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漢之死:北魏漢化的重大挫折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部落大會上,被推舉為代王,建立代國。三個月後,拓跋珪改稱魏王,改國號為魏。拓跋珪即位後,就繼續推行祖先的漢化措施。鮮卑人拓跋部的漢化可以追溯到拓跋猗盧時期,拓跋猗盧統一拓跋部後,置官署,明刑峻法,學習漢人的政治制度。拓跋珪即位後,便引導鮮卑人改變游牧的生產方式,學習和從事農業生產。在擊敗後燕,挺進中原後,便向中原遷入人口和耕牛,進行屯田,並統一度量衡。在政治上,他借鑒漢人的禮樂制度,建立禮樂制度,頒布法律,用法律治理國家,尊崇儒學,開設太學,根據家族為單位建立行政組織,並加強對官員的考核,無能力者不能擔任官職。在官員的任用上,拓跋珪重用庾岳等漢人,在漢地以漢治漢,用漢人統治漢地。在漢人官員的影響下,拓跋珪越來越醉心於漢化中。另外,拓跋珪帶領北魏進入中原後,又像漢人那樣推崇中原大地的佛教和道教。當時正處在亂世,佛教強調來世的幸福,道教當時宣傳玄學,得到民眾和統治階級的喜愛。在整個北魏,漢化是主流,不過在北魏早期,北魏漢化一度遭到重大打擊,這就是北魏漢人大臣崔漢之死引發的關東漢人世家大族的滅絕。
北魏漢人大臣崔浩
拓跋珪死後,繼位的拓跋嗣進一步擴大漢化,繼續推行向中原遷入人口的政策,目的是引導生產方式從游牧轉向定居的種植業生產,並北擊柔然,保衛北方的邊境。同時,拓跋嗣繼續重用侯屈和崔宏、崔浩等漢人大臣,用漢人來推行漢化。拓跋嗣死後,拓跋燾繼位後,繼續推行漢化,授予盧玄、崔綽、高允等漢人名士為中書博士,尊崇儒學,放任佛教的發展,重視道教。拓跋燾時期,北魏統一了北方,打敗了柔然,除了南方的劉宋外基本沒有什麼外敵,這時朝廷內部保守勢力和改革勢力的矛盾也就顯現出來,保守勢力以保守的太子拓跋晃等鮮卑貴族為代表,他們沒有全盤否定漢化,但是拒絕繼續漢化,排斥漢人,信仰佛教,改革勢力以崔浩等漢人大臣為代表,強調繼續和擴大漢化,排斥佛教。這種矛盾在拓跋燾滅佛後,就激化了。
在北魏早期,民族壓迫特別明顯,鮮卑人是上等人,漢人次之,其他胡人最下等,承受的賦稅和壓迫最重。拓跋燾統一北方後,在北魏的壓迫下,關中的盧水胡人蓋吳在杏城聚眾叛變,附近的漢、匈奴、羌等各族人民爭相投奔,一時間有十幾萬兵馬,打敗了拓跋紇領導的政府軍,又得到河東豪強的薛永宗的支持,實力大增,控制的區域東至河東,南至渭水,驚動了拓跋燾御駕親征,行軍至長安時,發現當地的寺廟私藏弓箭刀槍等武器、釀酒的器具、附近官員和富人寄存的財物,甚至藏匿年輕女人做性奴。拓跋燾見此大怒,又因為之前崔浩的進諫和對道教寇謙之的推崇,下決心滅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崔浩雖然身處佛教大肆傳播的時代,偏偏視佛教為洪水猛獸。崔浩信仰道教,常常在拓跋燾面前詆毀佛教。寇謙之是當時道教的大師,吸取了佛教宇宙觀念等思想,發展出一套新學說,很受拓跋燾推崇。在他們兩個人影響下,加上佛教包庇惡人、罪犯跟國家搶奪勞動力等問題,拓跋燾漸漸疏遠佛教。在蓋吳起義前,拓跋燾曾下令五十歲以下的僧侶還俗,禁止私養僧侶和巫師。拓跋燾這次滅佛是鐵了心,他下令涉及收藏武器或姦淫婦女的僧侶一律活埋,其餘僧侶罰為奴隸,宣布佛教為邪教,焚毀所有的佛像和佛經。