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為「硯痴」,何以文豪

不為「硯痴」,何以文豪

不為「硯痴」,何以文豪

文人大家蘇軾,『平生以文為業,硯為田』。十二歲時的他,在地里挖出一塊石頭,其父謂之『天硯』,授予蘇軾。而這般兒時的激勵,成為東坡先生一生縱橫文壇的起點。此後他賞硯、藏硯、刻硯、贈硯,成為千古代表性的『硯痴』。本期小編便會帶領大家一品這古人學士的愛硯情。

硯,文人最親近,也是最生活攸關的用具。多少鴻篇巨著、奇書名畫,都起於這方寸之間。作為書齋案頭朝夕以對的文房之寶,硯在利於使用之外,更承載著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內心觀照。一方硯,凝聚出先賢的格調與精神。

硯枱曆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其中採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而澄泥硯是泥硯,於是又稱為「三石一陶」。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世稱端硯為「群硯之首」。不但具有「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之特點,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氣研墨,發墨不損筆毫」的長處。

洮硯產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沿岸,亦稱洮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特點是石質碧綠,整潔如玉,條紋似雲彩,貯墨不變質,十多天不幹涸。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

歙硯又稱「龍尾硯」、「婺源硯」,硯石產於江西。其特點是色如碧雲,聲如金石,濕潤如玉,墨巒浮艷。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

澄泥硯最早產于山西絳州,.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硃砂紅等顏色為珍品。它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製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乾燥後放進窯內燒,最後裹上黑臘燒制而成。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

清乾隆 乾隆御銘澄泥硯

長15cm

清乾隆澄泥仿漢御題詩硯

長12cm

清 吳昌碩舊藏鱔魚黃澄泥硯

長11.7cm;寬7.7cm

清 瓜藤澄泥硯

長22cm;寬13.3cm;厚2.7cm

明代 牧牛澄泥硯

長15.5cm

雖然歷經歲月的洗禮,但對硯台的品鑒標準不曾改變。它的價值,除卻凝固的年代信息外,品、工、質、銘等都會被考量。小編認為硯台的魅力可能就在這裡,它不因飽含風霜的資歷而「倚老賣老」;也不因研磨千載而黯淡無光。它來自大自然,藏於清遠之閣,默默講述著石頭的味道、文化的價值。

今天,研墨書寫的生活早已離一般大眾遠去,在數字化浪潮的推波助瀾之下,文字變成了網路中的虛擬存在,漢字的信息屬性不斷被強化,藝術屬性則逐漸式微。現今社會,每天練字的人,大概還不及每天背單詞的多吧。

責任編輯:李嘉雯,沈晶

校 對:高穩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藝坊 的精彩文章:

TAG:袁藝坊 |