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追愛豆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圖片為4月6日《偶像練習生》決賽結束後的微博熱搜截圖
《偶像練習生》決賽的直播剛剛結束,女生宿舍電梯間已經貼了許多練習生拉票海報的廣告牌上,悄然出現了手寫的恭喜某練習生出道的大字報。「請給應屆畢業生一個就業機會!」諸如此類的拉票海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宿舍門、電梯間廣告板、排球場鐵絲網上的時候,偶像文化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生活中。這是一個允許所有感情盡情潑灑的夜晚,有人因為自己的愛豆出道而欣喜抽獎,也有人因為不理想的結果憤而打下長篇小論文,但所有為了投票熬過的夜和買來的水彷彿都有了閃閃發光的意義。也許很多人依然對「偶像」這個概念並不熟悉,事實上在偶像經濟如此發達的今天,粉絲所形成的飯圈已經非常成熟,每個人都在這個龐大的工業里傾注自己的熱情和心血,儘管由於文化的絕緣性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那麼,追愛豆的時候粉絲都在想些什麼呢?
「愛是交互的」
「喜歡偶像已經589天。」問及入坑時間的時候,南熟練地翻出手機里的倒數日APP回答道。和很多追星的人一樣,如果不特別和她聊關於追星的話題,她更願意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在生活里。
2016年8月16日,南剛剛看完一個追星的朋友給她安利的同人文。「看完感覺寫得挺好的,這個時候她發給我了個動圖,感覺舞台魅力很抓人。」就這樣,南入坑開始追星。
追星是不可能永遠安逸的,最初入坑的快樂還恍若昨天就要開始擔憂愛豆的發展。南剛入坑不久遇到因為專輯配置問題,國內粉絲應援大站停止專輯代購運作。南回憶起那個時候,「晚上睡不好覺,做夢都是站子宣布不代購了,一個小時醒一次。」 南非常擔憂銷量,給站子發了無數小論文。也就是這個契機,南真正開始對偶像真情實感起來。
飯圈最緊張的時候就是年末各大頒獎禮投票的階段,大概要持續三個月。南2016年年底加了一個投票組,一天大概要投1G流量的票,但是最後自己的偶像沒有拿到大賞(分量最重的獎項)。緊接著就是飯圈大型戰場,粉絲群體隔著電子屏幕刷黑話題、人肉粉絲、人身攻擊,甚至會P愛豆的遺照,南就是這個時候徹底感受到這個圈子的歸屬感。
2017年年末,南加了個投票組做管理,一共十個人輪流排班,每兩個小時換一次班,放票、查號、審核、維護錯誤賬號,排版郵箱註冊,管理KakaoTalk賬號(韓國即時通訊軟體),還要和來盜號的對家粉絲勾心鬥角。所有這些,全部都是出自管理對愛豆的愛,不僅沒有一分錢報酬,管理還要湊錢鼓勵粉絲投票,獎勵包括轉賬、愛豆專輯和Melon賬號充值。南有段時間早上五點醒來發號,最多一次一天都是南一個人在發,把QQ提示音開著睡覺,不敢睡死,響了就爬起來放號。「天吶我真是為愛走鋼索,為丈夫煞費苦心熬干青春啊。」南嘆了一口氣自嘲道。
顯然,最大的支撐當然是來自對愛豆熾熱的愛意。在這段關係中,粉絲的努力,只需要愛豆的一點回應便能激起更大浪花。雖然16年年末的大賞頒給了對家,愛豆沖著粉絲說一句「不要哭」,只會讓粉絲從淚流滿面變成嚎啕大哭。儘管如此,南始終認為這段關係並不是不平等的,「是這種『愛是交互的』的關係讓人流淚。」愛豆和粉絲是命運共同體,或許單一的粉絲和愛豆並不構成這種關係,但愛豆和粉絲團體絕對是同舟共濟的關係,兩者是互相給予對方底氣和支持的。只不過在這種情感交互里,愛豆或許是更弱勢的一方,雖然看起來粉絲才是。粉絲或許會因為熱情消散逐漸淡出圈子,或許多年後會對著也不復年輕的愛豆對孩子說「那是媽媽年輕時候喜歡過的人」,或許也會因為愛豆人設的崩塌而愛意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粉絲對愛豆的愛消失了可以再換一個,而愛豆只能指望唯一的粉絲群體。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如火如荼的練習生選秀生存節目如此衝擊現有市場的原因。粉絲的市場是有限的,也是殘忍的,沒有愛豆能夠一直站在巔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虐粉這種行為我認同80%吧」
