你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書的內容,而是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什麼幫助。在主題閱讀中,是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

02

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在主題閱讀中,這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做主題閱讀時,同時面對多本書。這個時候,要由你來建立起共識,帶引你的作者們與你達成共識,而不是你跟著他們的關鍵字走。

簡單來說,主題閱讀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我們並不是將一種語言翻成另一種語言,像法語翻成英語,但是我們要將一種共通的辭彙加諸在許多作者身上,無論他們所使用的是不是相同的語言,或是不是關心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否創造了理想的辭彙供我們使用。

03

釐清問題

在主題閱讀中,我們得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們的問題說得比較明白的問題,然後讓那些作者來回答這些問題。

04

界定議題

如果我們建立的主旨清晰明確,如果我們也確定各個作者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回答(不管是贊同或是反對),那麼這個議題就被定義出來了。

我們要處理的問題,可能會出現很多種不同的議題。譬如考慮到某種概念的特質的問題,可能會出現許多繞著一組相互關聯密切的問題打轉的議題,形成這個主題的爭議。

這樣的爭議可能很複雜,這時主題閱讀的讀者就要將所有爭議的前後關係整理清楚。釐清爭議,同時將相關議題整理出來。

05

分析討論

主題閱讀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並不預設立場。主題閱讀的讀者必須抗拒一些誘惑,釐清自己的思緒。

筆記的重要性與方法

在閱讀的四個層次、各種方法中,有一種輔助必不可少,那就是記筆記。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同時,做筆記的過程也能幫助釐清思路。

以下是幾個比較常用的方法:

1、畫底線。

2、底線再加強。

3、在空白處做符號,只用來強調書中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

4、在空白處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大同小異。

7、在書頁的空白處記下自己的問題或答案。

正如艾德勒在書中所說,「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每一本書,就像是盛裝出場的人,而我們要做的,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使用適當的手段,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解讀書中的內容。

END

作者簡介:沫沫,一個有點瘋、有點宅的女子。希望像沉香一樣,經歷磨難之後結出沉沉異香。喜愛文字的暖,亦想要與您一起分享。

網易/頭條/簡書:陽光下的沫沫

PS: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下的沫沫 的精彩文章:

你像刺蝟一樣,將全世界驅離身邊

TAG:陽光下的沫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