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洶湧1938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了第一任書記陳獨秀,出席大會的代表13人,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山東代表是王盡美、鄧恩銘。
1930年至1937年韓復榘主魯期間,不但大力剿匪同時也瘋狂鎮壓和屠殺共產黨人,中共山東黨組織遭到空前嚴重的破壞。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統一戰線初步建立,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發表由中共提交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938年1月韓復榘死後,蔣介石任命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接任山東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沈鴻烈主魯期間,膠濟沿線及省內大城市均被日軍佔領,沈鴻烈的山東省政府成為一個明符其實的游擊政府。
1938年12月由羅榮桓、陳光率領的八路軍115師師部及343旅主力東進山東,建立魯西敵後根據地,這樣中共在山東敵後根據地就有了兩支武裝力量: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縱隊(八路軍第一縱隊),山東縱隊是由中共山東分局領導的一支地方武裝。
1941年山東根據地在日軍的殘酷掃蕩下遭受重大損失。八路軍115師政委羅榮桓對中共山東地區的最高負責人朱瑞(時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在領導山東抗戰上的一些失誤提出強烈不滿,1942年羅榮桓致電毛澤東,建議山東分局召開擴大會議解決黨內問題,請中央派劉少奇前來參加,對領導機關內部的爭論作出裁決。
1942年3月,劉少奇抵達山東分局和115師駐地,對山東問題得出結論:「山東問題的癥結是中共山東分局主要領導朱瑞同志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犯了錯誤」。緊接著,劉少奇按照毛澤東的精神整頓山東黨、軍組織,確定以羅榮桓為山東分局書記,同年3月中央軍委隨即正式任命羅榮桓為山東軍區司令員、政委和115師政委、代師長,統一指揮115師和山東縱隊,朱瑞與陳光先後調延安受訓。
此時,八路軍115師及山東縱隊主力部隊屢經戰鬥減員,急需補充兵員;當時補充兵力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在於魯西、魯南地區日本偽軍控制,老百姓害怕家裡有人蔘軍會遭到報復。
解決這一困難的方法,是在鄉村中創造「雙重政權」。這是彭真在其《關於晉察冀邊區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報告》所傳授的經驗。
羅榮桓從主力部隊中抽調100多名幹部組成工作團,分赴滕北、鄒東、費南、費北四縣邊界一帶農村,羅榮桓本人也親自帶隊到費南臨郯,每到一村即先找村長,分配他以某種動員工作,限令他召集全村人民開會,而由中共的幹部去講話。
因為八路軍在國民政府內擁有合法身份,針對舊村長的這種調動,非常行之有效。
對這些舊村長的功用,彭真說得很明白:「這些村長是舊的,而且有些是反動的,……但這沒有關係。我們所需要於他的,只是利用他來召集全村群眾開會,宣布成立救國會或動委會(戰地動員委員會)。」
救國會、動委會與國民黨舊政權同時並存,這就是所謂「雙重政權」。
這些村子中一旦成立了救國會、動委會,第二次召開會議時,一面仍可找村長負責籌備會場及負擔各項事務工作,一面即由救國會或動委會以自己名義打鑼召開群眾大會,比如張貼「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兄帶弟,兒別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後擁上戰場」等標語,進行各項徵兵納糧的工作。這樣,不但群眾可以很快發動起來,而且村政權即可實際轉移到救國會或動委會之手,當然,工作團所到之處還經常幫村民們打掃衛生、挑水、劈柴、理髮、看病、割麥,這種走村串戶的宣傳活動在各個村莊中留下良好口碑。
沈鴻烈見於此,開始怒指八路軍「破壞行政系統」、「游而不擊」,原來還積極配合共產黨武裝聯合抗日的國民黨舊部,也就由聯共逐漸走向反共,隨著國民黨中央《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的發布,沈鴻烈便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共。
1941年秋國軍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部和沈鴻烈部,在歷次與日軍機械化部隊大掃蕩戰鬥中,均受到重創,蔣介石見沈鴻烈在山東實在難以支撐下去了,便以召回述職為名,調沈鴻烈回後方,旋即公布沈鴻烈任農業部長,至此,沈鴻烈結束了主魯生涯。
1943年3月之後羅榮桓終於集山東中共黨、政、軍權於一身,全面主持山東敵後根據地工作後,八路軍115師從建軍之初約1.5萬人,八年後到抗戰結束時已經發展壯大至約30萬人。
1945年10月羅榮桓領導的山東軍區部隊6萬餘正規部隊陸續出發東北,此外山東軍區還派往東北20個基幹團,約3萬人,也就是說山東軍區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向東北共輸送了9萬人的幹部和戰士。在羅榮桓一行到達東北的前後,除萬毅和蕭華所率領的幹部、戰士外,還有許多山東軍區的部隊到達東北,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中堅力量。剩下的20餘萬正規軍也成為了第二野戰軍主力。
毛澤東在1962年評價:「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TAG:雅魯斯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