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匠心之美
「活眼硯凹宜黑色,長毫甌小聚香茗。」這個被茶界定義為「唯一為茶而誕生的茶器」,被陶瓷界稱為「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便是本文的主角——建盞。
建盞,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建盞作為宋代鬥茶運動中是最重要的器具代表,它一出現,便光芒四射,成為宋人所追捧的至臻寶物。更深為宋徽宗所珍愛。
大巧若拙,大雅若俗
看多了通透的白瓷小杯,素雅的青瓷小盞,厚重的建盞可能乍一眼沒吸引到你,但卻值得你細細玩味。如果說白瓷透著的是清新和輕巧,那麼建盞呈現出的則是深沉和厚重。正所謂「大巧若拙,大雅若俗」建盞如是。確實是茶器中的「重口味」。
自宋以來,樸素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似乎變化不大,但高溫燒制後的建盞卻是千變萬化,這變化讓人驚喜,也讓人琢磨不透。火與土之間的一場愛戀,孕育出釉面上絢麗的花紋,也孕育出自在的氣質,而這恰恰是被愛盞者所痴迷的。
火土之戀——釉面斑紋
建盞之所以受到青睞,其主要魅力在於釉面斑紋。如果沒有斑紋,則只是普通的黑釉盞,即使坯質再好,釉色再黑,建盞也不會有太大特色。建盞的製作工藝就是圍繞著斑紋進行,建窯的興衰和它留給後人的許多難解之迷,都隱藏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斑紋之中。
窯變的斑紋是建盞的裝飾,而這種窯變更來自於渾然天成,沒有一種是重複的,更是不可複製。在這些斑紋中,名貴品種有兔毫、鷓鴣斑(即建窯油滴)、曜變(即毫變)。(鷓鴣斑與曜變是兩個不同品種,鷓鴣斑之名來自中國,曜變之名出於日本。)
兔毫、鷓鴣斑、曜變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其釉面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後,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產生的,構成斑紋的物質是鐵氧化物的結晶體,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痕迹。但也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窯燒制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幾率也非常低。
兔毫盞是建窯主打產品,主要特徵是黑釉表面分布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類似兔毛,粗細、曲折、疏密不同,縷析之間又糾纏縈繞。鷓鴣斑盞是建盞珍品,產量稀少,主要特徵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也像水面上飄浮的油珠,被日本稱為油滴。有星斑油滴外觀如閃耀的星星;有雨點油滴如雨天之後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一般;有鱗片油滴如魚鱗般呈片狀,層層疊疊。種種變化,妙不可言。
建盞精品——曜變天目
日本人酷愛建盞,評為上品。有一件叫「曜變天目」的建盞就藏在日本東京博物館裡,據說是北宋時期由在天目山徑山寺學佛的日本和尚帶回去的。
曜變一詞原意為「窯變」、「容變」,十五世紀前後,人們開始用含「星」「輝」之意的「曜」字來命名。曜變天目是根據光線的反射方向而改改變顏色,若垂直觀看,斑點成藍色;若斜著觀看,其斑點成金黃光折。曜變天目在世界陶瓷史上,也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珍品。含「星」、「輝」之意。
藏於日本的四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
一個好的建盞,其斑紋形狀千變萬化,斑紋有立體感,層次感,並有明顯的金屬感,色彩隨光線的強弱而突變。細細品味,其釉色如同宇宙星辰深邃神秘,冥冥間如有神在,讓您感受那靜謐低調的美。它的品質勝幽蘭,高貴而素雅,飽含中國文化精神,也與茶的品性相符。
福建督造貢茶的宋廷重臣蔡襄在著作《茶錄》中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充分肯定了建盞的功用和獨秀地位。
PS:
你一定知道有個成語叫「推杯換盞」,但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推杯換盞」一詞,古人不僅指喝酒的意義,更深的含義是達官貴人一般都不用杯子用盞,指陞官了把杯子換掉可以用盞了,二者是送盞和受盞之人都把對方視為好友知己之人可以交心,推心置腹之意義。這個成語就和建盞相關哦~~新知識get!!!
TAG:丹楓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