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為何瞄上商湯 搶佔AI賽道頭部公司

阿里為何瞄上商湯 搶佔AI賽道頭部公司

華夏時報網

閆妮 金微

近日,商湯科技宣布完成 6 億美元 C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蘇寧等投資機構和戰略夥伴跟投。

這是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大的一筆單輪融資。目前,商湯估值已達 30 億美元。

從業務層面講,新投資方將為商湯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及更強的海外布局能力,加速AI技術落地和生態構建。「阿里會給商湯科技帶來豐富的場景及大量的業務資源。未來會在機器視覺領域探索合作。」商湯相關人士對華夏財富君稱。

「從資本層面講,資本方會考慮未來獲利空間,先佔領AI賽道頭部幾家公司,看誰會先跑出來。比如阿里不止投了商湯,還有商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曠視科技及依圖。近期,證監會會同滬深交易所密集調研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AI)和高端製造業的『獨角獸』,向它們伸出A股上市邀請的橄欖枝。人工智慧是國家核心科技儲備,國家戰略層面很難讓幾家頭部AI公司在美國上市。但按照目前A股的發股要求,這些公司又很難滿足。大膽地估計,未來會針對於此類項目開闢一條合適的綠色通道。」星河互聯AI事業部總經理劉瑋瑋對華夏財富君稱。

為什麼看好商湯?

為什麼投資機構看好商湯?「搭建原創的人工智慧底層技術平台是商湯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AI公司是採用Google、Facebook等人工智慧技術開源框架如Tenserflow和Torch平台,這些公司在核心技術上依賴於國外技術平台的進步無法進行自身快速演進和迭代。」 商湯科技B輪融資投資人基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勝君對華夏財富君稱。

「商湯科技搭建了平台型的人工智慧體系,有通用性的底層技術架構,可以賦能各個應用場景。比如在安防領域,攝像頭拍下一個視頻,裡面有人、車、物,傳統的方法是用人眼看裡面有什麼。但用商湯的平台產品進行分析,能快速產生一個結構化的數據,很像excel列出一條條數據,告訴某個圖像裡面有些什麼樣的人、車、物,比起以前這大大提高了視頻處理的效率和準確率。」楊勝君稱。

據悉,商湯科技獲得的新一輪融資,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在安防、手機、自動駕駛及互動娛樂等行業的落地優勢,加快在智能零售、金融、教育等領域的技術落地,拓展商業版圖,加速AI平台化發展。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商湯科技C輪融資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地位。首先,以商湯科技原創技術為核心,賦能更多行業;其次,與全球頭部夥伴進行深度合作,進一步拓展商業版圖;第三,強化上下游產業鏈,深化商湯科技在人工智慧產業鏈布局。

「商湯擁有平台型的人工智慧體系,有標準的通用技術,可以用在人工智慧的各個應用場景。只要有足夠的數據,應用就可以落地,賦能各個應用場景,比如手機、安防、汽車、醫療等領域。」 楊勝君稱。

聯合創始人楊帆總結過商湯的策略是「1+1+X」,同時進行多元化布局,而非只賭注某個細分領域。這不僅有利於演算法的全面迭代,還便於卡位競爭。

雖然目前市場當中有90%的人臉識別技術均來自商湯科技,但在安防、金融、移動互聯網、手機、零售、自動駕駛等領域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曠視、雲從、依圖雖各有業務側重,但上述條線是商業落地的理想場景。

楊帆稱,進入垂直領域,商湯的打法是先找頭部公司,摸索AI技術落地,從項目到產品;然後再垂直打通某個行業生態,做平台化。

以安防領域為例,最初,商湯只是做安防公司的演算法提供商,但是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戶和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則非常容易被上下游碾軋。比如給海康威視提供人臉識別演算法,但海康在用演算法的時候,也會有龐大的研發團隊在研究自己的演算法,這就有很強的市場風險性。

目前商湯把前端攝像頭、後端雲平台甚至晶元整個鏈條都打通,提供整套系統。2017年,商湯與深圳公安局啟動了城市規模化安防應用,將城市中幾千甚至上萬個攝像頭的視頻放在一起,在必要時查找某個特定人員在過去3個月中的城市軌跡數據。

新零售領域,也跟商湯具備的安防識別技術有很大的通用性。2017年8月,蘇寧第一家無人店「蘇寧體育Biu」開業。顧客從入店到結賬付款,僅需最初的一個「刷臉」步驟,其關鍵技術之一就是人臉識別。引入蘇寧的投資也正是從最初的合作開始。蘇寧的無人店、普通店面的AI化,商湯也是技術提供方,雙方稱會探索深度場景AI應用。就像上一輪的戰略投資方高通,高通是全球晶元領域巨頭,和高通的合作之後,將演算法和晶元融合,應用於手機和物聯網產品。

投資亦投人

湯曉鷗是商湯科技的創始人,通過自己在學術上的地位,建立人工智慧界的豪華團隊,擁有150名博士,被稱為博士密度最高的AI公司。

多位投資界人士對華夏財富君稱,團隊優勢是其他AI公司不能比的,也是資本看中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湯曉鷗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全球範圍內做出了大量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突破。2011—2013年間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兩大頂級會議ICCV和CVPR上發表了14篇深度學習論文,佔據全世界在這兩個會議上深度學習論文總數(29篇)的近一半。

2014年年中,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看到一篇論文。這是由湯曉鷗教授領導的計算機視覺研究組發表的論文。當時這個小組開發了一個名為DeepID的深度學習模型,在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資料庫上獲得了99.45%的識別率,超過了人眼識別的精準度,超越了Facebook的同期演算法。

當年11月,商湯科技就獲得IDG資本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2016年4月,Star VC成為A+輪投資人,金額未公開。2016年12月,商湯科技再獲鼎暉投資、萬達集團、IDG資本、Star VC等多方的1.2億美元投資。2017年,商湯科技更是開足馬力,獲得多輪融資。賽領資本6000萬美元成為其股東,隨後7月,鼎暉投資、賽領資本、中金公司、基石資本、招商證券、晨興資本等參與創紀錄的4.1億美元B輪融資,11月,高通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12月,松禾資本也成為商湯科技的股東,投資金額未公開。

目前商湯也開始自己做投資,有專門的投資部門商湯戰投部,既做自家的戰略投資,也運營商湯產業基金,希望用資本槓桿撬動更大的人工智慧生態。包括AI晶元、醫療、物聯網、手機、互聯網及遊戲等領域。

責任編輯:吳麗華 主編:冉學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熱度不減 業內:金融行業十大應用場景可期
40年來最有魄力方案:機構改革重在拆分重組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