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身寒門,就註定被同齡人拋棄嗎?

出身寒門,就註定被同齡人拋棄嗎?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被同齡人拋棄」這個話題。

最近一位自媒體人的文章在刷屏之後經過韓寒的炮轟,再次引發爭議。

用簡單的一句話表達這位自媒體人文章的觀點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你還好意思佛系嗎?你還好意思安逸嗎?

是不是很像你媽媽、你二姨和你大舅過年的時候說你的一套?韓寒怒懟回去的觀點也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願意歲月靜好,要你這妖怪來反對?

其實說到底無非是向年輕人賣焦慮這件事讓韓寒覺得噁心了,然而我今天則看見一位媒體朋友更扎心的話:你並不是現在才被同齡人拋棄,其實從你出生那天起很多事就註定了。

完全不給人活路了,出身寒門就註定被同齡人遠遠甩下,望塵莫及了?

1

作為一位寒門學子,實在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命運就這樣被定義。

因為從小家裡條件就不好,所以我人生的第一碗硬雞湯就是我媽灌給我的:你要不蒸饅頭爭口氣,不要和別人比吃穿,要比學習。

於是從小到大我真的從來沒和同學比過吃穿用度,一直覺得學習成績是唯一能讓自己驕傲的東西,拿到一份出色的成績單比買了什麼都開心,自己沉醉在自己建構的唯成績論的世界裡。

但是上了大學以後,我發現原來同學們的人生有這麼多選擇。一位相熟的學長從大一就開始去招聘會找工作,關鍵是還真的被錄用了,從此放棄找工作的念頭連續創業,目前本科還沒畢業公司已經初具規模。

還有位學長,本科時期最愛做的事就是全國旅遊,坐著二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西藏,北至漠河南至海南,一路上完全靠自己掙錢窮游,每次看見他的旅程分享就很羨慕這種恣意的態度。

還有太多有著精彩大學生活的同學們,他們不是學霸,家庭情況也不比我好到哪裡去,甚至他們還需要靠助學貸款完成大學教育,那麼,我們這些人都被身邊那些家境良好的同學們拋棄了嗎?

的確,在學長為了窮游打工兼職的時候,他的室友已經準備好了幾十萬準備出國學+玩一年;驕陽似火的夏日,當學長準備路演發傳單的時候,他的同班同學家裡正幫孩子在武漢看準備投資的房產。

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其實曾經有這種被拋棄感。那時候我帶著2000塊去北京實習,因為沒有實習工資,只能租住在知春路逼仄的群租房裡,一天50塊的房租對我來說依然是承受不起的。於是兩個月的時間裡繞著北京搬了一圈。

就是為了找到更便宜的或者免費的借住地。

第一天去群租房看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了「北漂」這兩個字的分量。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群租房裡同樣是沒什麼實習工資的姑娘們卻能在兩個人都轉不開的廚房裡做小點心和夜宵,然後開心地端出來給我們分享。

那一刻覺得突然理解了老人們說的,知足常樂。

2

人其實很容易被他人的看法定義。

小的時候你就被迫和鄰居家長的好看又乖成績還好的孩子比,現在你又要被那些一心只想寫出十萬加的自媒體人拿出來和胡瑋煒或者其他什麼獲得了世俗意義上成功的成功人士比,很無奈。

但是真的就是有人吃這一套,時刻保持緊張和焦慮讓他們覺得活得緊繃有存在感,一定要達到大家眼中都羨慕的標準才是真的成功。

所以我們會看到像祁同偉這樣的人,費盡心機拼搏了一輩子,最後一句「我是農民的兒子」,想說明自己的不幸與努力,其實是在為自己的貪心開脫。

的確,很多出身寒門的孩子真的會更努力。雖然社會學家布迪厄曾經證明過教育的確是加強階層固化的工具,但是從個體主體建構的視角來看,貧困其實是給了孩子另外一種資本。

在缺乏社會關係網路和經濟資本支持的時候,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得到更大地激發,更容易從自身去尋找突破束縛的路徑,而不是外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那些努力的孩子們在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分叉路口,最終通向哪一條路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那些世俗意義上的物質條件,而是主體自我的建構和選擇。

3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拍攝了一群來自不同階級的孩子們從7歲到56歲的生活,每隔七年回訪一次。這些孩子們有的是典型的高富帥,有的則來自於中產,還有的來自於工人、農民家庭。

本來導演是為了印證「階層固化」這個理論前提,但是沒想到這群孩子們的人生絕非是理論家們論證的那麼簡單。一位叫尼克的農二代成功跳脫了階層而枷鎖,考上了牛津大學,當導演問他成功秘籍的時候他反問了一句:什麼成功?我哪裡成功了?

尼克從牛津畢業後成為了科學家,他是大眾眼中唯一跳脫自己階級的人。但49歲那年他面對鏡頭卻失落無比。因為過去7年研究的課題宣告失敗,他再次無奈而自嘲的對導演說:

大家都說我是成功者,但我做成什麼了,我至今為止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來拍這部紀錄片。

還有一位本身出身中產的孩子尼爾,因為考大學失利,自21歲起心理就出了問題,輟學、失業、流浪、孤獨、抑鬱猶如多胞胎般紛至沓來,領著政府救濟金四處漂泊,過著誰都看得出來並不快樂的生活。

與他相比,原本是高富帥設定的約翰有著更加曲折的人生,在幼時父親去世後家裡就失去了經濟來源,約翰通過自己的努力全額獎學金讀完大學,最終成為律師,給家人帶來了不錯的生活。

但是人到中年,約翰和尼爾表現地一樣失落,他說和那些已經成為部長的老同學相比,自己太失敗了。

全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工人家庭的孩子托尼,他年輕時候的夢想是成為演員和騎手,但是僅僅也就是做了群演和參加過幾場小比賽而已。

當他和導演談起這些經歷,導演說:但是這兩者你都沒有成為呀。他尷尬了一秒就馬上恢復了笑容:至少我經歷過。

在所有中年人都顯得陰鬱的年紀里,只有托尼表現的知足平和。那樣的笑容讓我想起了電影《芳華》里黃軒飾演的男主角說的那句話:什麼叫好呢?看和誰比了,和這些躺在墳墓里的戰友比,我敢說不好嗎。

本來,人生不如意就十之八九,能與人說的又只有一二。如果真的要不停地在世俗標準的鞭策下奔騰,那麼與他人相比的失落感大概會始終伴隨。因為你每上升一點點,就能看到更好的東西。

你始終想要,而你永遠不會滿足。

所以,出身寒門或者貴門在個體意義上是束縛不了你的人生幸福感的,拋棄不拋棄也完全是媒體人造出來的假命題。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到底要走向哪裡,取決於你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建構和認知。

ps:晶哥和小夥伴已經勤奮地更了一段時間啦,感謝可愛的粉絲們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們這個新生的公號,歡迎大家推薦,轉發,點贊,這樣晶哥會更有動力每天肝稿子肝到半夜吼吼~

大家晚安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一個人的日子裡過得精緻

TAG:鐵馬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