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命令的傳遞方式有哪些?速度有多快?
《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上說:「布有良馬名曰赤兔」。而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發現了一本手寫的《相馬經》有關於「兔頭馬」的品相的描述,說明了在古代兔形的頭是好馬的重要外在標準。兔頭、半兔頭的馬,特徵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頭。「飛兔」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離俗》中,「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意思是,這種馬跑起來像兔在飛,所以得名。「古」總不外夏、商、周三代,而根據夏代出土的飛兔紋殘陶器推測,飛兔的傳說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經出現。又傳說,西周時期,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三萬里,堪稱「飛兔神馬」。
而從赤兔馬的顏色看,當是棗騮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色。這種顏色正是現在中亞一帶草原馬的典型毛色。從赤兔馬的毛色與頭相看,這是中亞一帶,也就是古代所說的西域地區所產的馬。西域36國從漢武帝劉徹時起屬於漢朝。婼羌、樓蘭(鄯善)、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稈、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烏恰縣)、莎車、疏勒、尉頭、姑墨(今阿克蘇縣)、溫宿(今烏什縣)、龜茲(今庫車縣)、尉犁、危須、焉耆、姑師(車師)、墨山、劫、狐胡、渠犁、烏壘。三十六國中,西漢時期,今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即今新疆以及更遠的地方,統稱為西域。這是廣義的西域。 狹義的西域,僅指今新疆天山南北,即玉門關、陽關以西,巴爾喀什湖 和蔥嶺以東,準噶爾沙漠以南,西藏高原以北的地區。
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併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漢武帝時期從大宛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經過長途跋涉抵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武帝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
由上推論,西域汗血寶馬(今考據為土庫曼產)通過官方正式引入並且大規模飼養是在漢武帝時期。而由《呂氏春秋》以及現今學者對馬相的考察可判斷,西域馬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為各國所知。故伊犁馬、山丹馬甚至汗血寶馬在三國時期的存在並非訛傳而是實有。山丹馬馱力:1982年測定平均馱重101.7千克,在海拔2800—4200米山路坡路,爬山涉水,歷時5天,行程200千米,平均每天行走40千米。速力:1200米1分35秒,1600米2分13秒,3200米4分55秒7,5000米8分13秒8。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 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伊犁馬力速兼備,其工作能力可以三河馬媲美。騎乘速力:1000米為1分13.6秒,1600米為2分8.7秒,3200米為4分25.3秒,50公里為1小時42分31秒。顯然與山丹馬有一定的差距。
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據言,一般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
若論急限速度200公里,以眾知友的演算法來看,七天也就跑1400公里,還不算馬的耐力能否連續7天連續賓士,就以汗血馬的記錄,84才跑完4300公里,遑論三國末期的魏國官方能有多少匹價超等金的汗血寶馬,顯然史料記載過於誇張。
但眾位忘了古代有驛站的存在。
驛站是國家出現以後,政府專門為傳遞公文和軍情所設置的通信機構,至今已有4000年歷史,其建設和營運費用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軍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遞,故在春秋時期,人們把邊境內外傳遞文書的機構叫做「郵」。郵距為25公里,是一個成年人當天能往返的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設置的「十里一亭」,是鄉以下以維持治安為主體的行政架構,用於實現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職能,而在交通幹線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時人稱為「郵亭」。這種「郵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遞送的通信機構。
漢初「改郵為置」,即改人力步行遞送為騎馬快遞,並規定「三十里一驛」,傳遞區間由春秋時的25公里擴大為150公里。結合實情約可推知,此處的150公里應為當時官方設定的驛站傳遞公文通信時一匹馬持續賓士的一般距離,如若不然,秦時就已有十里一亭,這裡為何不設100公里或者50公里一驛?
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公文限「馬上飛遞」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樣,按要求時限送達。
《後漢書*和帝》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此處即可見驛站的威力。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啊!還死者繼路!漢時一里約400餘米,以伊犁馬或者山丹馬的速度,十里只需要約8分鐘!若有人說也許驛站沒有用到這麼好的馬,這可是皇帝貢品啊,不用好馬用神馬?況且如果催逼到致死的極致,漢時的蒙古馬或者中原馬也差不多可以到這個程度吧。
史載唐玄宗時期:「妃欲得生荔枝,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資治通鑒)。宋人認為,古時稱貴妃愛吃的貢荔來自嶺南可能是當時人怨恨,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實際上當時的貢荔來自涪州 ,即今重慶東北,距長安約2000里左右。宋人考據的涪州地方志——「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但若以極限的十里一置,五里一候,2000里僅需34小時(這裡的2000里是現今計量長度,與十里一置的」里「不同,經換算約34小時,不知道有沒有因為粗心算錯)。
※中華民族雖稱不上驍勇善戰,但這點獨霸全球!
※花之美 歲月靜好 花歷 詩意中國獨有的芳香時光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