接近一個季度的高強度投票,不僅僅是靠對愛豆的愛支撐下來的,還有身在飯圈不由自主的責任感。「說白了還有飯圈集體戰鬥的歸屬感,證明自己的心情,以及一部分事業粉的虛榮。」南如此解釋。進了飯圈就有一種根據屬性劃分的粗糙的小集體,圈內的粉絲自覺遵守圈中約定俗成的各種規則。譬如「多擔」(喜歡多位愛豆)不受歡迎,多擔即「白嫖」(不為愛豆花錢)。掌握一定話語權的大大(粉頭),也引導了這個圈子的風氣。粉絲難免會因為大大的引導產生不得不去做什麼的想法。但實際上追星不是追大大,沒有人能利用別人對愛豆的喜歡建立起絕對的話語權。既然有圈子存在,必然會伴隨著分歧和爭吵。
並且對於高度工業化的愛豆產業本身來說,虐粉即為固粉,路人或許會偶爾花錢,但是頂級愛豆的成績是靠死忠真金白銀熬夜打拚出來的。根據Gaon榜單,2017年韓國單個愛豆組合的專輯銷量超過了140萬,年榜TOP400累計銷量為1693.0491萬張,而韓國總人口5125萬,偶像經濟其實並不大眾,這樣高的銷量足以看到粉絲在這其中奉獻的物質與感情。參與這個過程的不僅是公司,飯圈本身也會偏向這種宣傳傾向。尤其是隔著語言障礙的愛豆和粉絲來說,有一定話語權的大粉和翻譯博一定程度上掌握著國內飯圈的導向。對於虐粉這種行為,南是可以理解的,「不真情實感體驗過痛苦是沒辦法好好感受自己應該為了追星做到個什麼程度的」,但站在粉絲個人的立場,她也親身體會到「把追星當成愛好而不是生活的重心來處理」,或許是對自己更負責的做法。南這樣總結,「所以『離了你不能活』這種話我認同80%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飯圈歸根結底來說,也是外部社會的縮影:有人追星極度不理智,也有人因此變得更好了;有人為了看演唱會透支生活費,也有人為了剪愛豆從零開始自學語言和各種軟體工具;有人沉迷於愛豆營造的美夢中無暇顧及現實生活,也有人為了偶像苦心策劃因此進入相關行業工作。健康向上的粉絲是粉絲,沉迷追星的粉絲也是粉絲,不學無術天天刷微博視頻的粉絲是粉絲,努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粉絲也是粉絲。但終究來說,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確實會獲得成長,不論這種成長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回報。
「這是一場交換」
對於南來說,追星讓她掌握了很多「沒什麼用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用上」的技能: Photoshop、vegas、追星小論文、翻牆打榜投票、各大社交平台的賬號購買和迅速註冊……從最初尖叫著沉迷於愛豆的美顏和舞台魅力,到瘋狂打榜投票做數據許下天長地久的承諾,再到單機追星,自己喜歡天下太平,南最後比了一個敲木魚的動作。
採訪結束之後,南又發來一長串消息。「總的來說:不能說是『得到』或者『失去』,我只能說這是一場交換。我用時間精力金錢,去賺取愛豆的舞台魅力,和他人共同的集體榮譽集體戰鬥,認識了朋友,豐富了知識,學到了技能,還體會到了我可能無法通過自己的主人生體會到的情感體驗和複雜心情。數一數,應該不能算是『得到』和『失去』這麼簡單。不管追星的日子是好是壞,它佔據了我的時間,就已經成為我珍貴的一部分了。」
注:因尊重被訪者意願,文中名稱均為化名。以上所有內容僅為個人觀點,理智追星,從自己做起。
文字|夏琨
攝影|陳倩儀 羅元穎
編輯|任意歌
責編|夏琨
特輯|新春快樂-我蛙去哪兒了(農大版)|
人|《金陵十三釵》王超北-歸來仍是少年時-《妖貓傳》楊天翔|
事|16號線農大南路站開通-小月河-看看學校為你做的好事|
TAG:稼穡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