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沁州新聞】紅土地

【沁州新聞】紅土地

紅土地

沁縣的紅色革命歷史是值得濃墨重寫的。

她有三方面突出的功績:其一,晉東南抗日中心地位。其二,統一戰線成功示範區。第三,保衛黨中央和支援新區的模範縣。抗日戰爭中,山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發展和壯大與沁縣密切相關,犧盟會、山西新軍及八路軍的到來,抗日烽火在這裡熊熊燃起,沁縣成為晉東南敵後抗戰的中心,抗日根據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是以八路軍為主的抗日力量成長的搖籃,也是華北黨建工作的示範區,民運工作的先鋒區,是華北抗戰的起點和戰略支點。

電視劇《一門忠烈》劇照

沁縣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創造和貢獻是巨大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悲壯的。沁縣在這一歷史關頭再次發揮了「冀州門戶」「窮兵用武之地」的優勢,我黨領導的和閻錫山高層統一戰線,時稱「沁州路線」在沁縣得以實際開展並取得成功;「兩面政權」和「出兵出糧出幹部出經驗」等創造性工作在全國產生影響;解放戰爭中,沁縣「二月二」大參軍、南下支援新區、赴延安保衛黨中央,數萬熱血兒女獻身沙場,驚天地泣鬼神。

沁縣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沁縣文化寶庫中的珍品,是沁縣精神和個性的生動體現,也是文化旅遊開發和宣傳彰顯的重點。

(本章資料來源於《沁縣革命鬥爭史》《沁縣黨史紀事》《沁縣誌》《紅色記憶》《李國慶文選》等)

小東嶺

八路軍總部(十八集團軍總部)

二戰區東路軍指揮部

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會址

小東嶺村,位於沁縣城東南二十餘華里,是一個隱蔽偏僻的山村,站在村前山崗上,可以看到白晉公路,村後是大山,進退自如。1938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小東嶺有幸成為八路軍總部駐址。

總部機關舊址包括: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總參謀長、劉伯承同志、鄧穎超同志住址、抗大分校校址、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會址以及通訊連、警衛連、哨所、操場等革命遺迹。

八路軍總部是八路軍的首腦機關,在當時,也稱十八集團軍總部,同時又是東路軍指揮部。1937年9月6日,八路軍總部機關由朱德、任弼時、左權、鄧小平率領,從陝北的三原縣雲陽鎮出發東渡黃河,沿同蒲線北上晉東北,指揮了平型關戰鬥。11月11日在和順縣石拐鎮主持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了三大主力以晉西北、晉東北、晉東南分別開創抗日根據地的戰略計劃。1938年3月2日,二戰區將南路軍劃歸東路軍,任命朱德和彭德懷分別為正副總指揮,負責指揮129師、115師一部,山西新軍決死第一、第三縱隊,國民革命軍第3軍、14軍、47軍94師,第98軍第169師、獨立第529旅等部共20餘個團,共同堅持晉東南抗戰。1938年3月15日,駐紮沁縣小東嶺,從此小東嶺成為晉冀豫根據地的第一個總部機關駐地。

小東嶺高級將領會議會址

朱德率領總部機關從1938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在小東嶺及周邊村莊駐紮二十七天。4月21日至28日在該村關帝廟召開了國共合作抗戰中第一個兩黨高級軍官會議,為粉碎日寇第一次九路圍攻晉東南以及堅持整個華北抗戰,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第二戰區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

1938年3月,臨汾失守不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劃分了新的抗戰區域。華北戰場以山西為主的第二戰區分為東、南、西、北四路大軍。由朱德、衛立煌、閻錫山、傅作義分別統率。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東路軍總指揮,彭德懷被任命為副總指揮。除統率我黨領導的129師主力、115師344旅及山西新軍決死第一、第三縱隊外,還有國民黨的第三軍、第十四軍、第四十七軍第九十四師、第九十八軍第一六九師、第十師、獨立第五二九旅等部。1938年3月中旬,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總部(即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部)進駐山西沁縣小東嶺村。當時,為牽制日軍南侵,配合國民黨第五戰區李宗仁部在徐州台兒庄與日軍會戰,積極準備反攻太原。朱德統帥的東路軍所部,在山西晉東南地區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山地游擊戰,大量殲敵,對日軍造成嚴重威脅。進犯華北的日軍為了策應津蒲線作戰,集中三萬餘兵力大舉向晉南、晉西閻錫山指揮的西路軍進攻。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閻軍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很快打通了同蒲鐵路南段和邯(鄲)長(治)大道。閻錫山西路軍的潰敗,使本來就對堅持華北敵後抗戰缺乏信心的東路軍部分國民黨軍官更加恐惶和動搖,而備嘗了游擊戰苦頭的日本侵略軍,在擊敗閻錫山所部的西路軍之後,又調集其108師團、109師團、16師團、20師團及酒井獨立混成旅團主力,共三萬餘眾,分九路向我東路軍布防的晉東南抗日根據地撲來。

