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沈曾植先生的理論看《爨寶子碑》,我們看到了書法創新的奧秘
《爨寶子碑》,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揖》中,推其為「神品第一」、「古今楷法第一」、「隸楷極則」,從他的評價中可以看到,此碑是字體間相融的產物, 它是寫隸書兼有楷味,因此非常華麗而又有靈性,是單獨的隸書和楷書無法比擬的。
沈曾植
下面我們看一下《爨寶子碑》的書法特點:下筆剛勁如鐵,橫畫兩端上舉,如鯤鵬展翅,凌空飛翔,結體方剛嚴整,雄奇角出。合體字的部分隨機組合,疏密虛實,俯仰正側,聚散展促和參差錯落,種種變化耐人尋味,作品風格於雄奇剛健中有豐潤含蓄的韻致,於嚴謹凝重中有靈變散逸的意趣。
雲南曲靖《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獨樹一幟的風格特點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就是字體間相融而產生的微妙的「化學變化」。書法史上,有好多作品篆書、分書兼容,或者分書、楷書兼容,甚至還有篆書、分書、楷書兼容的,沈曾植先生對此有過深入研究。《海日樓札叢》卷八《論行楷隸通變》說:「篆參隸勢而姿生,隸參楷勢而姿生,此通乎今以為變也。篆參籀勢而質古,隸參篆勢而質古,此通乎古以為變也。故夫物相雜而文生,物相兼而數賾。」他把這種字體間的相融分為兩類,一類是「通乎今」的,這類的相融產生的是「姿生」的效果,就是風貌比較華麗;一類是「通乎古」的相融,這類的相融就比較的古樸。我覺得沈曾植先生的這種分析非常準確。
《爨寶子碑》
古代的書論中有「古今雜形,異體同勢」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很準確的,說的也是字體間的相融。我們在臨帖和學習某家書法時需要考慮到這點,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經典書法其根本都是「古今雜形,異體同勢」的產物。如顏真卿的行書,它是有篆籀之氣的,按沈曾植先生的說法它是「行參篆籀勢而質古」,所以,如想得顏真卿行書之真諦,我們不妨在臨習其行書前先學習一下篆書。
沈曾植書法
總而言之,書法的生命力來自於創新,而書法的創新其實也是「古今雜形,異體同勢」的過程。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創新了怎樣的用筆方法,為書法發展開闢新天地
※書法創作中「意在筆先」的理論可行嗎,看看古人的書法創作觀
TAG:修行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