這下損害了鮮卑保守貴族的利益,當時的鮮卑貴族基本都信仰佛教,滅佛等於破壞他們的信仰。當拓跋燾要求留守首都平城的太子拓跋晃傳檄各地滅佛時,拓跋晃等保守的鮮卑貴族故意拖延執行的時間,從而保護一些佛經和佛像,以及保護一些僧侶,使他們有時間逃命,雖然有保守貴族的保護,滅佛還是給佛教帶來了巨大的毀滅,整個北魏的佛寺被毀為平地,佛像被砸毀,佛經被焚燒,僧侶逃的逃,死的死。經過滅佛的事情,鮮卑保守貴族和崔浩為代表改革勢力的矛盾被徹底,保守勢力奈何不了皇帝拓跋燾,就把火發在崔浩身上。
在拓跋燾率領北魏軍隊的接連打擊下,北魏北邊的宿敵柔然西逃,將重心西移,不敢去惹北魏,西面的強敵吐谷渾也被北魏壓制,不敢東向,北魏要重點面對的強敵除了南方的劉宋外,基本沒有敵人。面對海內咸平,好大喜功的拓跋燾馬上命令崔浩召集一群漢人寫史,以彰顯自己王朝的輝煌。但是在修史的過程中,崔浩等漢人過於耿直,既記載了北魏的英勇事迹,也記載了北魏的醜人醜事。北魏國史《國記》完成後,崔浩聽信參與寫史的閔湛、郗標的建議,將《國記》雕刻在首都平城郊外的石碑上,並將崔浩自己對《國記》的註解也刻在石碑上。期間參與修史的高允向崔浩警告,試圖阻止崔浩,但是崔浩不以為然,執意將《國記》和自己的註解刻在石碑上。這下好看了,保守的鮮卑貴族和民眾聽說修了碑林,都去觀看,保守的鮮卑貴族發現刻在石碑上的《國記》在揭北魏王朝的短和醜聞,氣憤地告訴皇帝拓跋燾。拓跋燾本想炫耀王朝盛世,不料被人捅了醜聞,也很氣憤,馬上派人砸毀石碑,逮捕參與修史的人包括崔浩。參與修史的人除了高允有當時的太子拓跋晃保薦外,其餘的人全部被殺,崔浩所屬的清河崔氏以及和清河崔氏有姻親關係的盧氏、郭氏、柳氏等漢人三大士族被族滅,關東的漢人世家大族遭到毀滅,這使得北魏朝中一時間,主張漢化的漢人的力量受到極大削弱,北魏的漢化停止了。
崔浩被族誅的現場圖
雖然拓跋燾死後,北魏又開始了漢化,在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中到達高潮,但是從此在北魏朝廷再也沒有獨當一面的漢人力量,鮮卑人勢力膨脹,自此以後,漢化和胡化更多是鮮卑人內部的鬥爭。孝文帝的漢化是漢化的鮮卑人主導的,他們沒有完全了解漢文化,既學習到了漢文化的仁義、禮教等精華,也把漢文化的清談誤國和奢靡享受等糟粕吸收過來,北魏朝廷迅速腐化,最終釀成六鎮起義,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筆者認為。不妨做個假設,如果崔浩為代表的崔氏、盧氏、郭氏、柳氏等關東世家大族沒有族滅,北魏的漢化或許就會少吸收些糟粕,多吸收一些精華,畢竟漢人自己對自己的文化比較了解,更懂得那些是精華,那些是糟粕。到了這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六鎮起義,北魏就不會分裂,北周——隋——唐的民族寬容和胡人文化、漢人文化的寬容政策就會提早出現,或許隋唐大一統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就會提早出現。
※高瑋:歷史上唯一的做過太上皇的「太上皇」的皇帝
※高洋:魏晉南北朝最大的「名士」皇帝
TAG:人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