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女子值得一看,有人吸毒有人愁,有人潦倒有人富貴一生
內外因的交互作用和巧合使中國人成為了鴉片的最大消費群體,也使中國人在近代化過程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和最大的輸家。
鴉片在中國的泛濫成災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是外來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中國自身的原因。
鴉片對經濟方面有一定推動作用,僅以19世紀上海為例,自晚清鴉片貿易合法化後,到19世紀70年代,上海煙館據統計不下1700家」,「幾同茶、酒、飲食之店」。僅英、法、美三國租界內就有104家。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 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鴉片,逆轉
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 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對中國經濟和人口體質都造成嚴重威脅,但吸食者具體數量難以估算,統計數字從幾百萬到上千萬都有。
曾有學者根據國外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加上本土自產推算吸食者人數可能在250萬到1500萬之間。
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非常驚人,鴉片戰爭前流入印度的白銀高達每年500-600萬兩。
鴉片作為最傳統毒品的一種,隨著阿片類後續毒品和新型毒品的出現,其使用範圍和用量已經大大下降,在中國,20世紀50年代基本被禁絕。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時,採取鴉片漸禁的手段:也就是允許已成癮者登記併購買鴉片,但不允許日本人及未成癮者使用鴉片;除了將鴉片做為政府收入來源外,這種作法是很適當的。
但日本政府在輔導成癮者戒除鴉片的努力不足,引起台灣人民不滿,一般推測日本政府難以放棄鴉片公賣的龐大收入。
在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台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台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獨佔。
由於阿片吸食者減少,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陳明道2003)。
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台有識之士的憤怒。
※20年代老北京大畫幅彩色照片,難得一見
※小燕子和紫薇,溥儀小時候的照片
TAG: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