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當你老了
【 拾一寸光陰,讀一段美文 】
作者 | 魏雪
來源 | 魏雪(ID:weixuemood)
TCL集團副總裁、華萌基金創始人、普樂普中國創始人、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TCL文化傳媒董事長。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
20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帕金森病患者超過270萬人,每年新發患者人數達10萬人以上。但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如顫抖、動作緩慢僵硬、少言寡語等,常被誤認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導致患者就診率非常低,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患者治療率也不足40%
帕金森症多發生於60歲以上人群,病變位於中腦一個叫做「黑質」的地方,患病後此部位的神經元會大量死亡。患者從早期不自主的顫抖,發展到姿態不穩、肢體僵硬,到晚期還可能遭遇精神疾患,從言語、認知、情緒與記憶力上出現混亂。
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常被認為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導致患者就診率不及時、延誤診斷率高、治療率低等問題。未能及時就醫者,病情發展到中後期時,常會出現激烈的情緒波動與焦慮,將會嚴重影響晚年的生活質量與幸福。
根據2017年數據,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帕金森患者就診率不到40%,已知帕金森病患者的誤診率則高達23.5%。這樣的數字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自身對醫學常識的匱乏以及對父母健康關注的缺失。
我們可以將責任推給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太大等原因,但當自己無可避免地老去時,我們是否也能坦然接受自己被身邊的親人忽視?是否有信心承受孤獨寂寞的老年生活?
01
比
衰老更可怕的是老無所依
電影《楢山節考》所講述的故事令我感慨至今。在日本信州深山的一個小村子裡,因經濟貧困和資源匱乏,活到70歲的老人都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上丟棄,美其名曰「參拜楢山神」。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以一個小村子的故事為例,其內核探討的卻是老無所依的社會共相。
電影中的女主角阿玲婆到了69歲依舊身體強健,眼看上山的日子越來越近,阿玲婆儘力為兒孫娶親,教授兒媳生存技能,只為了自己離開之後,後代還能好好生活下去。而為了幫助長子下決心背自己上山,她甚至親手敲掉了自己兩顆健康的門牙。最終的一幕,阿玲婆端坐在深山大雪中雙手合十,展現出一位老人對後世的所有慈悲。
當你老了,看上去不再為社會貢獻能量,卻還佔用著社會的資源,是不是就應該被拋棄?
當下社會,年輕人與老年人間極少處於片中時代這種「你死我活」的資源競爭中,老年人也不會像電影里的主角阿玲婆一樣,面臨被丟棄到深山裡的命運。但長久以來。
整體社會因老年人不再是中堅力量而對此群體缺乏關注,年輕人因忙於體驗世界而疏於對父母的陪伴與交流,都
等同於擠壓老年人的精神與生存空間,
無異於將老年人丟棄在了一座看不見的深山裡
。
曾經充滿活力、青春、元氣的我們,都終將老去。不管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們都不希望被拋棄,都希望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人生進入下半場的我,偶爾也會想像自己年邁時的樣子。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年輕人化老年妝的
好幾段
視頻,頗受觸動。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化了老年妝,讓孩子看到自己年邁後需要別人照顧的模樣;有的情侶彼此展示老年妝,提前看到了對方數十載後的耄耋之態。
視頻中,孩子面對母親白髮蒼蒼的臉龐嚎啕大哭,情侶含著熱淚握著彼此布滿皺紋的手。老年妝視頻所傳遞的是一個老化的表象,而衰老本身會在更深層次上考驗每個人。
當看上去堅不可摧的那個人變得老態龍鐘的時候,身邊人還會選擇耐心依伴嗎?當父母反應遲鈍、理解變弱、情緒波動時,你會像他們在你兒時對你那樣,永遠充滿愛意地鼓勵與支持他們嗎?
02
比
老有所養,養的是關心與愛
對老人來說,像帕金森症這種身體上的病痛可以靠治療來緩解,
但精神所需的慰藉卻只有家人的悉心關愛才能滿足
。
尤其在老人住院時,醫院陌生的環境壓抑冰冷,如果子女能花些時間陪在老人身邊,將更有助於促進他們的身體康復。
對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平時我的公司與家庭事務纏身,但即便再忙,一旦父母生病,我一定要抽出時間親自陪護。幾個月前,我的母親因身體檢查而入院,我排出三晚時間,陪睡在母親病房榻前,照料她的起居用餐,陪她說話解悶。
護工也許可以取代我的全程陪伴,我也可以省下很多因兼顧工作而耽誤的睡眠時間。但我相信,只有我的陪伴,我的母親才會感到溫暖與心安,她的病情會更快好轉。父母陪伴了我們一輩子,我們陪伴他們多少晚,都不足為報。
關愛身邊的老人,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不僅讓長輩們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契機
。
父母身體力行地孝順長輩,孩子便從小耳濡目染,很容易養成尊老敬老的良好觀念。
互聯網時代,手機和平板電腦佔據了年輕人的世界,老人可能因此比以往更多一分的孤獨。我常跟大小淘說:當姥姥姥爺和你們說話時,如果你們只顧玩自己的平板電腦,他們會很難過。姥姥姥爺也和你們一樣需要學習認識新事務,不如教他們一起玩吧。
如同網上火爆的父母版微信使用手冊一樣,我和大小淘也一同為家中的老人繪製了多個版本的電器使用指南。我認為,這樣的努力,既帶動和展現了小輩對長輩的愛心,又避免了長輩因不懂或記不住而一遍遍求助的失落感。
1
2
3
4
5
6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如果我們能像關注孩子不適那樣,重視老人雙手的顫抖;如果我們能像發現好友語氣不對那樣,注意到父母語速的改變,那麼很多罹患帕金森症的老人是能夠及時就診,少一些病痛的折磨。
這份關心不應該止於對病痛的關注,更應該做的是在每件小事上對老人報之以善意。當老人聽不懂時慢慢解釋,在老人記不住時把信息寫下來;不要對老人橫加斥責,也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凌駕於老人之上。
我們都將無可避免地迎來衰老,我們希望身邊人在我們年邁之時如何待我們,就知道我們需要如何對待身邊年邁之人
。
當「老有所養」不僅體現在經濟支撐,更落實在親情與關愛的供給上時,整個社會才會有更多堅實發展的動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在此,與你分享心聲。
長按二維碼關注,可查看更多好文章。
▼
回復
「
晚安
」,
送你一張特別推送,祝好夢
相逢太短,等不及茶涼
若是常駐,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再生氣也不要跟孩子說這些話
※孫儷逼經紀人辭職:活得好的女人,總是這麼挑剔
TAG:夜伴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