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珍貴歷史照片

大敵當前,東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於1938年3月24日至28日在總部駐地小東嶺村的關帝廟內召開了高級將領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總部政治部副主任傅鍾、129師師長劉伯承、政治主任張浩、參謀長李達、129師386旅政委王新亭、115師344旅旅長徐海東、中共北方局軍事部長朱瑞、決死一縱隊政委薄一波以及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長曾萬鍾、第十四軍軍長馮欽哉、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第四十七軍軍長李家鈺、第九十四師師長朱懷冰、第九十八軍第169師師長武世敏、第529旅旅長楊覺天等高級將領。這次會議是認真執行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努力爭取國民黨軍積極抗戰的一次成功的實踐。它不僅有力地牽制了日軍在台兒庄會戰的兵力,同時也為粉碎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奠定了政治、軍事基礎。

朱德在會議上詳細分析了敵我形勢,指出,沒有抗日民主,沒有發動群眾,沒有搞好軍民關係,是造成抗戰初期軍事失敗的基本原因。他要求與會將領積極開展抗日民主運動,深入發動群眾,搞好軍民關係,並針對國民黨軍中貪污軍餉、中飽私囊,廣大士兵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提出要廢除舊軍官對士兵的打罵舊習,積極改善官兵關係,把軍隊改造成新型軍隊;要訓練政工人員,做好部隊的政治工作,組織短小精鍊的指揮機關,率領部隊深入敵後,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在全面分析了粉碎敵人進攻、堅持敵後抗戰的各方面條件後,朱德又結合我軍的戰鬥實踐,介紹了游擊戰爭中的戰略戰術,並號召友軍將領「作為一個真正的中國軍人,就要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朱德的講話對堅定國民黨將領抗日情緒,鼓舞他們的抗戰信心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根據朱德的安排,彭德懷在會上作了《第二期作戰與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以兩萬言篇幅對日軍第二期作戰計划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詳盡地分析了日軍面臨的困難,闡述了我國在持久戰中的有利條件,強調了華北抗戰的重大意義。他還提出,為實現堅持華北抗戰的基本任務,山西的軍隊「要以民眾性的游擊戰,配合基幹部隊的運動戰,來盡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指出,為保證這一基本任務的實現:(一)必須改造舊政權,實行民主政治;(二)軍隊要實行戰時的政治工作;(三)要武裝民眾,發展游擊戰爭。在談到軍隊戰時的政治工作時,彭德懷還提出了具體標準,並對俘虜政策和漢奸政策作了說明。

會議還針對日軍在平漢、正太、同蒲沿線集結兵力,準備圍攻晉東南的情報,研究部署了具體的作戰方案。

會後,為使國民黨軍將領更多地了解游擊戰的戰略戰術,還以邯長大道響堂鋪伏擊戰的出色戰例,給他們作了實戰示範,讓他們臨陣參觀。這次戰鬥是在小東嶺會議結束三天後,於1938年3月31日部署打響的。在我129師副師長徐向前親自指揮下,以三個團的主力設伏於涉縣響堂鋪南北高地上,殲滅日軍森木少佐以下官兵四百餘名,燒毀敵汽車180餘輛,並重創和擊潰了由黎城東陽關來援之敵騎兵四百多名。日軍為之膽寒,稱之為「更為典型的游擊戰」。

這次會議使東路軍的國民黨將領深受感動,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忱,提出了誓死「掃滅倭寇,還我河山」的雄壯口號。在以後一個時期,東路軍中的國民黨軍隊不僅沒有像西路軍那樣一擊即潰,有的還在粉碎日軍「九路圍攻」作戰中,與我黨領導的八路軍並肩奮戰,建立了戰功。例如,奉命在子洪口抗擊的日軍169師武士敏部,阻擊日軍長達年余之久;師長武士敏在安澤和川附近配合我軍堅持敵後抗戰中,曾與沁水縣日軍頑強作戰,以身殉國,更是留名青史。

小東嶺會議是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高級將領聚首一起、部署堅持華北敵後抗戰的唯一一次重要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的部署下,我軍不僅在粉碎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中取得了一個月內殲敵四千餘名、收復縣城十八座的輝煌戰果,而且對鼓舞全國軍民,堅持抗戰到底,奪取最後勝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編著:石 波

編輯:秦 超

總編:申虎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沁縣新聞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沁縣新聞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